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80例四类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人之脑脊液(CSF)中浆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该80例病患中,计脑囊虫病(CC)13例,结核性脑膜炎(TBM)23例,病毒性脑膜炎(VM)19例,以及化脓性脑膜炎(PM)25例。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亦称抗体形成细胞(AFC)。各CSF标本中,凡发现有浆细胞者均定为阳性。CC病例组与其他三组相比,CSF的浆细胞阳性率和CSF白细胞中的浆细胞%构成(X)均显著为高;具有最高%构成的一例达31%(可是,其CSF嗜酸性粒细胞%构成仅3%)。至于TBM病例组,仅CSF浆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VM组和PM组者,其CSF白细胞中的浆细胞%构成(X)与VM组(PM组)者之差异均不显著。从80名病例中随机选出的12个CSF浆细胞阳性标本,它们各各的白细胞中浆细胞%构成与嗜中性粒细胞%构成之间尚无明显的负相关(r=-0.479)。  相似文献   

2.
对336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囊虫病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P<0.001);并结合文献对各种因素引起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对192例经住院临床确诊的4种中枢神经系统(CNS)传染性疾病住院病人脑脊液嗜碱性粒细胞(basos)进行了检查,并将4个亚组之阳性率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表明,脑猪囊虫病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作者等还指出,脑脊液中 basos 阳性率增高与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阳性率增高之同时存在,对脑猪囊虫病的诊断及其与置面的3种脑膜炎之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典型儿童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 3 0例不典型儿童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无症状型和特殊型日渐增多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阳性 2 2例 ,免疫学检查血清抗体阳性 8例 ,脑脊液抗体阳性 11例 ,头颅CT检查有异常发现 2 3例 ,MRI检查异常 5例。结论 早期诊断困难 ,宜常规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作为首选方法 ,辅以免疫学检查、头颅CT及MRI等项检查 ,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对34例各型脑囊虫病病人作了脑脊液细胞学(CSF-C)和CT对照分析。79.31%的病人CT出现脑部病变(23/29),主要表现多发性小囊状低密度病灶或不规则病灶、增强病灶和脑室改变。78.12%的病人CSF-C出现异常(25/32),主要表现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型单核细胞、浆细胞。二项检查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种检查联合进行能提高脑囊虫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对14例脑囊虫病脑脊液检测结果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寄生虫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P<0.01);嗜酸性粒细胞查到与白细胞总数增多、蛋白质增高、脑压升高有一定的关系。结合文献对脑囊虫病脑脊液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脑囊虫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实验观察脑囊虫病患者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变化,为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病情的复发和了解机体的反应机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CSF)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和临床意义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我们172例CSF细胞学捡查的有关嗜酸粒细胞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 系神经科与内科住院病例,少数门诊病人。其中器质性脑病38例,脑血管  相似文献   

11.
脑膜癌病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EEG、CT、MRI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与诊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癌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脑膜癌病的临床资料及EEG、CT、MRI、脑脊液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脑膜癌病主要病变累及软脑膜、颅神经及脊神经根。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出现脑症状,颅神经症状和脊神经症状。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蛋白与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葡萄糖及氯化物减少。结论 EEG、CT、MRI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时需注意与结核性脑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脑囊虫病相鉴别。脑脊液发现癌细胞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脑炎临床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38例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病人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脑电图、头部CT检查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占50%,蛋白质增高者占31.6%,糖和氨化物平均值在正常范围。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占94.7%,脑脊液中主要的白细胞反应依次为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单核样细胞。其中呈淋巴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占68. 4%,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占10.5%,分别是混合细胞反应、单核样细胞反应和嗜中性粒细胞反应者各占 5. 3%。甚少见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头部 CT检查有异常发现的仅占 21.1%,表现为大脑半球皮层、皮层下白质及脑干等多部位的软化灶。脑电图检查异常者占60. 5%,多为弥漫性慢波和周期性的棘波和慢波。可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敏感、直现、稳定等优点,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在入院24小时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53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分析病人头颅CT、MRI、脑脊液及中至重度异常脑电图阳性的几率,进行比较,并随访脑电图。结果头颅CT异常率为22.64%(12/53),头颅MRI异常率为37.74%(20/53),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50.94%(27/53),EEG中至重度异常率为71.70%(38/53)。经配对χ^2检验比较EEG、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较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15例ESRD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MDR1基因多态性,分析MDR1基因型与CCB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MDR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血压达标组中CT突变杂合子型与CC野生型、TT纯合子比较,Scr增加(P <0.05);且MDR1 C3435T基因型与CCB的降压疗效无关(P >0.05)。结论  MDR1 C3435T多态性与CCB的降压疗效无关,同时发现血压达标组中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Scr水平相关,是否提示CT型患者更容易进展至ESRD,尚需要在更大样本中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6.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上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要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脑炎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头颅CT和脑脊液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9例, 回顾性分析头颅CT的表现以及脑脊液特点.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征象主要有脑积水、脑梗死、白质水肿、钙化、结核瘤等.脑脊液特点为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降低,腺苷脱氨酶增高,CRP增高.结论 头颅影像学和脑脊液特点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Platelet and leukocyte counts in pregnanc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 M Pitkin  D L Witte 《JAMA》1979,242(24):2696-2698
Platelets and leukocytes in venous blood were counted with automated methodology in 23 women studied longitudinally throughout pregnancy and at six weeks after delivery. The average platelet count declined monotonically in a manner consistent with the gestational increase in blood volume. Total leukocyte count rose early in gestation and remained elevated, with neutrophils accounting for the changes.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s during gestation were nearly twice those of the same women postpartum (5.76 vs 3.13/cu mm x 10(-3).) The monocyte count also tended to increase, whereas lymphocytes, eosinophils, and basophils declined in number.  相似文献   

19.
谭江  李亮  叶美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7):816-818
目的评价MRI、EEG和CT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入院24h内CSF、EEG检查结果,48h内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EEG阳性率达91.5%,MRI阳性率为61.1%,而CT阳性率仅34.4%。结论EEG联合MRI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