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锥颅置管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采用锥颅置管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32例.结果:132例患者均治愈,其中2例出现锥颅部位硬膜外小血肿,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术后随访1~2年,无1例复发.结论: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效果快,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并发症产生原因。方法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行锥颅置管引流。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血肿复发1例,2例少量气颅,1例同侧硬膜外廊肿,1例出现脑脊液漏,4例因脑膨胀不全,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因锥颅过程中未能锥穿增厚血肿包膜,改行钻孔引流,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代永庆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35-1236
我院自1995-05~2010-05采用锥颅硬膜下血肿穿刺置入硅胶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并在置入引流管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异常罕见,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1988年~1996年对17例经CT确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直接开颅手术或钻孔引流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中均为男性,年龄33岁~75岁。31岁~40岁2例,41~50岁2例,51岁~60岁5例,60岁以上8例。病因病程;有头部外伤史13例,其余4例无明显外伤史,病程3周~3个月10例,3个月以上4例,最长者为23年。临床表现;头痛者1例,呕吐8例,脑晕3例、耳鸣1例,记忆力减退2例,癫病1例、意识不清(朦胧)1例。体征:不同程度偏瘫10例,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5.
6.
临床工作中遇到27例老年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由外伤引起,好发于老年人,并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生及演变有多因素、多时期影响.目前CT是诊断CSDH最简洁而直接有效的方法,单纯钻孔闭式引流是治疗CSDH的首选有效方法,目前基层医院可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超过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且双侧血肿率高达14%[1]。该病头部外伤致伤原因较轻,起病隐匿,一旦慢性高颅压的症状出现,大都需要手术钻孔治疗。现将钻孔引流术后低颅压防治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报告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的诊治体会,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强调引流术后对创伤性气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孙翔宇 《西南军医》2008,10(2):36-37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2周后CT复查血肿消失。结论单孔或双孔钻颅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二聚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远飞  李新军  夏祥国 《西南军医》2009,11(6):1041-1042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血液与硬膜下血肿液VEGF、D-dimer和FDP的含量,探讨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2)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液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可能参与CSDH发病机制。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能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病因中局部纤溶亢进起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纤溶系统中的关键成份。笔者对CSDH病例静脉血、血肿液及引流液的t-PA含量进行了测定:静脉血为2.71±0.73ng/ml;血肿液6.24±2.78ng/ml;引流液0.92±0.22ng/ml。CSDH外膜中血窦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富含t-PA,当t-PA适当分泌入血肿腔时,硬膜下血肿可被吸收,当t-PA过度分泌时,局部发生纤溶亢进和毛细血管出血,致血肿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可作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预后评估的临床指标。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程序和χ2检验,对30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14项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CS,瞳孔变化,年龄,脑伤范围,术中有无脑膨出,是否需要去骨瓣外减压和术后有无高热7项临床指标影响预后。结论以上7项,特别是GCS和瞳孔变化,是评估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治疗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蘑菇头引流管引流,为对照组;另外22例行硅胶管引流,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颅内积气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对照组为(35±3.0)min;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5±2.0)min。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积气,对照组13例(46.4%),其中6例积气量较多;研究组积气2例(9.1%),均为少量。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硅胶管组的慢性硬膜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颅内积气少的特点,是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5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3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中有3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其中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者11例,老年性痴呆者10例,脑动脉硬化者4例,脑炎2例,丛集性头痛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出血极易误诊。为减少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常规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少见部位硬膜下血肿(附35例CT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资料完整的外伤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结果35例中,34例发生于单侧,双侧1例。大脑镰硬膜下血肿5例表现为细绳索状,7例呈粗绳索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4例呈片状,8例呈新月形,3例呈扇形;小脑幕并有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呈镰刀形,2例呈“Y”形。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少见类型。只要全面分析病变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头颅外伤后在 2 4h内行CT检查 1 9例 ,2~ 3d内行CT检查 7例。经治疗后在 1~ 4周内复查CT。结果 单纯表现为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5例。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3例 ,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2 6例大脑镰与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单侧。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有的在中线呈细线状 ,有的呈粗线状。血肿厚度 0 .3~ 1 .5cm不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片状、新月形。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和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少见部位的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 ,只要对此类血肿有所认识 ,CT检查不难确诊 ,但有时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评分,结合临床病情(GCS),研究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压闭与脑损伤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7447,r=-0.6924,P<0.01),伴有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者,GCS均在8分以下,属重型脑损伤。中线移位≥9mm者,死亡率70.6%,基底池消失评分≥12分,死亡率73.3%,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死亡率73.6%。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2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3例,新月状影3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4例,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