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蓉  张艳秋  吴伟  赵伟  程焱 《天津医药》2008,36(7):515-517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不能进食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肠内营养组)32例和匀浆膳组30例,比较入院时及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2周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较入院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匀浆膳组TP、ALB、PA较入院时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对比,治疗后的TP、ACB、PA在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匀浆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匀浆膳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0)和微量清蛋白尿组(n=6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AG)水平,并分析hsCRP和α1-AAG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UAER、血清hsCRP、α1-AAG水平和SBP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585,7.383,2.896,9.989)。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血清hsCRP(1=0.410,P〈0.01)和α1-AAG(1=0.670,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1-AAG和SDP是UAER独立预期因子,均P〈0.01(γ=0.630,0.69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徐天祥 《首都医药》2010,17(12):43-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40例已经确诊的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及血清白蛋白(ALB)进行检测,比较血清PA在各型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以及各型肝病组的差异。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且各肝病组PA降低率均高于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最明届(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在肝病诊断中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合并微量蛋白尿组及合并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合并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抵抗素与Hs—CRP、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67,0.61;均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Hs-CRP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selxlmprotein,GS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GSP、hs-CRP、空腹C肽、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FPG、0G订2hPG、GS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GSP浓度与FPG(r=0.58,P〈0.01)及OGTT2hPG(r=0.62,P〈0.01)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FPG(r=0.40,P〈0.05)及OGTT2hPG(r=0.39、P〈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抗炎症及纠正糖毒性、脂毒性。  相似文献   

6.
谢岚  毛欣 《成都医药》2013,(1):8-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即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清CysC、β2-MG、肌酐(Cr)水平和阳性率,并将结果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β2-MG水平DN组、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组高于DM组(P〈0.05)。3组血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CysC、β2-M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5),DN组血清CysC、β2-M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r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2-MG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静  刘永煌  熊黎 《贵州医药》2005,29(11):979-98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C肽和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测定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中的胰岛素、C肽和血脂水平,并与10例健康老年人的相应指标作对比,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1)老年糖尿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老年糖尿病组空腹HDL-C及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TG与胰岛素呈明显正相关(r=0.541,P〈0.01),HDL-C与胰岛素明显负相关(r=-0.413,P〈0.05),HDL-C与C肽明显正相关(r=0.374,P〈0.0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与胰岛素及C肽均不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高胰岛素低C肽分离现象,并与该人群中血脂代谢紊乱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和C肽的代谢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美珠  龚方  曾一清 《中国医药》2006,1(4):202-204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30例老年戊型肝炎。并随机选择28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VIA)等指标。结果 经人工肝治疗后86.67%患者原有的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TB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VIA、ALB明显上升(P〈0.05或P〈0.01),BUN、Cr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老年戊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57.14%(16/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肝治疗组有4例在治疗中出现TBIL反弹,可以此来提示患者的预后。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采用人工肝辅助治疗,能提高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治愈好转率。还可以通过总胆红素反弹的现象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清胱抑素C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巢卫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48-164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测定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血清胱抑素C(Cys-C)的浓度。并与其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C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不良组血中(Cys-C)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Cr阳性率为28.6%,血清Cys-C增高阳性率为4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上有较高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洪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87-378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I.B)水平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方法检测1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皿清ALB水平的变化,井与157例健康人(对删组)相比较,同时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中CD3+、CO4+、CD8+、CO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LB水平:术前(31.23±2.79)g/L、术后(26.04±2.21)g/L,对照组ALB水平为(39.25±2.37)g/L,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A1.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99、10.49,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t=7.05、7.12、6.54、4.66,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ALB水平较低,手术可致血清ALB水平进一步下降,加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低AIJB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微量白蛋白尿组(n=74),同时常规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lb),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组CRP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有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伟  马淑  李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501-2502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GT)状态下老年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45例糖耐量正常者(NGT组)、43例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43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组),常规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素水平,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组、IGT组血清抵抗素水平[(4.59±2.06)ng/mL、(2.94±1.84)ng/mL]明显高于NGT组(2.08±1.32)ng/mL(F=6.23、4.58,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IGT组中,血清抵抗素与Fins显著性相关(r=0.278,P〈0.05),在T2DM组血清抵抗素与IR显著性相关(r=0.311,P〈0.01)。结论随着糖耐量损害的加重,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血清抵抗素在由糖耐量正常至糖耐量异常到糖尿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瑞吉  刘兰吉 《河北医药》2011,33(12):1806-180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DM患者95例,其中正常尿蛋白组32例。微量尿蛋白组32例,临床尿蛋白组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H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DM患者肾损害的逐渐加重,血清HGF水平逐渐减低,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则逐渐增高,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GF和TGF-β1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和TGF-β1变化明显,HGF和TGF-β1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Ⅱ)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0)、厄贝沙坦组(n=20)及两药联用组(n=20)治疗18周,治疗前后对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OD)、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进行比较。结果贝那普利组UAER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了33.9%(t=3.278,P=0.004),厄贝沙坦组下降了36.2%(t=4.234,P〈0.01),两药联用组(贝那普利+厄贝沙坦)下降了60.9%(t=5.754,P〈0.01),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26.1%。结论ACI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文学  王莉  于莉  丁体龙  马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62-2763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肝功能储备状态,将7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肝功能代偿组44例,肝功能失代偿组33例,两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299.0±498.5)μg/L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组(27.9±34.0)彬L(t=3.1,P〈0.01);D.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负相关(r=-0.6、-0.6,均P〈0.01);而与TBIL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4、0.6,均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相关,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白桦  刘聪  韩萍 《中国医药》2010,5(2):130-132
目的以不同发病年龄阶段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血清脂联素浓度差别及其作用。方法根据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2004~2006年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入选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60岁61例为老年糖尿病组,〈40岁59例为青年糖尿病组),另选择老年和青年对照组各60例。分析各组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因素。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老年男性(2.27±1.77)mg/Lvs(3.97±1.49)mg/L,老年女性(2.76±1.29)mg/LVS(4.44±1.89)mg/L,青年男性(1.15±0.92)mg/LVS(3.23±1.28)mg/L,青年女性(2.92±2.15)mg/LVS(5.94±1.57)mg/L](P〈0.01)。血清脂联素与性别相关,女性高于男性(P〈0.01),并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呈负相关(P〈0.01)。控制性别、体质指数、腰围后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青年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脂联素下降水平高于老年组下降水平(P〈0.01),女性更明显。结论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脂肪、能量代谢变化差异比老年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他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情况,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7例老年糖尿病伴有心力衰竭患者,于入院时检测HbAlc及NT—proBNP,将HbAlc分为三组:A组4%≤HbAlc≤6,9%;B组7%≤HbA1≤7.9%;C组HbAlc≥8%。比较各组NT—proBNP的变化。结果A组与b组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及B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C组HbAle与NT—proBNP显直线正相关(r=0.558,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HbAlc维持在4%至7.9%即可;HbAlc可能是老年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口服他汀或贝特类药物治疗;敷贴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TC、TG、LDL.C、HDL-C、ApoA、ApoB,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调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TG、LDL.C、ApoB均有显著性下降(均P〈0.01或均P〈0.05);药物组HDL-C、ApoA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敷贴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次明显高于敷贴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疗效,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