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月血清标志物上各自的特性,了解ECL法"定量"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特点.方法收集393例本院住院病人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ECL)法检测5项HBV血清标志物,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ECL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比ELISA法敏感性高,精密度好,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利于医患沟通,并可实现自动化分析.但HBcAb阳性率过高.结论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有必要用ECL法等定量方法代替ELISA.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法光免疫法(ECL)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50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分别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2010仪器极其配套试剂和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同一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性,并对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ECL法检测为低浓度HBsAg的标本,再用HBV-DNA荧光定量进行复检分析。结果: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结果中,HBsAb,HBeAg,HBeAb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cAb则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时,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灵敏度高,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可以弥补定性检测的不足,与HBV-DNA荧光定量相结合,可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和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3.
ELISA法与MEIA法测定人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通行  李萍  严可宁 《华西医学》2003,18(2):238-238
目的:比较ELISA法与MEI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性能。方法:用ELISA法与MEIA法分别测定89例人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配对X^2检验。结果:MEIA法检测人血清乙肝e抗体(anti—HBe)、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两个指标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MEIA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高,ELISA法有相当的灵敏度,且价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 95 2份深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 ,应用HBV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乙肝标志物分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E抗原阳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6 . 4 9± 1 .2 9,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阴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4. 4 6± 1. 2 9,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0 1) ,而不同性别和籍贯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 ;对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相似文献   

5.
重视血清乙肝标志物少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乙肝标志物临床检测和结果认读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醒注意和重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血清乙肝标志物定性检测少见模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两种4.5阳性和单5阳性共313例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用电化学发光(ECL)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4.5阳性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4.5阳性24例,1.2.4.5阳性14例,共占27.74%,HBV—DNA定量阳性12例,占8.76%,肝功能明显异常5例,占3.65%;单5+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5阳性39例,1.2.5阳性12例,共占28.98%,HBV—DNA定量阳性18例,占10.23%,肝功能明显异常10例,占5.62%。各种检测数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sAg阴性少见模式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有传染性和持续肝脏功能损伤,可见ELISA乙肝两对半定性实验中少见模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可漏掉和误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对比酶联免疫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结果。方法分别用ELISA法与ECLIA法对60例样本中的血清AF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较准确地反映血清中游离AFP的含量,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比较相关系数大于0.99,显示高度相关;二者做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的t检验,在95%的可信程度下,双尾检验的P=0.298 0,说明使用国产ELISA法与ECLIA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法与ECLIA法在检测AFP结果上有较高的一致性,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ELISA法在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TRFIA和ELISA法检测359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TRF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各项结果阳性率均高于ELISA法,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TRFIA在检测含有低浓度HBsAg标本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测定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诊断乙肝的一致性。方法 300例体检及就诊患者,分别采用TRFIA、ECLIA及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统计3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率,并应用Kappa检验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RFIA诊断乙肝248例(82.67%),ECLIA诊断257例(85.67%),ELISA诊断251例(83.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ECLIA与ELISA(Kappa=0.89,P=0.03)、ECLIA与TRFIA(Kappa=0.94,P=0.01)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ECLIA与ELISA及TRFIA在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诊断乙肝上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16 451例ELISA法检测及15 541例ECLIA法检测的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的结果,并收集205名临床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用Kappa检验判断各方法学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结果 ECLIA和ELISA法检测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4.6%,92.2%,82.4%和74.6%。结论 ECLIA法与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符合率较好,但ECLIA法为半定量检测,敏感度更高,更适于在血站筛查以及临床手术等对结果极为敏感的情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方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免疫标志物,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其含量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的符合程度,灵敏度及其特异性作比较分析,并了解TRFIA法测定乙肝两对半的准确性,灵敏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TRFIA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HBV-M)结果及含量.结果 分别用TRFIA法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TRFIA法灵敏度高于ELISA法,36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有10例标本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而用TRFIA法可以检测到.另外,对ELISA法检测HBsAg弱阳性的标本,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HBsAg的浓度处在一个较低的范围(0.5~10 ng/ml),两法符合率为97%;对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检测,ELISA法有20例阳性,而用TRFIA法检测有28例阳性,两法符合率为98%;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检测,ELISA法检测31例阴性,而用TRFIA法检测为阳性,两法符合率为91%;对抗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的检测有44例ELISA法结果阴性,而用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两法符合率为88%;对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有52例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而用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两法符合为86%.结论 TRFIA法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对于一些弱阳性标本ELISA法检测不到时,TRFIA法仍可以检出.TR-FIA法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及时敏感反映病毒在体内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RFIA和ELISA同时检测218例传染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很高,达94.9%以上,经配对资料χ2检验,两测定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RFIA检测出现了两种ELISA未检测到的两种血清学模式。【结论】TRFIA具有灵敏度高,可定量的优势,可准确测定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含量为动态观察病情、指导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26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ELISA法和MEIA法均可以测出0.1 IU/mL的低浓度HBsAg。HBsAg、抗-HBs、HBeAg的检测符合率均在95.0%以上,但对抗-HBe及抗-HBc的检测,两者符合率依次为90.3%、86.1%。结论两种方法的检测性能相差不大,但MEI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自动化程度比ELISA法高,并能定量检测HBsAg和抗-HBs,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检测方法及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6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PreS1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每个标本进行了HBV—DNA定量及乙肝三系的双盲测定。比较各组PreS1、HBV—DNA及乙肝三系。[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测定可以作为HBV感染、复制及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微波技术应用于ELISA法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46例待测血清进行微波二步法标记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项测定.同步进行ELISA常规法标记,比较结果.结果346例待测血清中微波二步法阳性率:HBsAg30.92%(107/346)、HBsAb24.57%(85/346)、HBeAg17.05%(59/346)、HBeAb19.36%(67/346)、HBcAb40.17%(139/346);ELISA常规法阳性率HBsAg30.07%(109/346)、HBsAl25.72%(89/346)、HBeAg15.61%(54/346)、HBeAb19.65%(68/346)、HBcAb40.17%(139/346).两组阳性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微波技术进行乙肝标记物的检测具有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尤其是大人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一种新技术,对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助于正确指导乙肝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方法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平行测定孕产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并对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电化学发光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DNA。结果电化学发光法对表面抗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电化学发光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病毒DNA为阳性。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表面抗原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可以更好的指导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类型与血清总胆汁酸(TBA)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定乙肝标志物模式,同时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类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类型的总胆汁酸与全部阴性组、抗HBs(+)健康免疫组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比较t检验无显性差异(P>0.05).与大三阳、小三阳乙肝标志物模式类型组、伴抗HBc-IgM急性组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乙型肝病毒不同模式类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技术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132例随机标本和88例乙肝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与ELI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132例随机标本中,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在对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88例临床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在对HBsAg,HBeAg测定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43.00,P〈0.01;χ2=30.03,P〈0.01);③在88例临床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出其中常见模式有48例(54.55%).结论 在临床常规标本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与ELISA检测结果相似;但在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电化学发光法准确性高于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国产乙肝金标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临床标本对比检测,分析GICA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的差异原因,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同时确保同一实验室内同一项目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3年4~5月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共60例,用GICA法分别同时测定原倍血清和1∶30稀释后血清,与临床常用的ELISA法测定1∶30稀释后血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ICA法测得原倍血清的HBcAb阳性率(51.6%)明显高于GICA法和ELISA法测定1∶30稀释后血清阳性率(38.3%和3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1);两种方法同时测定原倍血清和1∶30稀释后血清中的HBcAb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3%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结论 GICA所测原倍血清中HbcAb阳性率明显高于GICA和ELISA法测定1∶30稀释血清中HBcAb阳性率。因此,临床上用GICA测定HBcAb时,测定标本必须用1∶30稀释后的血清,确保同一实验室内GICA与ELIS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法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法(TRFIA)对410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TRFI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TRFIA方法适合于临床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免疫学标志物问世以来,由于测定灵敏、特异和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医院实验室,作为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首选,但通过对临床乙肝六项检测的观察,存在不同血清物质变化及各种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表达,本文综合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