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胃癌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PN),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EN)。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重下降、上臂肌围、血红蛋白、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体重下降均较PN组出现明显缩短或减少(P〈0.05或〈0.01);治疗后PN组的ALB和TF的水平较治疗前和EEN组出现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AP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者升高(P〈0.01),PN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上臂肌围、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是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华  简玉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3):280-281,28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老年胃癌术后行EEN支持的患者作为EEN组,同期老年胃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40例为TPN组.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口服进食时间、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等变化情况.结果 EEN组出现肛门排气时间较TPN组显著缩短(P<0.01);EEN组消化道症状出现率高于TPN组,经对症处理后消失;EEN组术后较术前体质量下降(1.8±0.2) kg,该下降值显著低于TPN组的(2.6±0.4) kg;EEN组住院时间较TPN组也明显缩短(P<0.05).EEN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显著高于TPN组(P<0.01).EEN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营养支持适用于老年胃癌切除术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缩短住院时间,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但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需要控制输注速度和输入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外和肠内阶段性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和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全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持续至可以进食。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在初期应用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全部用肠内营养替代,肠内营养持续至过渡饮食。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早期适时由肠外过渡到肠内营养后一周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均增高(P〈0.01);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减小(P〈0.01)。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血糖平均水平趋于正常且波动度小,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9.93±9.30)d,短于全胃肠外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5.47±7.50)d(P〈0.05),且每日营养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减少。结论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血糖的影响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冯丽霞  王漫丽  范风江 《医学信息》2010,23(15):2918-2919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危重病患者治疗及营养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则给予肠外营养。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和臂肌围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热量摄入、氮平衡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危重病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代谢效应,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05例贲门癌患者,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REN)组。E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REN组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9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免疫指标监测,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并发症率下降,术后9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EEN组均较REN组改善明显。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组(EN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1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营养支持费用等情况。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感染发生率低(P0.01)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与P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乳剂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共60例,分为3组,A组为TPF—D组,B组为TP组,C组为对照组。A、B组均应用EN输注系统,A组使用缓释淀粉配方的糖尿病患者专用EN制剂(TPF-D),B组使用通用型EN制剂(TP),C组患者手术后常规输液营养支持治疗。观察3组患者EN支持前后血常规、血糖、营养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C组早(P〈0.05),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A、B两组应用EN乳剂(TPF-D)及EN乳剂(TP)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与C组相比增高(P〈0.05)。使用无糖的EN乳剂(TPF-D)的患者血糖波动小。结论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予EN乳剂(,11PF.D)行EN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血糖的控制,并能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EEN组为入院24~72 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组入院3~7 d给予肠内营养。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肠黏膜功能指标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值、内毒素的变化;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EN组患者治疗14 d后较EN组实验室指标、肠黏膜功能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E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N组,无患者退出及死亡。结论 入院后24~72 h内行肠内营养,有益于受损区域肠上皮细胞的恢复,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EN组)术后第1日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日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并逐步增大剂量,减少静脉支持。在术后各个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各项指标及营养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EN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3年10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AP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内营养的启动时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23例)和非早期肠内营养组(NEEN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时、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血白蛋白(BAlb)、C反应蛋白(CRP)、血糖(BG)、血钙(BCA)等各项临床指标,以及ICU留治时间和预后.结果 与入ICU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在治疗第14天,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入ICU时(P值均<0.05);但各项临床指标在EEN组改善较快,在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BG、BCA等指标比较,EEN组均优于NEEN组(P值均<0.05);在治疗第14天,APACHEⅡ评分、BAlb、CRP、BG、BCA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EEN组均优于NEEN组(P值均<0.05).EEN组ICU留治时间[(15.87±2.74)d]短于NEEN组[(19.27 ±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 vs13.6%,P=0.958).结论 EEN在SAP治疗中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5例。EN组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液,PN组为静脉注入营养液,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NIHSS评分、血红蛋白、帆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治疗21d后,EN组血红蛋白(111±10.9)g/L、血清总蛋白(67.3±7.0)g/L、白蛋白(36.3±3.2)g/L,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NIHSS评分(9.3±1.4)明显低于PN组(11.3±1.4)(P〈0.05),且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结论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剂,对老年人糖、脂代谢,肝肾功能的影响,为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使用及效果评估寻找有效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 136例老年科收治的患者根据进食情况分为三组,以正常饮食者作为对照(正常饮食组),因疾病导致进食减少者予口服肠内营养剂补充营养(加用肠内营养剂组),因疾病不能进食者,予肠内营养剂经鼻饲提供肠内营养(单用肠内营养剂组)。所有受试者每日提供的总能量约30Kcal/kg。肠内营养十四天后留取血尿标本,检测其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系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单用肠内营养剂组的老年人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P=0.047),糖化血红蛋白更趋于正常。与正常饮食组相比,应用肠内营养剂的两组老人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降低,球蛋白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尿视黄醛结合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三组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剂,可使老年人的糖脂代谢、肝肾功能不同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000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术后72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营养支持情况,根据营养支持施行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照组:伤后6d起鼻饲流质渐过渡为匀浆饮食。对两组患者伤后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伤后格拉斯哥雷迷评分(G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8d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体重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方案实施后,伤后早期(7d)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晚期(28d)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GCS评定,统计试验组预后良好(4~5级)21例,优于对照组1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胃肠道并发症及因严重并发症引起死亡例数统计明显减少。结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显著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加入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的肠内营养配方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介质反应和患者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2)和对照组(n=22)。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情严重度相似。患者入院后给予胃肠减压、液体复苏等常规治疗,在入院1周左右,通过内镜放置鼻空肠管或经胃镜胃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研究组给予加入Gin和Arg的肠内营养配方,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肠内营养,共30d,30d后皆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的胰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加入Gin和Arg的肠内营养配方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都能明显减轻SAP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但前者在预防SAP患者继发感染反应方面优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