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eulafoy病(Dieulafoy's disease,DD)最早在1884年由Gallard报道.1898年法国外科医生Diieulafoy报道3例因为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故该病被命名为Dieulafoy病,又称Dieulafoy溃疡、Dieulafoy损害、黏膜下恒径动脉综合征等,简称杜氏病,它是罕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部位隐匿,极易发生误诊漏诊,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我院共收治Dieulafoy病26例,均经内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诊内镜对Dieulafoy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ieulafoy病(DL)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灶小、位置隐匿,以及诊断技术的相对滞后,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本病的确诊率有很大提高。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DL56例,均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并立即行内镜下注射治疗,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疾病的特征为黏膜下畸形动脉破裂出血。该病由法国医生Dieulafoy 1898年首次报道,多发生于消化系统,而支气管Dieulafoy病则较为罕见,常以致命性大咯血为首发症状[1],在临床上非常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道一例于我院近期诊断的支气管Dieulafoy病,以期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知及警惕性。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反复咯血40年余,再发3天入院。40余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咯血,  相似文献   

4.
重症Dieulafoy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近年来外科主张行广泛性胃楔形切除术,但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往往选择率低。本病例采用内镜下局部全层扩大切除胃壁,腹腔内恒径动脉缝扎离断后荷包缝合胃壁,该方法既模拟了外科的胃楔形切除术,又减小创伤,是治疗Dieulafoy病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镜治疗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77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的内镜止血治疗方法.方法: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患者77例,分别采用以下3种内镜治疗方法: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36例)、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21例)、金属夹钳夹止血联合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20例).比较这3种内镜治疗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种方法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0.6%(29/36)、95.2%(20/21)、100(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失败的7例患者行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5例成功,2例失败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失败的1例患者行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者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金属夹钳夹止血联合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是Dieulafoy病出血最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治Dieulafoy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Dieulafoy病18例,对其中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救治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协同应用,观察对出血部位、病因的诊断价值和止血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在就诊1~24h内胃镜检查确诊Dieulafoy病,其中3例给予镜下钛夹止血或药物喷洒止血后仍有活动性出血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镜下出血表现为喷射样,并血压下降,给予病灶旁钛夹标记后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本组4例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结合内镜所见均给予相应病变血管弹簧栓或明胶海绵栓塞止血治疗并成功止血。结论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协同诊治Dieulafoy病所致消化道出血,两者互为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前无明显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亦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病灶常位于胃贲门部小弯侧,病灶小,多呈2-5mm卵圆形浅表性糜烂,可深达黏膜肌层,在黏膜灶的中央可见直径1-3mm动脉突出于黏膜缺损的部位,表面可有血栓附着,病灶周围黏膜无炎性改变,由于病灶小,内镜检查时易于被忽视。目前还将胃以外的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类似病变并发出血亦称为Dieulafoy病。  相似文献   

8.
1992年以来,我院内镜室对颅脑外伤、脑肿瘤手术后等颅脑疾病所致昏迷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行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现将其结果作一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其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5.2岁;深昏迷7例,浅昏迷5例,均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48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其中10例病人已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变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并非罕见,常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灶小且部位特殊,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内镜下注射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以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Dieulafoy病又称为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该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现认为内镜下治疗是首选方法。我院2004年至2008年行胃镜检查共检出Dieulafoy病15例,予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俞景奎 《山东医药》2004,44(36):8-8
1995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患者6例,手术治疗5例,内镜治疗1例,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因便血3年,再发1d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排暗红色血便,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出血停止,未明确病因。1d前再次排暗红色血便7~8次,总量约700ml,伴头晕、乏力,无呕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90/60mm(1mmHg=0.133kPa),贫血貌,心率90次/min,肠鸣音8次/min,余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1g/L。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了笔者10年间收治的消化道Dieulafoy病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4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6岁。病变位于食管下段1例,胃体小弯近贲门处2例,胃小弯侧3例,胃底7例,回肠1例,降结肠1例。均以不明原因间歇发作性大呕血、黑便、休克为临床表现。出血量600—3000ml不等。  相似文献   

14.
高岩  齐洪阁 《山东医药》2011,51(14):39-39
胃Dieulafoy病是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消化道黏膜浅表性损伤致黏膜下先天性恒径小动脉破裂所致。因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易反复,常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该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大出血的少见原因,发生率在0.3%~6.7%。由于是动脉破裂出血,过去常需要手术治疗,病死率也较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热极治疗等,已被成功地用于Dieulafoy病出血的治疗,但最大的不足是术后早期有再出血的危险。我院近3年来对55例Dieulafoy病出血患者采用注射联合射频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3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治确诊的CD患者共230例,其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者13例,占5.6%.1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3:1,其中4例以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10例病变累及小肠,能明确出血部位者8例(小肠出血4例,吻合口出血2例,结肠出血2例).13例首次大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接受内科保守治疗9例,死亡3例.随访10例,随访期6~94个月内,再发大出血8例,因再发大出血需手术2例,死亡1例.再发大出血而能继续存活的所有7例患者均以反复出血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且病变均累及小肠.结论 部分CD患者可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其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8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8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明确的CD的临床表现,出血量大,有5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其中病变在小肠的有5例(62.5%),在回结肠的有2例(25.0%),在结肠的有1例(12.5%)。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治疗后好转。结论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CD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内镜检查是发现出血部位和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大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以控制出血,但如何预防反复出血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通常表现为肺部炎症,同时也会累及到其他器官,其中消化道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应激性改变。另外,有文献报道,危重型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可达4%(2/56)[1]。近期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了1名危重型COVID-19肺炎伴内痔大出血的患者,并于2020年3月21日成功进行了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现就其报道如下,并对COVID-19疫情期间内镜诊治规范,尤其是肺炎专科医院内镜诊疗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经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救治的消化道大出血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别观察出血部位、病因的诊断情况以及止血效果。结果急诊内镜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者7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Dieulafoy病4例.内镜下给予钛夹止血或药物喷洒止血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随即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3例急诊内镜检查后初步确定为小肠出血,随后选择性动脉造影证实而转外科择期手术。术后证实其中2例为小肠憩室,1例为小肠间质瘤;另2例无法完善内镜检查,行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后,内镜进一步诊治,其中1例为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1例为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底部深溃疡。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典型造影剂溢出征9例。异常血管分支增粗紊乱间接征象3例。本组12例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结合内镜检查均给予相应病变血管弹簧栓或明胶海绵栓塞止血治疗并成功止血。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并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治消化道大出血,协同互补,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亦能为手术做好定位准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