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2年江津区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全区2012年死亡率为664.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835.1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88.06/10万,男女比为1.71:1。②依据ICD-10-位码分类,2012年江津区死因顺位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20.7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3.72/10万)、肿瘤(131.29/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5.14/10万)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41.8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7.67%。结论江津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成为威胁江津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当地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的死亡数据终审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10—2012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620.09/10万、634.77/10万和709.1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8.12/10万、621.04/10万、683.5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4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82.56%;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70.49%。结论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杨永芳  陈杨  肖义泽 《职业与健康》2013,(23):3144-3146
目的探讨云南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云南省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6--2012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2006--2012年7年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75.16/10万-89.21/10万,平均死亡率为84.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7.80/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中毒和溺死。结论伤害是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政府应尽早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分布,为制定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该市2005—2008年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结果 2005—2008年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率为85.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4.71,P0.001)。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20.82%,居各种死亡原因第2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死亡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6.28%。市区居民减寿率为0.180%,脑血管疾病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分别为0.240%,0.117%。结论脑血管疾病是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居民主要死因分布,为老年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城区2005-2010年60岁以上老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福州市60岁以上老年居民年均死亡率为2 279.93/10万,标化死亡率1 779.1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结论当前危害福州市老年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不同性别人群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四会市居民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5年四会市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及2006-2010年居民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04-2010年四会市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8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80/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10.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7.8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5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1.72/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9.7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是0—4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损伤和中毒是5~1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肿瘤是20-5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是60岁及以上居民的前3位死因。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四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育龄妇女应加强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州市越秀区居民近年主要死因构成、重要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疾病谱的变化,为制定今后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08年广州市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5年越秀区居民死因构成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52.57/10万,其次是肝癌,死亡率为27.19/10万。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其中肺癌的死亡率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首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及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8--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寿光市2008--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0.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7.92/10万,居全死因第2位。男性死亡率为239.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62/10万;女性死亡率为14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5.17/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合计减寿率为30.17%,减寿最高的5种恶性肿瘤全人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脑瘤,合计减寿114865人年,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减寿156417人年的73.44%。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寿光市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为减寿年数最高的恶性肿瘤,应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人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提高全人群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福州城区糖尿病患病、死亡情况,本文对我市城区1985~1996年糖尿病死亡资料作专项分析。1资料与方法糖尿病死亡资料来自福州市城区1985~1996年居民死亡调查卡,年人口数、年均人口数由市、区公安局提供。全死因疾病分类、位次及各年龄组统计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归类。2结果与分析福州市城区1985~1996年死于糖尿病997人,年平均死亡率12.18/10万(男性467人,10.87/10万;女性530人,14.09/10万,女性高于男性)。12年间糖尿病死亡均在全死因的6~10位,构成比、死因位次较明显地分为2个缓缓上升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90年…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市区2002年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连市市区居民的死亡状况,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大连市市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大连市市区居民死亡率为615.86/10万,男性为685.76/10万,女性为544.35/10万,标化率为468.19/10万(男性为513.21/10万,女性为420.66/10万)。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前3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PYLL的前3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结论]大连市居民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保定市3个区居民的死亡率、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以便合理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对保定市3个区2009—2010年居民死亡信息进行调查整理。结果 2009—2010年保定市3个区居民男性死亡率(385.3/10万)高于女性(283.4/10万);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及意外死亡。结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保定市3个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周红星 《职业与健康》2013,(19):2515-2516
目的了解海门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门市2005--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海门市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52.27/10万,死亡率为1.05/10万。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波动外,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类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细菌性痢疾。结论海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避免出现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长沙市城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录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Reg2005,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1 580 453人,居民因各种因素共死亡8 555人,平均死亡率为541.30/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431.36/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22.70/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58.0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3,P=0.000)。占总死亡率94.47%的前七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陈世海  李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22-2224
目的分析南宁市城区居民2005—2008年的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2005—2008年南宁市市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 2005—2008年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2.32‰、2.36‰、2.61‰、3.05‰,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损伤和中毒的平均减寿年数最高。结论要针对不同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减少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敏  熊斌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57-2359
目的了解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人群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特点,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全县人群死亡信息查自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eathres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07—2010年,五峰县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08‰,标化死亡率为8.60‰。男女死亡比为1.42∶1。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郑婉辉  林辉  郑萍 《职业与健康》2008,24(3):234-236
目的了解福州市居民主要死因分布,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04年城区居民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04年该市居民总死亡率为4.09‰,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结论当前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