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群糖尿病达标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蕙 《药品评价》2008,5(3):112-113
有关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研究结果和有关2型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根据这些结果,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内分泌临床医师学会(AACE)、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IDF—WPR)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各自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或≤6.5%。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DM)患者踝关节以下部位的溃疡、坏死或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大约15%的DM患者发生足部感染,85%发生不同程度截肢(趾)。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90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观察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和50例老年糖尿病无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血脂、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血压,结合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比较,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水平均明显增高,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合并心脑血管病和正常老年人(P〈0、05);高血压发生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为50.0%,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为62.2%,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率(19.2%,P〈0、05)。结论积极防治老年糖尿病,采取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糖尿病(DM)的发生率为0.15%~7.5%。1型糖尿病(T1DM)的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随DM病程逐渐增加。青春期以前肾脏受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春期以后发病的患者,11~20岁之间发病的患者DN发生率高达44%。而20岁以后发病者肾脏受累的发生率约为35%。2型糖尿病(T2DM)发生DN者比T1DM低。T2DM的DN发生率随病程不断增加。因DN对妊娠期母体及胎儿危害极大,故本文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进展性卒中(SI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58例,再将糖尿病组按其首次空腹血糖值分为A(FBG〈7.0mmol/L)、B(FBG7.0~11.1mmol/L)、C(FBG〉11,1mmol/L)3组,对照分析其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结果:(1)糖尿病组50%发生进展性卒中,非糖尿病组31%发生进展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A组18.75%发生进展性卒中,B组50%发生进展性卒中,C组85.71%发生进展性卒中。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进展性卒中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越易发生进展性卒中。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致死的主要病因是心血管疾病,约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论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还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死亡率或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特征性代谢异常,其影响作用有多大.应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防治的角度客观评估、定位。大量前瞻性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降低HbA1c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危险。2009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推荐危重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治疗.餐前血糖应〈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同时必须避免发生低血糖。《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推荐已患有心血管疾病(CVD)或cVD极高危患者HbA1c≤75%。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非危重患者而言.血运重建术后应尽量使血糖达标,但对于高龄、糖尿病病史较长、心血管整体危险水平较高、具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HbA1c〈7.O%目标值需要考虑到低血糖发生危险性增加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对河口医院441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1份病历中有5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2.24%。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6.29%),其次为泌尿道(20.37%)和消化道(14.81%)。主要易感因素:与血糖值、年龄、住院天数等成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医院感染率高,治疗困难。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资料证实80%死于糖尿病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为脑动脉或周围血管病,故2型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史为一漫长的过程,由糖代谢正常发展至糖尿病之间有一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称为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或二者兼有。目前,对IGR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周围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旨在探讨IFG或/和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8年10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江村(慢性病)分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其发生糖尿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1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患糖尿病的人数为23例,占20.7%(95%CI 13.2%~28.2%)。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年龄大、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及甘油三酯高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因素可能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4例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诱因、诊疗及死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4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救治成功,死亡3例,死亡率8.9%。方法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多为1型糖尿病(82%),一半以上DKA病人(53%)无糖尿病史,有7例以昏迷(21%)及5例以腹痛(15%)就诊,所以对昏迷及腹痛的患者要除外DKA,避免漏诊和误诊。DKA的主要诱因为感染(73%)。在补液、胰岛素使用、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救治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和及时调整,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病人(91%)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对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主要死因要及早预防处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网织红细胞新型参数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COULTER-GEN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3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凝全血标本HbAlc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计数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高散射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LR%)。4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水平,IRF和HLR%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T%、RET#同对照组比较,虽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HbAlc和网织红细胞新型参数对于了解糖尿病患者一定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以及早期估计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红梅  李玲 《河北医药》2010,32(4):466-467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而更多的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每年这些人中5%~10%将发生糖尿病,且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明显增加^[1],因此,有效防止这部分人群发展至糖尿病成为糖尿病预防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对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高血糖状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据报道,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5%(杨慧霞.2005)。GDM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孕妇高血压、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概率,严重者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及产后继发2型糖尿病等,孕妇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发育胚胎出现畸形的风险增加6倍(Carla Janzen,etaj.宋玉琴等译.2004),  相似文献   

14.
陈艳清 《家庭用药》2008,(11):43-43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简称糖心病)有以下特点: 1.发病年龄早、发病隐匿,非典型临床表现多:无痛性心肌缺血(占50%~65%),无痛性心肌梗死(占42%~54.5%)较常见。 2.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往往较广泛,以三支血管病变多见,且呈弥漫性分布。发生心肌梗死时,常表现为多部位、大面积,并发症多等症状,而且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和猝死等。  相似文献   

15.
韩伟  蔡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55-105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292例,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141例和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对照组)151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血管狭窄的程度较重(狭窄程度I〉75%的比例为78.01%比52.32%(P〈0.05),3支血管均发生病变的比例显著增高(59.57%比36.42%,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6.
王永红  李汉东 《淮海医药》2008,26(4):310-31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86例患者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后者明显增加(P〈0.01)。3.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约620万人)被漏诊。超过25%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意味着患者在2型糖尿病发病和确诊之间被“忽视”了7年。有时发现在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FPG)略有偏高(IFG,空腹血糖受损)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略有偏高,甚至已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A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常见病因,可累及约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DAD是仅次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而居ESRD的第二位病因。DAD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许多患者在进展到肾功能衰竭之前,已经发生了心血管事件:而在心血管病危险增高的糖尿病患者中,其中40%合并有DAD。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也是DAD的常见表现。因此,从保护肾功能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DN的发病率约为40%~50%,2型糖尿病中DN发生率约为20%。糖尿病肾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最重要的原因。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5000万,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中40%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健康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脂联素(ADP)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至分娩,统计患者早产发生情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询问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时的实验室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FGF-23、ADP],分析血清FGF-23、ADP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的价值。结果 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早产17例,未发生早产53例;发生组血清FGF-2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血清ADP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水平高、ADP水平低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发生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FGF-23、ADP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0.7,且以联合诊断的价值最佳。结论 血清FGF-23、ADP水平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