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  赵雪丽  姜鑫  张益民  郭永智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339-1340,134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45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3个月。45例患者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结果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1.7%(44/48个)。术后3个月,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性化特色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类风湿药物治疗加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特色护理干预。两组以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肩关节受累患者84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比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倾向等指标。结果试验组UCLA评分在治疗3个月、6个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在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评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甲氨喋呤联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VAS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M)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9%,对照组60.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熨治疗联合功能锻炼操在改善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功能锻炼操进行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熨治疗联合功能锻炼操干预,有助于缓解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很难有效解决患者免疫耐受机制缺失的问题。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对于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h1/Th2、Treg变化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br〉 方法:1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27例为对照组,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抗风湿药,153例为治疗组,静脉输注细胞数为4×10^7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0 mL,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76例患者在第1次细胞治疗的三四个月后接受了2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临床有效性评估(DAS28、HAQ、ACR20)、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T细胞亚群、Th细胞因子检测。部分2次细胞治疗患者随访至8个月检测Treg、T细胞亚群。 结果与结论:①随访3个月时,细胞治疗组DAS28评分、HAQ评分、ACR20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个月的DAS28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2次治疗较1次治疗继续下降(P<0.01)。③治疗后3,6个月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上升(P<0.05)。④治疗后3,6个月Treg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同时治疗后Treg升高与ACR明显相关,尤其是ACR70百分率(P<0.05);治疗后3个月CD4+Treg比率明显升高(P<0.05),6,8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也是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后6个月B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6个月类风湿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⑥治疗后3,6个月抗CCP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不大。结果表明类风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活动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双手握力、血沉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评分均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相关指标降低或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蜂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常规采取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蜂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经济实用,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瑶医特色药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瑶医药浴特色护理进行干预。两组接受治疗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效果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患者对疾病活动总评价估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瑶医药浴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增效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谭利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69-3869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和强的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入组,每组各34例.采取WOMAC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甲氨蝶呤组晨僵、日常功能指数优于强的松组(P<0.05),疼痛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强的松均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甲氨蝶呤较强的松对于长期病情的改善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法治疗肝肾不足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补益肝肾协定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益肾蠲痹丸,治疗2个月后进行总体疗效、肝肾不足证候积分、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评价。结果:2组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肝肾不足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晨僵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补益肝肾法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竹药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竹药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SF-36)、疼痛程度(VAS)及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的各项维度评分均较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DAI指数较高(P0.001)。结论采用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45.6±5.8)mm/h、C-反应蛋白(21.6±3.0)mg/ml、类风湿因子(53.2±10.4)U/m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将入选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内服、外熏、药浴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2组间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方面,以及主要实验室化验指标方面(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治疗组均明显尤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药物组和蜂针+药物组。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3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h)、关节疼痛数变化、HAQ、ESR、RF、CRP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蜂针疗法能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双活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9例,治疗组用双活蠲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活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类风湿病组,另选取其他风湿病患者90例作为风湿对照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入选对象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风湿对照组、类风湿病组、正常对照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44%、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进行比较,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为74.44%,类风湿因子为7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与类风湿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与类风湿因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其特异性强,可以作为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动训练组42例,对照组42例,运动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自行功能活动。结果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1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RA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关节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C反应蛋白(CRP)、NF-κB、TNF-α、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80.0%(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降低(P0.05),RF、ASO和CRP下降(P0.05),血清NF-κB、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RA患者的康复疗效,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与对NF-κB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