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黄芪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试验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20 m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多时点采血检测心肌酶CK-MB、cTnI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的用量及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观察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心肌电生理指标;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开放后6 h、12 h血清心肌酶CK-MB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1.6±20.4)U/L和(52.7±17.3)U/L,(148.7±24.2)U/L和(94.3±16.3)U/L;开放后6 h、12 h血清cTnI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4.973±1.431)ng/ml和(2.622±1.024)ng/ml,(5.054±1.419)ng/ml和(1.908±0.984)ng/ml,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试验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手术中对心脏、肝脏及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首次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A组)、实验组(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和丹参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30 min及术后24 h采集血标本,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及Cr,并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水平变化,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肝脏及肾脏的保护效果。结果:实验组(A组)、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ALT、AST、BUN、CR及CK-MB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显著,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及IL-8水平均比术前的明显升高(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治疗组的水平(P0.01);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三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心肌保护液对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能明显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血浆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可促进抑制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对心、肺、肝及肾脏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38例施行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于CPB术前,术后1、4、24h检测两组炎性介质TNF-α、IL-6、IL-8,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30min、停机后4及24h检测心肌酶变化,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发现,CPB术后炎性介质及心肌酶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示心肌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认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及心肌酶释放,减轻婴幼儿CPB术中炎性反应及心肌损害,保护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经CPB辅助灌注冷停跳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预处理,CPB结束升主动脉开放前15 min再次静注20%甘露醇1.5 m L/kg;B组常规开放主动脉,心脏复跳。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主动脉开放后CPB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低心排血量发生率及肾上腺素的应用。于麻醉诱导后(T1)及开放主动脉后2(T2)、6(T3)、18 h(T4)经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结果 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87%、主动脉开放后体外循环时间(35±11)min,B组分别为60%、(42±17)min,P均<0.05。与T1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浆Tn I、CK-MB、CK均升高(P<0.05或0.01);与B组同时点比较,A组血浆Tn I、CK-MB、CK降低(P<0.05或0.01)。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可减轻CPB手术患者心肌MIRI,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Tn I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心肺转流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于术前3 d及手术当日给予FDP,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再灌注后1 h(T2)、4 h(T3)、24 h(T4)及48 h(T5)测定动脉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变化。结果研究组T2、T3、T4和T5四个时点血浆CK-MB、cTn I、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3、T4和T5四个时点血浆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和电除颤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电除颤次数、多巴胺最大用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能够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于2019年1-10月,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予以对照分组研究,两组各30例。对照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生理盐水,实验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个组别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和不同时点包括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后(T1)、切皮时(T2)、劈胸骨时(T3)、CPB前(T4)、CPB停机后10min(T5)、CPB停机后24h(T6)等7个时点的HR、MAP水平以及CPB前(T4)、CPB停机后24h(T6)的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5时HR、MAP等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0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T6时cTnI、CK-MB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T4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维持体外循环前血压稳定,可有效保护心肌,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炎性因子改变和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首次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组(A组),乌司他汀和抑肽酶组(B组),对照组(C组),各20例。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CPB结束30min及术后24h从中心静脉插管采集血标本,各时点分别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水平。结果:乌司他汀组(A组)、乌司他汀和抑肽酶组(B组)、对照组(C组),3组术后ALT、AST、BUN、CR及CK-MB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显著,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TNF-α、IL-6及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治疗组的水平(P<0.01);CPB结束后30min及24h,3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汀和抑肽酶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可促进抑制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其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TNF-α、IL-6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15例。术中A组实施终末温血灌注,B组实施冷血心脏灌注。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1h(T2)、主动脉开放后6h(T3)、主动脉开放后12h(T4)测定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升高,T2~T4时段B组LDH、CK-MB、cTnT和TNF-α明显高于A组。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终末温血灌注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异丙酚组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8mg·kg-1.h-1),对照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体外循环(CPB)开始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取适量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测定两组围术期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结果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PMN无显著差异,CPB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CPB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后左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右心房(P<0.01或P<0.05),而异丙酚组左心房高于右心房(P<0.05)。CPB后两组IL-6,IL-8,TNF-α进行性增高(P<0.05或0.01),异丙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IL-6,IL-8,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在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均进行性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CPB后1h最低,6h后有所改善,异丙酚组在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小香猪体外循环(CPB)下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幼年小香猪,建立CPB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以高钾去极化含血停搏液(对照组)和尼可地尔超极化含血停搏液(实验组)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使心脏停跳。记录心脏停跳前及复跳后心电活动情况;于CPB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45、90 min(T2、T3),开放升主动脉45 min、90 min、6 h(T4、T5、T6)采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开放升主动脉90 min时留取心肌标本检测c-Fos蛋白及电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心脏复跳后,实验组有4例出现一过性室颤,对照组仅有1例,两组一过性室颤发生率比较P〈0.05;②实验组T3、T4、T5时点血清c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③实验组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18±0.09)%,对照组为(0.29±0.12)%,两组比较P〈0.05;④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尼可地尔超极化停搏对CPB下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降低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ACE与心肌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按照ACE基因型分为三组,分别于CPB前(T1)、转流即刻(T2)、转流30 min( T3)时、主动脉开发时(T4)、停转流时(T5)、2 h(T6)和24 h(T7)各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ACE、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ACE在CPB后各时间点均高于CPB前(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cTnI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CPB前(P<0.05),T5达到高峰,T6后明显下降;CK-MB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CPB前(P<0.05),在T4时水平最高.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ID以及Ⅱ型(P<0.05).结论 ACE可能对体外循环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8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1.2万U/kg乌司他丁;对照组(n=20):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阻断和转流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心脏复跳情况。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检测CK、CK-MB和cTnI,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①两组CK-MB、CK和cTnI转流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停机后4h、24h,CK、CK-MB较对照组低(P<0.05),cTnI主动脉开放30min,停机后4h、24h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平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CK、CK-MB、cTnI的释放,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秀娟  李强  王士雷 《山东医药》2011,51(15):57-58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PB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CPB前以MP20 mg/kg预冲,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预冲。于CPB前(T1)、CPB结束后2 h(T2)、12 h(T3)、24 h(T4)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细胞因子水平;取尿上清液检测肾功能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4时点IL-6水平、T2及T3时点TNF-α水平、T3及T4时点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时点尿NAG、α1-MG、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P可降低CPB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方法为术前5d静滴参附注射液2ml/(kg·d),术中建立CPB后滴入2ml/kg,并予维持至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于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0min从冠状静脉窦取血2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升主动脉阻断前,停CPB后4,24,48h从中心静脉取血2ml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而MDA、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围术期参附注射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观察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对照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I)、2 h(T2)、6 h(T,)取血标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生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停跳组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CPB转机前( T1 )、CPB转机30min( T2)、术中关闭右房时(T3) 、CPB结束后24h(T4)、72h(T5)、120h(T6)共6时间点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肌钙蛋白I (cTnI )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浓度。分别于打开和关闭右心房时取右心房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心肌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8和IL-10含量。结果 不停跳组静脉血cTnI、CK-MB浓度在T3~T5低于停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跳组TNF-α、IL-6、IL-8上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5),而IL-10上升幅度较不停跳组小(P<0.05)。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时存在心肌炎症,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减轻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