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SL)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PSL患者3例,均采用磁共振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3例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磁共振检查表现为多发肿块型2例,巨块型1例;磁共振平扫表现为脾脏不规则增大,呈等/稍长T1稍短T2信号巨大肿块影像,脾周围见线样长T1、长T2信号,脾门血管被包绕;增强扫描后,脾脏病变不均匀强化,呈等、低混杂信号,腹膜后病变呈中等均匀强化。免疫组化提示弥漫大B细胞型2例,肿瘤细胞CD20及CD19α弥漫(+)、CD3、CD5散在(+)、CD43(+)、CD45RO(+)、CD10(+/-)、Mum(+)、MAC387散在(+),B系淋巴浆细胞型1例,CD79eL(+)、CD23(+)、CD38(+)、λ(+)。结论PSL的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依靠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胃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表达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GIST是胃肠道肿瘤中少见的肿瘤,本例为恶性GIST,临床表现为胃部不适及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免疫组化结果CD117(+), CD34(+), CK(AE1/AE3)(-), Desmin(-), DOG-1(+), H-caldesmon(±), S-100(-), SMA平滑肌(±), Ki-67增值指数10%。给予手术治疗。结论 GIST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生物学行为不能以简单的良恶性来评定,免疫组化对其最终确诊是非常必要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放化疗近乎绝对的耐受,分子靶向治疗伊马替尼有效率达54%。  相似文献   

3.
王雪梅  乌丰莉  刘玉兰 《中国医药》2013,8(10):1415-14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早期的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24~85岁,中位年龄62岁。以消化道出血及贫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例(31.1%),腹痛患者9例(20.0%),腹部不适者7例(15.6%)。GIST部位:胃25例(55.6%),小肠15例(33.3%),腹腔3例,食管1例,直肠1例。CDll7阳性率97.8%(44/45),CD34阳性79.5%(35/44)。腹部cT检查的诊断率为78.4%(29/37)。胃镜对于胃GIST的检出率较高,为91.3%(21/23)。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GIST,胃镜检查诊断率为3/5(60.0%)。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率为100.0%(10/10)。结论GIST临床表现以腹痛和黑便为多,需慎重对待。CD117的阳性率高。胃镜对胃十二指肠GIST的发现率较高,但诊断率不高,超声内镜有较好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陆巧  黄学军  杨东山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25-182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和腹部不适34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8例;病变部位胃20例,小肠14例,结肠直肠4例。3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内镜以及影像学检查对GIST病变定位有重要作用。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新桥  孙礼侠  陈韧 《安徽医药》2007,11(8):739-74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9例GIST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4例(21.1%),潜在恶性6例(31.5%),恶性9例(47.4%),CD117阳性18例(94.7%),CD114阳性14例(73.7%),CD117和CD114均阳性12例(63.2%)。结论GIST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肿瘤的大小是判断GIST良、恶性的重要临床指标。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完整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成人多囊肾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70例均经肾穿刺、手术、病理和较完整的临床资料证实,其中8例合并肾钙乳。对其各种主要影像学征象、发病机理及病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成人多囊肾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腹部平片(45例)显示肾影呈分叶状增大;囊壁钙化(14例);多囊肾合并肾钙乳(8例);肾盂造影(61例),表现为‘肾盂、肾盏相互分离、变形、拉长;腹膜后充气造影(6例):表现为肾影增大肾影与邻近器官之问的关系,其界限清晰可辨;cT扫描(30例):表现为肾内多数大小不等的薄壁圆形低密度区;B型超声(47例)表现为肾内多个类圆形无回声的液性暗区。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多囊肾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52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与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启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1989-199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以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52例GIST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52例CD117阳性,41例CD34阳性。结论:CD117和CD34是确诊GIST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陶辉  杨文奇  韩文秀 《安徽医药》2007,11(2):156-15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阳性31例,CD34阳性29例,提示胃肠道间质瘤.结论 内镜检查是发现GIST的主要方法,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加免疫组化诊断.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么喜存 《首都医药》2014,(16):23-24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CT及MR表现,探讨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GIST患者的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显示肿瘤发生于胃6例,小肠3例。病理证实9例GIST中,良性7例,肿瘤最大径<5cm,边界较清楚,密度较均匀;恶性2例,肿块最大径>6cm,肿瘤边缘有分叶,坏死常见。肿瘤病变呈现等T1稍长T2信号,动态增强肿瘤多数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CT及MR检查相结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结果 15例GIST中原发于胃8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3例,结肠1例,肠系膜来源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CT能够准确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强化特点,对于术前定位、定性和肿瘤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鲁常青  陈同钰  谈敏  李青  谈炎 《江苏医药》2003,29(11):803-805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GIST的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等6种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54例GIST,年龄35~85岁(平均58岁),肿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混合存在,排列成交织束状、栅栏状、漩涡状、巢团状及弥漫片状;梭形细胞为主型38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混合型11例;良性10例,潜在恶性14例,恶性30例;免疫组化CD117和CD34在GIST中显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4.4%、77.8%,Vimentin100%。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肿瘤细胞形态、排列多样,HE镜下组织形态与平滑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难鉴别,CD117、CD34及Vimentin等一组抗体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螺旋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部20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4例,回肠2例,结肠2例。CT检查全部发现病变,肿瘤检查率为100%,CT检查良性16例,恶性19例。病理检查良性14例,恶性21例,CT定性准确度为88.6%。结论 GIST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是GIST诊断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著学  成元华  张微珊 《贵州医药》2007,31(11):963-966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GIST中PDGFRA及CD117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PDGFRA在其它GI M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RA及CD117在GIS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0/78)及92%(72/78);PDGFRA在CD117阴性GIST中表达率为83%(5/6),在CD117阳性GIST中的表达率为49%(35/72)。PDGFRA及CD117的表达分别在组织学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原发部位及生物学行为分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DGFRA在7例消化道神经鞘瘤中3例呈阳性表达,在4例胃肠道平滑肌瘤、9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瘤病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PDGFRA可作为GIST诊断的有用标记物,尤其是在CD117阴性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及MRI检查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0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0例肿瘤患者中,单发28例,多发2例;发生于胃22例,小肠8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长径2~19cm,体积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体积较大者密度/信号不均匀,多数伴有坏死、囊变或出血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显著,坏死、囊变或出血区未见强化。结论 MSCT、MRI对GIST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