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是否升高及其与肾组织MIF表达、肾脏病理及功能损害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反映肾损害的非创伤性指标.方法 用ELISA法测定HFRS患者血、尿MIF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观察肾组织MIF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HFRS患者肾组织MIF表达及尿MIF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尤以少尿期为明显,尿MIF浓度与肾组织MIF表达、巨噬细胞浸润、肾组织损害指数、肾小管损害显著相关,但与血MIF水平、蛋白尿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无显著相关.结论 HFRS患者尿MIF浓度明显增高,并与肾组织MIF表达及肾组织损害情况显著相关,提示其作为一种监测HFRS损害的非创伤性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个由1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12.5KD小蛋白,属于炎症诱发细胞因子,前脑垂体激素,具有本身的酶活性,可直接抑制巨噬细胞的随意性迁移。早期研究显示,MIF是一个多效性分子,参与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如: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以及肿瘤形成等过程。近期研究发现,MIF参与了整个妊娠过程,并在维护正常的妊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意旨概述有关妊娠期间MIF的分泌、分布、合成与调控及其潜在功能的近期研究成果,以引起研究工作者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1966年B loom和David将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抑制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正式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 IF)。M I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既是一种细胞因子,又是一种源于垂体的激素,还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生理活动的负反馈调节[1]。随着M IFcDNA的成功克隆及其结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广泛的细胞靶点和功能的细胞因子,该因子在炎症及免疫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MIF在多种疾病的开始、进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管内皮受损以及之后的修复过程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各种生物特质,以及在动脉硬化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膜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2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57例,以足月胎膜早破剖宫产分娩组为研究组,以足月剖宫产分娩组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膜中MIF、MMP-9的分布及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采用HE染色的方法确诊绒毛膜羊膜炎,并分析其与MIF、MMP-9的关系。同时对MIF、MMP-9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F、MMP-9主要定位于羊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等细胞的胞浆中。足月胎膜早破(PROM)剖宫产分娩组与足月剖宫产分娩组(对照组)比较,胎膜中MIF、MMP-9表达PRO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诊断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胎膜中MIF、MMP-9表达绒毛膜羊膜炎组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IF、MMP-9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正相关性。结论:MIF、MMP-9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F通过调控AP-1或NF-kB间接上调MMP-9的表达,使MMP-9活性增加,引起胎膜中胶原的大量降解,导致MMP/TIMP的失衡,从而引起胎膜早破,二者具有相关性。MIF及MMP-9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在绒毛膜羊膜炎的炎症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妊娠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移动因子(MIF)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中MIF含量的变化,为揭示妊娠期间的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2名妊娠不同阶段的正常孕妇来自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龄26~36岁,平均(31.0±3.0)岁,其中妊娠早期18例,孕龄(8.71±1.35)周;妊娠中期9例,孕龄(21.35±3.37)周;妊娠晚期15例,孕龄(33.01±2.32)周.9例非妊娠对照组来自天津市血液中心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6.5±3.0)岁.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孕妇PBMC,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提取RNA,反转录(RT)合成cD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MIF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中MIF含量.结果 妊娠早期、中期、晚期PBMC MIF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15±0.47、2.07±0.39、2.18±0.54,与非妊娠对照组(0.68±0.12)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血清中MIF含量分别为(15.25±1.72)、(16.12±1.99)、(15.55±1.82)ng/ml,与非妊娠对照组[(5.53±1.77)ng/ml]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间比较,MIFmRNA表达水平和MIF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的基因表达和含量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MIF参与了整个妊娠至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51例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MIF检测应用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法。左室质量指数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测。根据超声结果将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患者和非左心室肥厚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对危险度(RR)。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左心室肥厚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的血液透析患者(P<0.05)。血清MIF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Z=-4.108,P<0.01)。结论血清MIF促进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ELISA)检测75例大肠癌患者(35例原发性大肠癌及4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及40例非癌对照人群血清中MIF的表达水平,探讨MIF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人群血清中MIF表达水平相比(平均值13.6ng/ml),大肠癌患者血清中MI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平均值31.2ng/ml),且表达水平增高与临床进展分期(P〈0.05)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O.05)。结论MIF在血清中表达增高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病过程,并与大肠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体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糖(Glu)水平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GDM、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MIF;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GHbA1C,采用生化法检测Glu。结果:GDM组及T2DM组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MIF水平在GDM患者及T2DM组无统计学差别。T2DM组MIF与Glu水平均呈正相关(r=0.826,P<0.001),GHbA1C与Glu呈正相关(r=0.471,P<0.05)。GDM组MIF与Glu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5,P<0.01),GHbA1C与Glu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1),正常对照组内各指标间无相关性。GDM组血清MIF水平与孕龄呈正相关(r=0.938,P<0.001)。结论:GDM及糖尿病患者血糖及GHbA1C水平可致患者MIF高表达。高水平MIF可能对妊娠过程产生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F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和大网膜标本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例正常卵巢组织、24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4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其中6例有淋巴结转移,16例有大网膜转移)及转移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MIF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远处转移有关,与病理类型无关。转移癌组织和原发癌灶中两者表达均无差异。MIF阳性表达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现出一致的相关性。结论:MIF和VEGF参与了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MIF和VEGF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呈协同一致作用。通过监测MIF和VEGF表达,可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半定量RT-PCR扩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腹部皮下脂肪细胞MIF基因;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MIF因子浓度;分析MIF与BMI、TC、TG、LDL、HLDL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MIF mRNA表达率(0.625+0.17)和血清MIF(3.86+0.52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结论 MIF是妊娠期糖尿病显著影响因子,MIF与BMI、TC、TG、LDL正相关,与HLDL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广东籍汉族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9例(内异症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9例(对照组)的MIF基因-173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①内异症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3.06%、34.69%、12.25%;对照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23%、32.65%、6.12%,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IF基因-173位点G、C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41%、29.5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7.55%、22.45%,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可能与广东汉族妇女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趋化网子受休4(CXCR-4)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痛旁正常组织中CXCR-4和OP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XCR-4和OPN的阳件表达率分别为76.7%和80.0%。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10.0%和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和OP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CXCR-4和OP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表达增高可能预示食符癌发展较快、病程较晚、存在淋巴结转移,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食管痛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能成为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也为临床寻找有效治疗食管癌的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ivin在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中的扩增与表达,分析该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在2005至2010年收集的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IHC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82.00%,而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livin低表达(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FISH检测,livi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88.00%,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ISH和IHC两种方法在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鸟苷酰环化酶(guanylyl cyclase,GC)-C在正常组织中,分布于肠黏膜细胞绒毛的顶端,不在肠外组织中表达,在细胞发生化生、恶变、肿瘤转移、体外培养等改变时,这种表达持续存在。是肠黏膜组织的特异性标志物。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培殖、分化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还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加强肿瘤的浸润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组织和间质中的过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侵袭转移有关。MIF的互变异构酶抑制剂中ISO-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侵袭有抑制作用。MIF诱导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Pg)感染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cropho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12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病例组,同期62例牙周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及病例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Pg感染阳性率,测定两组血清指标(MIF、HMGB-1、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水平,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HMGB-1、MMP-3及牙周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g感染阳性率、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病情程度为中重度患者Pg感染阳性率、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HMGB-1、MMP-3及PD、SBI、AL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MIF、MMP-3、HMGB-1及牙周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早期明确Pg感染,检测患者血清MIF、MMP-3、HMGB-1水平,对抑制慢性牙周炎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MIF和VEGF的表达。方法:10例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纠正、自然排卵或促排卵治疗后(PCOS组)和11例其他原因不孕妇女自然周期(对照组)着床窗口期取子宫内膜进行MIF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MIF和VEGF较对照组低表达,MIF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中MIF、VEGF的低表达可能影响着床过程的多个环节,是造成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纠正后仍出现妊娠率低、流产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F、MMP-1及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0例,另选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1水平,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IF、MMP-1、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疾病诊治和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感染率、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选择性别、年龄、吸烟等1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2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3.2%,其中切口、肺部、胸腔感染率分别占41.5%、46.3%、3.7%;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发热、术后白细胞、肿瘤部位和肺部疾病7个变量与术后感染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手术方式、术后发热和肺部疾病4个变量是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病率较高,吸烟、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发热、术后白细胞、肿瘤部位和肺部疾病等与术后感染有关,针对以上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