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职业铅接触人群热应激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与空气中铅浓度和血铅等因素的关系,探讨HSP70作为职业铅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以72名铅接触工人为暴露组,41名不接触铅等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职业接触、体检及健康调查;按照GB/T 16010-1995标准对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浓度进行监测;用ELISA方法检测暴露组工人血清中HSP70水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对HSP70水平及血铅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空气中铅浓度及铅接触量均对机体内HSP70水平及血铅水平有影响,血清中HSP70的水平与血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01,P<0.01).结论 血清中HSP的水平对职业铅接触的相关因素敏感,有可能作为职业铅接触人群的敏感性健康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职业铅接触人群血清热应激蛋白70的变化.探讨热应激蛋白作为职业铅接触敏感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水平的调查。以其蓄电池厂铅接触工人72人为铅暴露组,不接触铅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工人41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工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血铅水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尿铅水平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结果显示.暴露组工人中血清热应激蛋白70及血铅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人群尿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血清中热应激蛋白的水平与血铅水平有相关性(r=0.501,P〈O.01),而与尿铅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1,P〉0.05)。提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可反映职业铅接触的情况。作为生物标志物在铅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吸烟对接铅男工血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78名接铅男工和27名非接铅男工血铅含量与吸烟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的血铅含量差别非常显著(P〈0.01);接触组中吸烟人群的血铅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P〈0.01);在作业场所吸烟的频数对血铅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吸烟会加重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铅作业工人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损害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损害。[方法]选择三组接触铅作业工人(第一组为长期接铅仍在岗位的工人;第二组为长期接铅但已脱离岗位退休的工人;第三组为短期接铅的工人)和对照组同样测定血铅(B-Pb)、尿β2 -微球蛋白(U-β2-MG)、尿δ-氨基酮戊酸(U-δ-AL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三组接铅工人的血铅浓度平均值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一组工人的U-β2-MG和U-δ-ALA 浓度最高并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第二组与第三组此两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体检各组人员中均未发现有异常症状和体征。[结论]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功能将受到损害,但早期的肾功能损害是可恢复的,U-β2 -MG作为肾小球早期损害指标是较为敏感的,建议将其作为接铅工人肾损控制的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与机体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mL,测定血铅和脂质过氧化指标含量,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接触组血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铅接触组作业工人血清中GSH-Px和CAT含量要低于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铅冶炼作业工人铅接触水平与机体氧化损伤密切相关,铅可以诱导机体发生脂质过氧化,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钢铁作业工人热应激蛋白70抗体水平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热应激蛋白70(HSP70)抗体作为工人长期接触某些环境应激后健康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接触不同有害作业环境因素和相对无有害接触的某钢铁企业764名职工的血清HSP70抗体水平。结果:在排除年龄,工龄以及性别的影响后,多种有害接触均可使工人血清HSP70抗体水平升高。暴露于有害环境,如高温和粉尘和联合暴露,以及粉尘(石灰)暴露和噪声暴露工人血清HSP70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为2.3563-3.1526,P<0.01),而且噪声组工龄与HSP70抗体的产生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OR=2.040,P=0.0103)。结论:血清HSP70抗体水平有可能作为评价工人经历某些环境应激(如粉尘,噪声)的血清学标记物或环境危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9.
虞敏  周金鹏  李倩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06-1809
目的评价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铅、尿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1年1月,选取深圳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男工120名作为接触组,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含量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接触浓度组;并选取来自同一家工厂未接触铅作业的40名男工作为对照组,测定4个组人群的血铅、尿铅、血清睾酮、FSH(促卵泡刺激素)及LH(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29mg/m3,样品超标率为90%;3个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尿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接触组间血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工人血铅、尿铅水平和异常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浓度接触组工人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而血清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该次研究的条件下,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铅浓度超标是导致血铅、尿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铅暴露可能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性激素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作业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武汉市某铅蓄电池企业719名现场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铅及血清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400 μg/L为界,将人群分为血铅水平≥ 400 μg/L的高血铅组和血铅水平 < 400 μg/L的低血铅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719名铅作业人员的血铅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低血铅组与高血铅组的血铅均值分别为(221.71 ±105.15)μg/L和(583.24 ±153.54)μg/L。血清ALT异常56名,异常率为7.79%;血清AST异常20名,异常率为2.78%。低血铅组ALT为(23.68 ±18.47)U/L,高血铅组ALT为(23.07 ±14.48)U/L;低血铅组AST为(21.88 ±10.18)U/L,高血铅组AST为(23.71 ±17.71)U/L;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铅每增加1 μg/L,工人血清AST升高0.004 U/L。
结论 血铅水平与血清AST值存在正相关关系,铅的蓄积可造成对肝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尿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作业工人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160名铅作业工人中19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34μmol/L),属于铅中毒观察对象,7人尿铅≥0.58μmol/L,ZPP≥2.91μmol/L,达到慢性轻度铅中毒水平。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筛检大样本人群血清蛋白质表达的方法,并用该法检测塑料垃圾拆解回收工人血清蛋白质是否存在异常表达。[方法]选取国内某地区从事塑料垃圾拆解回收的208名职业工人为暴露人群,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相近且无已知污染源的197名农业人口为对照人群。用SP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HSP90、HSP70、HSP60、CYP1A1和XPA蛋白质含量。[结果]人血清HSP90、HSP70、HSP60、CYPIAl和XPA蛋白质均可检出;用磷酸盐蛋白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T)以1:100体积比稀释血清后即可进行检测,检测流速为25μL/min。暴露人群的血清中HSP60、HSP70、CYP1A1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人群(P〈0.05)。[结论]SPR技术可用于检测大样本人群血清蛋白质的表达,且具有用样量少、高通量、快速、灵敏的优势;从事塑料垃圾拆解回收的工人血清HSP60、HSP70、CYP1A1蛋白质表达量较高,可能与其职业环境中污染物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黄世祺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53-1354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情况,为企业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W S/T 18-1996的检测方法,对该厂127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检测。结果 127名铅作业工人中有23人尿铅含量超过限值(≥0.34μmol/L),超标率为18.11%;37人尿铅含量超过诊断值(≥0.58μmol/L),超标率为29.13%;不同工龄尿铅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铅超标率与性别、年龄无直接关联(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较严重,应引起企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与评价某私营铅蓄电池厂铅作业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后续铅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按GBZ159—2004、GBZ/T160.10~2004和GBZ2.1—2007等对工作场所中铅烟、铅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影响工作人员血铅浓度的潜在因素。结果该企业存在铅烟、铅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铅烟、铅尘超标率为92.1%,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增高比例为77.5%;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与工龄、学历、下班前是否沐浴以及铅作业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关(均P〈0.05)。结论该私营企业存在明显的铅作业危害,应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作业人员健康宣教及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6.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职业性铅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选用与年龄有关并可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的生理、心理指标,同时应用工作能力指数(WAI)测定研究对象的工作能力,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人群的增龄效应。[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铅接触工人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工人为对照组,应用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确定研究对象的WAI,使用生理功能测试仪器、CD-1型老化度仪、心理及临床老化征象调查表测试生理和心理功能并确定其生理年龄(PhA)和心理年龄(PsA),以观察职业性铅接触的增龄作用。根据工作能力、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提出衰老指数模型并结合血铅浓度测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随着工人血铅水平的升高,WAI评分减少,接触组中WAI等级为“优”者血铅值相对较低,等级为“差”者血铅值相对较高(P=0.010),表明铅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人的工作能力。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握力、动作稳定度、敲击试验、心理老化测试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表明,〉40岁铅接触组作业工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均高于其日历年龄(CA),分别增高0.51岁和3.92岁(P〈0.05和P〈0.01)。建立衰老指数模型:衰老指数(AEI)=[(49/WAI)X1+(PhA/CA)X2+(PsA/CA)X3]·100,(X1、X2、X3分别是根据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体力与脑力混合比例来确定的权重系数)。〉40岁年龄段工人的年龄与衰老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0.309,F=6.349,P=0.014)。接触组血铅值和衰老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8,F=17.75,P=0.000)。按照衰老指数模型得出铅接触工人的衰老指数平均为1.13±0.074。[结论]长期铅接触作业可降低职业人群的工作能力,降低握力、动作稳定度、神经肌肉协调性,增加心理老化,〉40岁铅接触组作业工?  相似文献   

18.
袁文菊  张本延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23-1226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结石患病率以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某蓄电池企业222名铅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某卷烟厂的854名工人为对照组。采用B超检查2组工人是否患肾结石,并按性别和不同年龄分组比较肾结石患病率有无差异。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查观察组工人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该蓄电池厂空气中的铅烟和铅尘浓度。结果空气中的铅尘和铅烟超标率分别为62.5%和80%。观察组30~49岁男性肾结石的患病率明显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20~29岁男性肾结石的患病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肾结石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观察组男性红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是5.37×10^12/L,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上限值(P〈0.05)。观察组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和女性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上限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9岁男性接触铅可以使其患肾结石的概率增高,并使其红细胞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铅暴露工人楔形骨折、终板骨折、压缩性骨折等轻度腰椎椎体骨折的腰椎摄片资料,调查职业性铅暴露与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以上海某蓄电池厂175名铅作业工人为暴露组,同时选取该厂无职业性铅暴露史的工人60名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腰椎摄片和血铅浓度检测,统计分析腰椎椎体骨折的发生特点及铅暴露与骨折发生的关系。[结果]铅暴露组中发生轻度及以上椎体骨折的人数为112人,发生率64%;中度及以上椎体骨折30人,发生率17%。暴露组175人中,楔形骨折者42人,占24.0%;终板骨折者91人,占52.0%;压缩性骨折者27人,占15.0%。对照组中发生有轻度及以上椎体骨折的人数为27人,占45.0%;中度及以上椎体骨折者2人,占3.3%。其中楔形骨折者9人,占15.0%;终板骨折者20人,占33.3%;压缩性骨折者6人,占10.0%。经统计学检验,轻度及以上和中度及以上椎体骨折发生率,暴露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14;χ2=7.24,P=0.008)。在轻度及以上骨折的3种表现类型上,终板骨折在暴露组和对照组中有明显差异(χ2=6.25,P=0.016)。铅暴露工人中随着体内铅暴露水平的升高,轻度及以上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高血铅(≥1.21μmol/L)组椎体轻、中度及以上骨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血铅(〈1.21μmol/L)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8。[结论]职业性铅暴露工人中椎体骨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