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价某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和定量分级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学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其他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分级均为0级。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新型蒸压粉煤灰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的要求,对该厂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结果粉煤灰砖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噪声。矽尘浓度超标点位包括搅拌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人员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2.26、2.17、5.81 mg/m3,噪声强度超标点位包括球磨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工接触噪声强度分别为86.7、89.3、89.8 dB(A)。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球磨机、搅拌机、轮碾机、制砖机等操作岗位。结论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防尘降噪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乳化炸药项目技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作业场所中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及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提拱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用检查表、检验检测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主要有粉尘、氨、苯及苯系物、石腊烟、噪声等,在11个噪声检测点中有1个工作岗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Ⅱ级,其他作业岗位噪声作业分级为O级;粉尘除珍珠岩加料工序有1 d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均不超标;化学毒物除卷纸管处石腊烟有2 d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检测结果超标,其他化学毒物均小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在建设阶段基本上执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了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因此,该项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稀土合金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并结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并根据企业现有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等。粉尘危害集中在电解车间。粉尘岗位8 h时间加权浓度合格率为为其中2#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Ⅱ级,属中度危害作业,其它电解车间电解岗位粉尘分级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作业;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和有毒物质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电解车间稀土粉尘危害较为严重,针对稀土粉尘浓度超标现状,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完善各项职业病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前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46-1047
目的对年产6000t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技改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粉尘、联苯、氢氧化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高温岗位作业分级均为Ⅰ级;作业场所噪声有超标现象,卷绕工8h等效A声级值为86.9~88.3dB(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部分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结论该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但需加强噪声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用品佩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可操作方法。方法运用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控制效果分级等指标,对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运用这一方法,对某煤矿建设项目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回采工、掘井工接触粉尘的危害程度为Ⅲ级,井下皮带巡检工、皮带司机Ⅱ级;52处作业场所有12处按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占总数的23.1%;15处为Ⅰ级,占28.8%;25处为0级,占48.1%。对照控制效果分级,25处控制效果为达标,15处为超标,12处为严重超标,即27处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某黄金提纯加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旨在加强对黄金提纯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有效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定量分级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作业场所中化学毒物浓度检测提示各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危害程度均较低,检测汞的1个样品短时浓度超限值,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的化学毒物、噪声、粉尘等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开发利用新型高温高压无氰解吸技术黄金提纯工艺,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效果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干法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对该企业产生的职业危害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硫酸、氟化氢等)和噪声,粉尘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0.0%,硫酸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氟化氢检测结果合格率为零,氟化氢作业分级为Ⅲ级(重度危害作业),工作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5.6%。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粉尘、氟化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通过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为粉尘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为噪声Ⅰ级作业。结论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五金电子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乙醇、乙二醇甲醚、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噪声、激光、臭氧、二氧化氮、紫外线等。经检测,噪声为73.2~85.4dB(A)。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二氧化氮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6、100.4-,1.5、0.01mg/m3,其他有毒物质未检测出。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最大值分别为8.0、1.6、0.5mg/m3。高温、紫外线、激光检测均合格。结论某五金电子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2.
俞太念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38-2240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某工程压路机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丁酯、铅尘、铬酸盐、过氧化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沈  陈华磊  汤娟  梁道康 《职业与健康》2014,(20):2865-2868
目的对重庆市某漆业制造公司生产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为该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结果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或产生苯、甲苯、二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酯、甲醛、乙苯、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丁醇、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粉尘、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作业场所中设置了相应的防护设施,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的相关要求。结论该公司化学毒物多的作业岗位应为重点控制点,提高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实行车间全面通风排毒;长期低浓度接触苯系物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4.
牛心华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4,(11):1441-1444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氟化氢、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经分析确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部分作业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使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危险废物综合处理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3家危险废物综合处理中心进行调查,确定其危害,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其中苯、氰化物、甲醛、CO、镉、铅烟、铅尘、硫化氢、金属汞和锰等属于高度危害的化学毒物,工作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对其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关键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对处理废物的准确分析,同时需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实施危险度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河南省某钨钼公司技改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钼及其化合物、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氰化钠、一氧化碳、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工频电场等。工作场所中粉尘和噪声有部分超标。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粉尘和噪声防护措施未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五金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乙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52.3%,紫外辐射合格率75.0%,照度合格率48.1%。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完善隔声、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调整部分工作场所的照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粉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除部分三联机手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高温措施的控制效果较好,总体评价符合国家标准,三联机作业岗位噪声仍有超标,需加强个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木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苯乙烯、木粉尘和噪声。结论该用人单位在防噪、职业危害告知、作业场所监测、检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