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梗死后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 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l、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 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大鼠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24只大鼠分为丹参注射液组、生理盐水组,另随机取12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丹参注射液组每天注射丹参注射液2mL,生理盐水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mL,假手术组不用药。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14d,外周血NSE、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结果丹参注射液组NSE水平7d、14d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NGF水平7d变化不大,14d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mNSS评分较于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降低NSE水平,调高N GF含量,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重要机制考虑与丹参注射液能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变性坏死有关,其中外周血NSE、NGF水平对脑梗死预后判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海马齿状回(D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补阳还五汤(BHD)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方法 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观察DG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缺血I/R 1、3、7、14、21 d大鼠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I/R 1、3、7 d)、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 7、14、21 d)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BHD组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I/R 3、7、14 d)低于模型组,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I/R 3、7、14、21 d)高于模型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 3、7、14 d)变化相反;BHD组神经症状积分(I/R 7、14 d)低于尼莫地平组,BrdU阳性细胞(I/R 7 d、I/R 14 d)、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I/R 7 d、I/R 14、21 d)数目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 脑缺血可激活大鼠DG神经干细胞增殖;BHD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促进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脑创伤模型组(TBI组)、EPO治疗组(T+E组)、G-CSF治疗组(T+G组)、EPO和G-CSF联合治疗组(T+E+G组),然后再按照1、3、5、7、14 d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用Feeney法制备脑创伤模型,各治疗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 d。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5、7、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标及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数量及其分化方向。各组大鼠mNSS评分、血液学指标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 (1)各治疗组在用药后5、7、14 d时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P0.05),T+E+G组mNSS评分又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2)T+E+G组从第3天开始创伤周围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于7 d时达高峰;对比各组7 d时脑组织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T+E+G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两单独治疗组也明显高于Sham组和TBI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EPO和G-CSF能明显改善TBI后大鼠神经功能症状,促进创伤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再生,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成年大鼠明显多于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各时间点的BrdU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7d组达到峰值,成年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双标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且老年大鼠BrdU/NeuN双标细胞明显少于成年大鼠.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明显,成年大鼠明显强于老年大鼠,且新生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老年大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对44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创伤对照组、G—CSF治疗组。采用Feeney法制备中度脑创伤模型,O—CSF治疗组在大鼠脑创伤后立即给予G—CSF50μg/(kg·d),两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d。通过BrdU标记新生增殖细胞,于术后1d、4d、7d、14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并取大鼠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进行BrdU染色、BrdU/NeuN双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及其分化方向。结果G—CSF治疗组4d、7d、14d时mNSS评分明显低于脑创伤对照组(P〈0.05),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BrdU阳性细胞数在用药后4d、7d、14d时G—CSF治疗组明显高于40伤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P〈0.05),并且于7d时达高峰;对比7d时创伤周围脑组织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O—CSF治疗组明显高于脑创伤对照纽、假手术对照组(P〈0.05),脑创伤对照纽、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CSF治疗TBI大鼠能明显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创伤周围脑组织细胞增殖,并向神经元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对照组(n=12)、bFGF组(n=12)。对照组和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6天,分别经鼻给予等渗盐水(30μl)或bFGF(每天30μg,30μl)。在术前及术后第1、7、14、21、28天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采用苏木素染色法测定脑梗死大鼠在术后第7、28天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术后第7和28天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激光共聚焦观察第7天时BrdU与doublecortin(DCX)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FGF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显著恢复,术后第1、7、14、21、28天,对照组mNSS评分分别为8.7±1.0、7.2±0.8、6.7±1.0、6.2±0.8、5.8±1.2;bFGF组分别为8.8±0.8、6.2±0.8、5.3±0.8、5.0±0.6、4.3±0.8。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P值分别为0.756、0.044、0.033、0.016、0.028,显示了其明显的正性干预作用。而对照组与bFGF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大鼠无梗死灶。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7和28天,经鼻给予bFGF组大鼠在SVZ和纹状体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第7天时,SVZ的大部分BrdU阳性细胞共标不成熟神经元标记物——DCX。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经鼻给予bFGF,能够诱导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经鼻腔给予bFGF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经鼻靶向中枢给药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皮下或鼻腔给予rhG-CSF(60μg/kg)。运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室管膜及脑室下层(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SVZ区域散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术后7d和14d,脑梗死组大鼠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rhG-CSF组BrdU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经鼻给药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皮下用药组(P〈0.01)。结论rhG-CSF鼻腔给药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靶向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及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各6只,后三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假手术组除不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外,其他操作与模型1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细胞及巢蛋白(Nestin)、GDNF阳性细胞表达,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SCs变化。结果模型2组损伤侧脑室下层(SVZ)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3组与假手术组相似;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0.05);模型1、2组皮层梗死灶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rdU阳性细胞几乎均为Nestin阳性;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14 d内源性NSCs增殖加快,GDNF表达增加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治疗组、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d、3d、7d、14d、21d、28d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域及相对应区域的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区域相对应区域可见大量的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大鼠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增多,Neu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壮通饮治疗组大鼠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第14天时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通饮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但特异性不明显。新分化的神经元有正常的兴奋性,可以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表明壮通饮诱导的神经元可以发挥正常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益髓法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填精益髓组、神经节苷脂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采用尾动脉注血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脑内增殖细胞,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4个时间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大鼠海马区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数;尼色染色法观察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组织病理形态结构;Werstern Blot法测定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补肾填精益髓组、神经节苷脂组BrdU/Neu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DAPT组(P0.01),且补肾填精益髓组BrdU/Neu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神经节苷脂组(P0.01),以第7天、第14天增殖最明显,随后呈下降趋势;术后第7天、第14天,补肾填精益髓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DAPT组改善明显(P0.01),至术后第28天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基本降至正常;补肾填精益髓组和神经节苷脂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DAPT组(P0.01);在第7天、第14天时,补肾填精益髓组与神经节苷脂组Notch-1蛋白表达上升最明显,且补肾填精益髓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神经节苷脂组表达(P0.01)。结论补肾填精益髓法可以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其机制可能是补肾填精益髓法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诱导尾状核出血区域NSCs增殖,提高Notch-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天麻通脑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血管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36).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8)和给药组(n=18),于24 h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或天麻通脑颗粒,4ml/次,2次/d,共14d.术后2h、1d、7d、14d四个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脑梗死大鼠于术后第14天进行梗死灶体积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于术后第14天对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进行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有显著恢复(P=0.043,P=0.031).模型对照组与给药组大鼠的梗死灶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14天给药组在SVZ及纹状体区域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09,P =0.044).结论 天麻通脑颗粒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后脑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及人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预对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健康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MCAQ),随机分为脑梗死组、NSCs移植组和联合组。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梗死侧BrdU标记NSCs的数目及迁移趋势;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2周、3周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于移植后2周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组织中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组织中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BrdU标记NSCs的数目较脑梗死组及NSCs移植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行为学评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显示,移植前各组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周、2周、3周,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脑梗死组及NS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录PCR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2周,联合组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及NSCs移植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及NS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及人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大鼠BDN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 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3、7、14、28 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及海马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 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28 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及海马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对侧迁移。 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癫痫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各25只,LBP干预组灌服50 mg/kg LBP,癫痫组和LBP干预组大鼠癫痫模型制备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大鼠海马组织由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比各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抗兔微管相关蛋白(MAP)-2及抗小鼠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神经元细胞周长及分化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LBP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数低于癫痫组(P<0.05);癫痫组大鼠MAP-2、NeuN阳性神经元周长及分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LBP干预组大鼠MAP-2、NeuN阳性神经元周长及分化率显著高于癫痫组(P<0.05)。结论 LBP对癫痫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后,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 U阳性细胞数、MAP-2和NeuN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均出现一定程度改善,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 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 d脑组织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梗死后7 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对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成年大鼠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y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essel occlusion,2VO)组和T3干预组,每组5只。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术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模型制作后7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新增殖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SVZ BrdU阳性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2VO组和T3 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174.8±18.5、325.0±51.0和499.4±30.8个,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 101.68,P<0.001),T3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2VO组和假手术组(P均<0.001),2VO组亦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成年2VO大鼠SVZ神经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选择41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将制模成功的34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组和BMMNC移植组(移植组),每组17只。分别于模型成功后1、3、7、14和2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小鼠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免疫荧光双标法观测BMMNC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溶剂组比较,移植组1、3、7、14和28d各时间点mNSS明显降低[(12.54±1.50)分vs(13.02±1.52)分、(9.52±1.25)分vs(11.17±1.05)分、(7.92±1.24)分vs(10.75±1.06)分、(5.82±1.23)分vs(7.93±1.23)分、(4.92±1.25)分vs(6.83±1.12)分,P<0.05];移植组梗死皮质及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移植在脑梗死小鼠脑内分化为星形胶质样细胞,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大鼠不同时间点梗死体积、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探讨脑心通对其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第3、7、14天和21天缺血侧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和Nestin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结果 TTC染色发现IR后第7天大鼠脑梗死体积最大,不同剂量的脑心通实验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显著(P<0.01);IR第3天,模型组、不同剂量脑心通组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及室管膜下区(SVZ)已出现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表达,第7天时其平均荧光强度值最高,各组内不同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平均荧光强度值差异显著(P<0.01);而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减轻IR损伤后实验鼠梗死体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发现脑心通胶囊对SVZ、SGZ区域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新生与迁移的机制。 [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CI)组、奥拉西坦(200 mg/kg)组和奥拉西坦(200 mg/kg)+AMD3100(5 mg/kg)组,每组25只。采用电凝法制作局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1、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检测梗死区细胞存活,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区SDF-1α、CXCR4蛋白水平。造模后1~7天,连续腹腔注射BrdU(50 mg/kg),14天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SVZ区BrdU+Nestin+、BrdU+DCX+细胞数量。造模前5天,大鼠SVZ区注射携带GFP的反转录病毒,14天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梗死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将C17.2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奥拉西坦组(终浓度为200 mg/L)和奥拉西坦(终浓度为200 mg/L)+AMD3100(终浓度为100 μmol/L)组。采用OGD制作细胞缺血模型,12 h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BrdU+/Nestin+、BrdU+/MAP-2+细胞数量,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减少,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CI组相比,奥拉西坦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增多,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梗死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奥拉西坦组相比,奥拉西坦+AMD3100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减少,CXCR4蛋白水平降低,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减少(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增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OGD组相比,奥拉西坦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增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奥拉西坦组相比,奥拉西坦+AMD3100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R4蛋白水平降低(P<0.05)。 [结论]奥拉西坦可能通过激活SDF-1α/CXCR4通路,促进SVZ区神经干细胞迁移至缺血区,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新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