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状动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Bo-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约70~90%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在早期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堵塞。针对这一发病机制所采用的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脏功能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常用的溶栓药物链激酶和尿激酶对循环血液的纤溶系统有全面激活作用,易引起“纤溶状态”(fibrilytic state),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具有血栓选择性作用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相似文献   

3.
溶栓剂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管内的血栓和栓子,而纤维蛋白溶解剂(纤溶剂)的应用则是临床溶栓治疗的一大进展。近10余年来,通过尸检、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及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发现70~90%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堵塞,故认为冠脉内血栓形成是透壁AMI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一发病机制,早期应用纤溶剂溶化血栓、恢复“前向”血流、使缺血心肌重新获得供血、挽救濒死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静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塞(ANI)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50例穿壁性 AMI 患者,均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年龄不超过70岁。治疗采用2,000,000单位尿激酶一次静脉注射,随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仍闭塞,加作冠脉内链激酶溶血栓治疗或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最近介绍了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链激酶的非手术方法来重建闭塞的冠状动脉。本文则叙述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的新情况及在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作用。溶血栓治疗二十多年前链激酶制剂用于临床后,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Dewerf和Relman报道组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De Wood 等用冠脉造影证实,大约80%以上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梗塞早期(4~6小时)冠脉内有血栓形成。Rentroop 等首次报告冠脉内滴注溶栓剂链激酶(SK),约使80%病例的阻塞冠脉再通。溶栓剂治疗不仅可使冠脉再通,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但是目前常用的溶栓剂——SK 和尿激酶(UK),不管静脉给药还是冠脉内给药,均可引起全身性纤溶状态,易致出血并发症。由于 SK 的半衰期长,这种出血倾向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从而耽搁后续的侵入性治疗。此  相似文献   

10.
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形态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发病早期冠脉内滴注链激酶后,可望恢复血流灌注;这提示存在着血栓栓塞。本文回顾分析这类患者血凝、血小板反应性和纤溶诸参数的改变。 1974至1984年间,作者在荷兰对连续791(男660、女131)例7 0岁以下的透壁性AMI患者,于发病后2周至3个月内进行冠脉和左室造影。其中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尤其Q波梗塞,80%~90%病例由冠脉腔内血栓形成致完全闭塞,造成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而引起。如能在梗塞后4~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心肌的再灌注,对缩小急性心梗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常用溶栓剂及其临床应用(一) 第一代溶栓剂:尿激酶和链激酶为第一代溶栓剂,属非特异性溶栓剂。其溶栓机理是由于尿、链激酶可同时激活血浆和血栓内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导致血浆中多种蛋白质降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酶原的降解物  相似文献   

12.
急性透壁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冠脉)急性闭塞的后果,其中90%由于血栓形成。发病后4~6小时内使冠脉血运重建可挽救部分缺血心肌。近年来溶栓疗法使冠脉再通,它使AMI急性期病死率下降20~52%,是AMI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但是,还  相似文献   

13.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溶栓药物可使受累血管的血流再通。冠脉内注入链激酶(SK)的溶栓成功率较高(70~80%),然需配备导管室和熟练操作者,故推广应用受限。而静脉注射大剂量SK(IVSK)安全易行,只是成功率较低(40~63%),仅个别报道高达96%,但无冠脉造影资料为证。本文根据多中心协作试验  相似文献   

14.
溶栓疗法抢救急性心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目前用作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治疗。本疗法旨在迅速溶解 AMI 早期于闭塞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血栓溶解剂,欧美多采用链激酶(SK),日本多采用尿激酶(UK)。一项双盲试验结果表明,用 UK96万 UUK 冠脉内投药,血栓溶解率为73.8%;而日本冠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过程中的室性心律失常,评估溶栓早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AMI107例,男87例、女20例,年龄59±12(32~84)岁。其中前壁58例、下壁49例,均无近期手术、冠脉搭桥、溃疡病、抗凝治疗史以及严重高血压等溶栓治疗禁忌症。症状出现后的6小时内分别给予尿激酶原(59例)、酰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原激活剂复合物(39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例)、尿激酶(4例)进行溶栓治疗。之后,静注肝素7500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在心肌梗塞的发生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使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这些药物不加选择的作用于循环中的和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故可导致广泛纤溶。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很少有这种危险。因而,从t-PA的发现和提纯,在不到十年时间,就得到迅速的发展。表现在:①t-PA的分离和纯化;②人t-PA基因的无性系培养和表达;③纯化t-PA对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疗效的观察;①t-PA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溶栓作用的评价.③血浆t-PA的检测方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对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已应用的溶栓药有链激酶(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甲氧苯酰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尿激酶(UK)以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等。在我国,这些制剂,或因尚未生产,或因供不应求,或因价格昂贵,或因副反应大等等,以致应用受到限制。以蛇毒制剂作为AMI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及应用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78,P<0.01).结论是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提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但血栓自溶缓慢,冠脉再通延迟,对挽救梗塞区域心肌坏死作用不大.然而,对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心肌缺血区域的供血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4小时内,87%的病人为突然冠脉血栓栓塞所致,冠脉旁路术中及病理证实冠脉闭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栓阻塞造成的。本研究旨在临床评价经皮冠脉腔内脉冲染料激光(PDL)溶栓(PDLTL)治疗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