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青萍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的认识在中医典籍中有关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症状的描述,多见于水肿、癃闭、肾痨、关格等篇章。慢性肾衰病病程长,演变多,临床上常出现虚实错杂的病理改变。演变过程往往因实致虚,而在虚的基础上又夹杂邪实,故正虚邪实贯穿于慢...  相似文献   

2.
胃与十二脂肠溃疡病,根据临床分析,或为由实至虚,或先虚而致虚中挟实,总之,都是虚实用相兼之证。在治疗上必祛其实,或实祛以待正复,或补中兼祛其实,取大黄一味消积祛瘀,推陈致新,用治本病理顺效应,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张云鹏先生 ,治疗肝病高球蛋白血症经验丰富。慢性肝病球蛋白升高是因实致虚 ,虚中夹实 ,治疗上重在补虚 ,但不忘泻实 ,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田永超  王东强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3-834
骨质增生性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对其尚无理想疗法,中医的"骨痹""骨疣病""腰腿痛"等病与其相类似,且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疗效。本病内因于肾气、肾阳、肝血虚衰,外因于持久过劳,伤气耗血,虚与劳内外相因致虚实相兼,以虚为本,虚中挟实、虚中挟瘀;肾气、肾阳虚衰为其病理基础,而肝血虚衰是其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5.
江一平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因感受湿热毒邪与正气不足内外相合而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主。从明辨肝脾气血,分期辨证论治,清利湿热毒邪,常取肝脾同治,活血化瘀相兼,重视饮食情志六方面介绍江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探讨乙型肝炎的病机,认为"污秽之血"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基础,湿热毒盛是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机要素,疏泄失常是乙型肝炎的病机环节,肝血瘀阻是乙型肝炎的病机关键,脏腑虚损是乙型肝炎病机的发展趋势。指出本病临床虽可有寒热实的不同见证,但总以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为特点。因此临证应遵《内经》"谨守病机"之旨,以求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曹月英治疗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继霞 《吉林中医药》2007,27(6):8-8,17
曹月英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的病机为湿热壅滞,瘀血内阻,正气亏损,临床以虚中挟实,正虚邪恋较为多见。针对病程中不同时期、不同证型,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中,常见到由实转虚及由虚致实,虚实错杂的病证。由实转虚,指原为实证,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邪气未减,正气渐衰,而产生邪实正虚的病机变化,严重者,可致正气衰微。因虚致实,多为老、幼或素体亏虚及久病正虚之人。由于脏腑功能不足,气化失常,而产生水湿痰饮,积留不化,导致正虚邪实的病机;或由气血亏虚,健运失常,渐致气滞血瘀,则产生气虚夹滞、血虚夹瘀之病机。因此,在临床中虚实并见者多,特别是患有慢性难治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辨治4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辨治4法张明亚王克银山东省冠县柳林医院(252516)老年性痴呆属祖国医学“呆病”、“善忘”、“淤证”、“痰证”等范畴。其病因不一,症情复杂,病位在脑,涉及脏腑,得之于缓,其病多虚,或因虚致实,或虚实挟杂。肾亏虚为本,痰淤滞为标。笔者学习前...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以湿热疫毒内蕴起病,湿热疫毒致气机郁滞,久则入络,瘀血阻络,整个疾病过程都存在邪实,邪盛则正虚,随病情发展会出现正虚夹杂,张武老师治疗该病有三个特色,即通法、肝脾同调和细节把握。  相似文献   

11.
肾热病证治     
“肾热”很似现代医学的“肾盂肾炎”。肾热是古代医学家用病位、病理和病因命名的疾病。肾热病的形成,是由肾元亏虚,热邪乘虚侵袭而成。常见热邪包括热毒、湿热、郁热,所以,在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是热邪侵袭所引起的实热证候,转为慢性后,除热邪留恋不除外,因肾元亏虚已累及肝脾,临床所见病人,大体上有肝肾气阴两虚挟热或脾肾气阳两虚挟热或肾阴阳两虚挟热证候。肾热病在急性期应以清热为主。转为慢性以后,扶正驱邪并重,同时应积极清除热邪的来源,解除继发证因,消除导致肾元亏虚的原因。一、急性肾热病证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分3期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4例河南471039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杨红生何孝平主题词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下简称“慢活肝”)常反复发作,易发展为肝硬化或慢重肝。根据肝功活动期邪实为主,恢复期邪实正虚并...  相似文献   

13.
慢性腹泻以腹泻经久不愈为主要症状,古医籍称其为泄泻、飧泄、下利、溏泄、脾泄等。常与现代医学的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等相似。慢性腹泻以虚中挟实者居多。病久累及脾胃,由实转虚,以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运化乏力,水谷不化,邪滞肠道。因此在治疗上,当以祛邪和调理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中医药报》1992年1月6日报道:“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李振华,集40多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划分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气(阳)虚和脾胃阴虚两证,自创了分别适应两证的香砂温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癌存在"炎-癌转化"的内在机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肺肾两虚为发病之本,贯穿始终;产生痰浊、瘀血等有形病理产物,并存互结为标,是病机关键。肺肾两虚和痰瘀互结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虚者更虚,因实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治疗上应注重补益肺肾、化痰祛瘀,做到通补兼施,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并调,同时注意随证加减,并顾护胃气。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尿渗透压值为指标观察了中医辨证与尿渗透压水平的关系。在110例病人中,发现阳虚组和阳虚挟实组、阴阳两虚组和阴阳两虚挟实组尿渗透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所有虚证组和虚中挟实组均明显低于实证组;且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均明显低于阴虚组。此结果提示尿渗透压测定在阴阳虚实辨证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掌握其辨证施治关键,正确运用补泻之法,可收到较好疗效。病机实中有虚,证候错杂转化:肝郁气滞、正虚邪恋、抗邪无力、疫毒深伏是其主要病机。初起湿热疫毒侵袭肝胆,肝气郁遏,热毒炽盛,木不疏土,脾胃气滞,继而横逆乘脾,脾气虚弱;肝郁日久,因乙癸同源而及肾;若化火伤阴,肝阴耗伤,致肝肾阴亏;若湿盛伤阳,轻者脾阳不足,重者肾阳衰微而脾肾阳虚。  相似文献   

18.
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痰浊证以虚为本,以痰浊为标,属虚中挟实的病理特点,虽正气虚弱是痰浊内生之因,但不祛痰则正气难以得到补益,消痰即所以补正也。故治痰时消补结合,以消为主。严格掌握"健脾化痰、补肾化痰、温阳化痰、益气化痰、滋阴化痰"等补虚法的适应证,以防妄事补益而致气血壅滞。  相似文献   

19.
积科 《陕西中医》1992,13(8):362-363
本文认为慢性无黄疸型肝炎以正气虚弱,免疫功能失调为内因,外因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病变部位以肝为主,累及脾肾,病理因素为湿痰、瘀血,以虚为主,虚中挟实。  相似文献   

20.
外阴白色病损62例临床分析杜惠兰指导刘敏如(050091)关键词:外明白色病损;中医治疗学;超微结构;免疫;微量元素外阴白色病损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疑难病症。刘敏如教授经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病本为虚,虚中挟实,虚多实少[2]。为此,拟定了补泻兼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