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荣洽  郑若 《现代医院》2006,6(5):26-27
目的观察纳米银外用敷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116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用皮维碘纱布换药)和治疗组62例(用皮维碘纳米银敷料换药),观察创面渗出、炎症反应、浅Ⅱ度创面7d愈合率和深Ⅱ度创面14d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银组创面干燥结痂快,炎症反应轻,创周炎症消退快。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外用敷料,其能否减轻瘢痕增生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并与无菌脱脂纱布护理进行比较,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38~79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7±13.1)岁;观察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3±14.2)岁.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Ⅱ度烧伤病人86例,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46例,磺胺嘧啶锌软膏组(B组)40例,创面敷料及用药每天更换一次,于用药后,分别观察创面抗感染效果、愈合时间、全身毒素吸收情况、毒副作用指标等。结果A组与B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创面愈合时间,p<0,01;毒素吸收导致高热症状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毒副作用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是无耐药性的新一代抗感染敷料,其创面抗感染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磺胺嘧啶锌软膏,并能减轻全身毒素吸收症状,降低外用药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敷料对烧伤创面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在烧伤局部创面使用纳米银敷料对创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例烧伤深度相对均匀的非关节部位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将每例患者两处烧伤深度相对一致创面随机分为2个对照区域,治疗组采用纳米银敷料外敷,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SD-Ag)冷霜抹在凡士林纱上外敷。于伤后3d、5d、9d、14d对两组创面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全程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治疗组中阳性率浅Ⅱ度3.84%,深Ⅱ度9.09%;对照组阳性率浅Ⅱ度11.53%,深Ⅱ度18.18%,P〈0.01。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浅Ⅱ度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3d,治疗组深Ⅱ度比对照组平均缩短4~5d,P〈0.05。两组创面在伤后7d开始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1。两组均无过敏反应。结论纳米银敷料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是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临床烧伤外用敷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银烧伤敷料、磺胺嘧啶银乳膏常规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感染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90例热烧伤住院患者,烧伤总面积在5.00%~29.00%体表面积,并存在不同深Ⅱ度烧伤面积的肢体烧伤,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纳米银烧伤敷料常规换药,清创冲洗、包扎换药处理创面每两天1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两周后CRP、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分别为(16.28±2.95)mg/L、(18.94±3.75)d、(43.45±8.26)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8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瘢痕优良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烧伤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显著,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烧伤局部创面使用纳米银敷料对创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例烧伤深度相对均匀的非关节部位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患者,将每例患者两处烧伤深度相对一致创面随机分为2个对照区域,治疗组采用纳米银敷料外敷,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SD-Ag)冷霜抹在凡士林纱上外敷。于伤后3 d5、d、9 d1、4 d对两组创面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全程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治疗组中阳性率浅Ⅱ度3.84%,深Ⅱ度9.09%;对照组阳性率浅Ⅱ度11.53%,深Ⅱ度18.18%,P<0.01。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浅Ⅱ度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3 d,治疗组深Ⅱ度比对照组平均缩短4~5 d,P<0.05。两组创面在伤后7 d开始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1。两组均无过敏反应。结论纳米银敷料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是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临床烧伤外用敷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为凡士林敷料常规换药组(常规组)和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组(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感染发生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有2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8.33%;试验组有1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33%;所有患者糖尿病足均得到显著好转,Wagner分级为0级;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9±2.7)d、(9.6±3.5)次及(16.7±3.1)d,显著低于常规组(28.6±5.3)d、(19.7±5.0)次及(33.2±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溃疡面感染控制时间为(4.6±2.8)d,显著低于常规组(8.7±3.9)d;试验组细菌感染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但两组间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发病率及溃疡面愈合时间,有助于缩短疗程,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8.
杨厚国 《现代养生》2014,(18):78-79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软膏与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烧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采用常规清创、抗破伤风等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纳米银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银软膏,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采用纳米银敷料治疗患者烧伤创面,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创面修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患者108例,根据糜烂程度分别采用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连续治疗2-3个疗程,停药一周后判定疗效。结果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为97.2%,总治愈率为84.3%。其中轻度糜烂治愈率为94.8%;中度糜烂治愈率为83.3%;重度糜烂治愈率为42.9%。结论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对不同程度宫颈糜烂均有疗效,对轻、中度糜烂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银制剂用于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主要有磺胺嘧啶银、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目前并没有同时比较三者在Ⅱ度烧伤的效果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 Meta分析的方法,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进而选择最佳的含银制剂。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纳米银敷料、银离子敷料、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个作者独立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数据分析采取 Stata软件进行分析,二分类变量数据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及其95% 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结果纳入14个研究(1211例患者)。纳米银敷料(M D :-4.13,95% C I:-5.74~-2.52)、银离子敷料(M D :-3.25,95% C I:-5.00~-1.49)较磺胺嘧啶银具有较快的伤口愈合时间,但是纳米银敷料和银离子敷料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没有统计学差异(M D :0.89,95% C I:-1.49~3.27)。在伤口愈合时间上,纳米银敷料成为最佳治疗的可能性为77.2%,其次为银离子敷料(可能性为22.8%),最后为磺胺嘧啶银(可能性为0%)。纳米银敷料的细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磺胺嘧啶银(OR:0.36,95% C I:0.15~0.87),银离子敷料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磺胺嘧啶银(OR:0.52,95% CI:0.18~1.51)、纳米银敷料(OR:1.43,95% CI:0.36~5.66)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菌感染发生率上,纳米银敷料成为最佳治疗的可能性为70.3%,其次为银离子敷料(可能性为29.7%),最后为磺胺嘧啶银(可能性为0%)。结论纳米银敷料可能是目前相对于银离子敷料和磺胺嘧啶银的最佳敷料,但是需要未来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探究,正确认识术后对骨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并掌握应用。方法对该院从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录的800例骨伤患者,采用对比研究法,将这800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而治疗组给予常规处理的同时还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的康复效率达97.75%,而对照组仅76.25%。结论骨伤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与湿疗伤口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湿疗伤口敷料治疗,观察组采取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结果 对照组清创天数(3.37±1.97)d,肉芽组织生长天数(11.46±3.24)d,上皮形成天数(12.21±2.19)d,观察组清创天数(6.28±2.24)d,肉芽组织生长天数(8.87±2.89)d,上皮形成天数(10.34±2.0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对照组有47例细菌培养阳性,观察组有12例培养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对照组显效率36.51%、有效率25.40%、基本治愈率7.94%,观察组显效率66.67%、有效率39.68%、基本治愈率20.64%、完全治愈率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较湿疗伤口敷料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5—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患者烧伤面积与体表面积比例的不同,分为<10%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BSA)、10%~49%TBSA和≥50%TBSA 3组,分析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装置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大鼠切口感染愈合的优势,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切口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单纯负压吸引组、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治疗后评价各组大鼠切口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对切口组织的炎症因子进行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分析。并将三组方法应用于临床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切口的肉芽覆盖时间、肉芽痊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大鼠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及IOD值、大鼠切口组织TNF-α、IL-2、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减轻切口局部炎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结合烧伤创面的特点及敷料应用于创面表面的作用特点,探讨了烧伤创面用敷料申报注册时临床试验设计应考虑的有关要点,供国内该类敷料的研发及临床评价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发生的33例ICU综合征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3例患者中,31例情绪逐渐稳定,配合治疗,最后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2例呼吸衰竭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缓解ICU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前后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2±1.13)d,骨折和外伤痊愈时间(33.14±3.16)d,功能恢复时间(53.17±2.52)d,并发症3例,患者满意度8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9.42±2.63)d,骨折和外伤痊愈时间(44.25±4.61)d,功能恢复时间(72.06±3.16)d,并发症7例,患者满意度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创伤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整体护理对尽快痊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