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电针治疗仪取穴头部晕听区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34例。其结果按全国统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显效率为64.71%。用精神病简明症状量表(BPRS)中幻听项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均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BPRS量表分值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皮区电针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性副作用,对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疾病患者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幻听严重者,无论在门诊、病房均可采用治疗。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幻听68例疗效观察张平根朱列和朱贤苟(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医院宜春336000)关键词幻听电针疗法疗效观察听幻觉是精神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常见于各类精神病患者,而顽固性幻听药物治疗又颇感棘手。笔者采用电针强刺激翳风穴(穴位冲击疗法)治疗68例获满意...  相似文献   

3.
电针合并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电针合并抗抑郁剂对抑郁症的疗效,并与单用电针组进行比较。方法 共纳入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抗抑郁剂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时间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结果 从治疗第2周后,两组内的HAMD、SDS、SAS评分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其中合并组在第2周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4周、第6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根据传统疗效评定标准分析,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结论 电针合并抗抑郁剂与单用电针均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前者起效更快,而后者副反应更少,在临床上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除脱落3例)和对照组49例(除脱落1例),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合并传统针刺疗法。参照BPRS和SAHRS量表治疗前后评分变化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治疗后不良反应,总疗程3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2.34%)较对照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时段BPRS、SAHRS评分变化分别比较,两组第2、3疗程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91%)较对照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针刺疗法对消除顽固性幻听症状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7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原抗精神病药不变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和只用原抗精神病药进行对照,评定6周,用HAMD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电针治疗组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率为26%,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针仪治疗神经症10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智能电针仪治疗神经症104例,其结果按全国统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显效率为71.2%,总有效率为92.3%。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均分都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由于智能电针仪具有刺激参数多,针感强而持久,病人感到舒适等特点,是适合临床应用并应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7.
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云 《中国针灸》2006,26(1):33-35
目的:对比按期不同经取穴方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6.01)。结论: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按压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中风后焦虑患者在基础针刺及口服西药黛力新的基础上,进行耳穴按压及电针的治疗,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的评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56%,自理能力均明显增强。结论:耳穴按压结合电针是治疗中风后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安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训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穴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礞石涤痰汤结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海燕  朱未名  郑虹 《中医杂志》2007,48(2):129-131
目的探讨礞石涤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抗精神分裂症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礞石涤痰汤,治疗6周评定疗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因子评分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4.00%,对照组为43.48%(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礞石涤痰汤对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毒副反应轻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智力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8例V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HET),每组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记忆量表(WMS)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d。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著,其有效为79.41%,而药物组为20.58%(P<0.01)。VD患者智力呈全面低下,但其恢复则有快有慢。结论:提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电针近期疗效优于药物DHET;临床上应仔细分析VD患者的智力结构,治疗和康复训练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1例。治疗组采用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方法,对照组只使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52%和83.3%(P〈0.05),治愈显效分别为67.12%、41.6%(P〈0.01)。结论: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101例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出现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每日电针治疗1次,穴取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针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54.9%,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BPRS减分率分别为24.92%、28.62%,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疗效好,能提高患者对精神药物的依从性,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明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6):729-73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量表评定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思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合并人工月经周期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人工月经周期疗法。2组均治疗3周期。治疗结束时评定近期疗效,6月后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对照组为83.33%;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9.23%。2组近、远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临床疗效显著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132例脑性瘫痪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语言训练组(训练组,44例)、小儿常规针刺联合语言训练组(电针组,44例)和行针联合语言训练组(行针组,44例)。训练组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包括游戏治疗,交流态度训练等;电针组及行针组选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等进行常规针刺后,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再进行语言训练;行针组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行针及留针40min。3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采用S.S检查法评定各组疗效,根据Gesell发育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疗程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quotient,DQ)。结果电针组(有效率:77.5%,DQ值:60.4±13.5)和行针组(有效率:81.0%,DQ值:64.0±11.6)疗效及治疗后DQ值均优于训练组(有效率:51.3%,DQ值:58.1±13.3,P〈0.05),电针组和行针组疗效及治疗后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优势。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记录患者DHI量表评分以及疗效分级,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最终共114例有效病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DHI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针刀疗法一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并没有明显差异,电针同针刀疗法一样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分别采用按动治疗和电针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2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活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按动治疗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电针治疗组(P〈0.05或P〈0.01);按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优于电针治疗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按动疗法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面瘫伴发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9例伴糖尿病的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内分泌科诊疗常规进行处置。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根据面瘫分级量表进行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结果:电针为主综合治疗伴糖尿病的面瘫愈显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结论:电针治疗伴糖尿病的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