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80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了护理治疗后各方面质量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62.5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77.50%;对照组在健康宣传上的优良率为45.00%,在基础护理上的优良率是60.00%,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效果,使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更加平稳,是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8-01~2010-01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6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160例,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104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比较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干预组在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1差异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认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01—2016-01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行健康教育)及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各50例。观察并比较2组疾病认知情况、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优良率、护理总满意率(94%、96%)均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入院治疗施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利于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出院后疾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的护理技巧.方法 根据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应用于自2005-02-01~2006-08-30收治的3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治疗的患者.结果 仅1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降低到2.6%.结论 我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PCI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陆叶  卫勤 《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82-184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精神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将9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住院环境、心理、治疗、护理、康复出院等方面均实施舒适护理,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自觉舒适,紧张、焦虑及恐惧程度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满意程度提高(P〈0.01),患者愉快接受治疗及护理,治疗依从性提高(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使患者身体、心理上均获得安全和满足感,达到最愉快状态,增强其信心,为护理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4-01-10收治的70例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颌面外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测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出院时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DP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基础护理,观察组予基础护理配合足部护理措施,观察30d末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够明显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30d末,观察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足部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疗效,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总结2007-01~2009-01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2例护理经验.方法 争取时间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积极抢救患者生命,注重急性期病情观察和护理,以及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结果 通过对72例颅脑外伤患者全身心的护理,使患者得以及时观察和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颅脑外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伤情危重,只有争取时间急救,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护理计划,使其顺利渡过难关,尽快适应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05—2016-06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46例,随访3个月~1a,平均随访6.9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模式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更多了解患者的感受,更多考虑患者的感受,护理、治疗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1—2014-10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 2组干预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01—2015-12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帮助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及NIHSS和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6-12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30d后,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颅脑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临床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过相应治疗及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研究组Harris分值及Barthel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体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影响,探讨社区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白石龙社康中心2011-01—2012-12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5例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结果干预3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加速疾病恢复进程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08-02—2011-07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综合足部护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患者双下肢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2组空腹和餐后2h血糖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2组治疗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前后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下降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足部护理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疼痛、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例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疼痛、焦虑情绪,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和SAS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VAS、SAS评分均明显比术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为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有效缓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5-10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评分量表(SDS)和焦虑评分量表(SAS)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观察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的心理舒适护理有效性.方法 对27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尿;留的患者采用心理舒适护理,并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对照分析.结果 心理舒适护理组(14例)总有效率92.8%高于.纯盆底肌训练组(13例).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治愈尿潴留,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