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0,10(4):115-115
首先,应确保所有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因素已纠正,包括AECOPD、严重哮喘发作、药物过量、急性肺损伤(AH)/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胸壁不稳定、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410008)尹本义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yndrome,ARDS)具同一概念,仅表现程...  相似文献   

3.
吕燕平  张艳莉  刘勇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59-13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60%,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剂、蛋白酶抑制剂、及化痰药富露施、安溴索等药物在ALI/ARDS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地震、海啸、洪水、火灾、战争等灾难发生时常常会导致大量的伤病人员,肺挫伤、多发骨折、大面积烧伤、吸入有毒气体或烟雾、休克、严重感染等损伤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的重要诱因,其中ALI/ARDS是灾难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前多称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大量研究表明 ,80%以上ARDS发生于原发病后24~48小时 ,而脓毒血症多于6小时内并发ARDS。ARDS常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衰竭的临床表现。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 ,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 ,重度的急性肺损伤即ARDS。ARDS晚期多诱发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病情…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急性重症哮喘、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NIPP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症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3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体征无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经治疗成功,无死亡患者。结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呼吸系统危重症,在重症监护下遵循呼吸道疾病和危重病医学原理与成功的治疗。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器官功能的保护,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氧疗,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和体液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推进剂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订防护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查部队和地方推进剂作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疾病状况,求出群体身体状况指数(TPHSI)、心理状况指数(TPI)和疾病状况指数(THSI),按GJB 2125-94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部队推进剂作业人员TPHSI为45.75,身体状况处良好水平;地方推进剂作业人员TPHSI为29.05,身体状况评价为差;部队、地方推进剂作业人员TPI分别为64.50和71.93,心理状况接近中等水平和处于中等水平;部队推进剂作业人员THSI为58.35,疾病状况总体评价良好。结论推进剂对作业人员神经、呼吸、五官系统及心理状况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推进剂作业人员身体、心理的保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择了2010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中的2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上述230例呼吸急性窘迫患者,死亡152例,占66.1%。66例肺源性死亡(77.65%),86例肺外源性死亡(59.31%),肺外源死亡率要明显的低于肺源死亡率,(P<0.01)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导致呼吸急性衰竭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为脓毒性休克(28.29%)和心功能衰竭(22.37%),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的例数并不多,仅占15.13%。结论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急性窘迫仍是较为严重的常见危重症,脓毒性休克、心功能衰竭这是导致疾病死亡的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t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简称NIPPV)对淡水淹溺引起的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淡水淹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1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观察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扣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治疗24h后,呼吸频率由(35±8)次/min降至(18±4)次/min(P〈0.05),心率由(120±20)次/min降至(85±20)次/min(p〈0.05),胸片恢复至正常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药物加NIPPV治疗溺水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比常规治疗能更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NIPPV是溺水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光气吸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窒息性毒剂光气(COCl2),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工业原料及环境污染物,人体吸入后经一定潜伏期可导致肺水肿,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该文对光气吸入性肺损伤的中毒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PFI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早期肺脏形态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吸入PFIB后24 h、72 h时肺脏在光镜、电镜下的改变。结果在24 h点,肺脏表面充血、淤血明显,触感变硬;光镜(10×10)下可看到肺泡萎陷、水肿、出血、红细胞淤滞;透射电镜下看到Ⅰ、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板层体、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改变;在72 h点,肺表面淤血、肿胀减轻。光镜(10×10)下肺泡萎陷、水肿等较24 h点明显减轻;透射电镜下看到Ⅰ、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在急性肺损伤早期,肺内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Ⅰ、Ⅱ型上皮细胞内重要细胞器发生损伤性改变。在肺内存在微循环紊乱。在72 h点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加,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出现恢复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1月重症监护室4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32例,80.00%),发热是其主要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继而发展为ARDS。早期胸片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或肺野有少许斑片状影,CT扫描逐渐发展为双侧下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毛玻璃状等间质性改变。感染多以病毒和真菌等机会性感染为主。40例患者,存活16例,死亡24例,病死率60.00%。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真菌及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所致ARDS病死率高。应及早诊断,合理调整及停用免疫抑制剂方案,经验性抗感染和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策略,加上减少误吸风险的合理营养支持方案和层流洁净病房的应用,将为患者的康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D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ALI患儿16例作为AU组,选取同期收治的ARDS患儿7例作为ARDS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2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组新生儿进行血清CC16及SP—A水平检测,比较3组血清CC16及SP-A水平。结果ALI组及ARDS组血清CC16及S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血清CC16及SP—A水平均低于A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C16及SP—A的检测运用于新生儿ALI与ARDS的诊断中较为敏感,并且可作为ALI及ARDS的鉴别指标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工作进行回顾,着重分析机械通气的应用过程,总结使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肺复张术等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的影响。方法15例确诊的重症ARDSexp患者行CBP治疗,记录治疗开始后反映肺血管外肺水的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VLWI、PVPI有明显下降(P〈0.01),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CBP可改善重症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和全身炎性反应水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治疗时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和肺部氧合的影响,分析丙泊酚的治疗效果如何。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时,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剂可有效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6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用药1、12、24h后PaO2明显提高,PaCO2下降,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