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抗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与吡喹酮协同杀血吸虫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观察抗血吸虫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与吡喹酮协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药物加单克隆抗体被动转移小鼠试验,计算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在单抗被动转移小鼠感染3d后加吡喹酮组,其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91.9%和90.3%,均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组17.2%、26.9%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单抗被动转移小鼠感染38d后加吡喹酮组,其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96.9%和83.4%,亦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组84.9%、31.9%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论被动转移的单抗与吡喹酮表现为一种明显的协同杀虫减卵作用。宿主免疫水平的高低明显影响吡喹酮的杀虫作用,提高宿主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可显著加强吡喹酮预防血吸虫感染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皮层的损害。结果表明,吡喹酮对虫龄为3~14天童虫的体表皮层无或仅有轻度损害,而虫龄为3h及21~42天的童虫或成虫的皮层则可受到中度或严重的损害。这与小鼠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口服吡喹酮,自其体内取虫观察的结果相仿。本文就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仅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虫对~(45)Ca~(2+)的摄入量。在含30 mMMg~(2+)的HBS中,吡喹酮对♂虫摄入~(45)Ca~(2+)的量无明显影响。在4℃的HBS中,吡喹酮可使♂虫对~(45)Ca~(2+)的摄入量至少在1小时内持续增加。此外,在无Ca~(2+)的HBS中,血吸虫♂虫已摄入的~(45)Ca~(2+)的释放量较在HBS中的显著为多。  相似文献   

4.
前文指出,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对虫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虫的体表是否受损、受损的程度,以及受损后能否修复等。这一推断亦为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虫的体表抗原显露的结果所支持。本文进一步观察[~3H]吡喹酮在不同发育期血吸虫体内的分布是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预防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200~600 mg/kg后,对感染血吸虫有保护作用。感染后15min至2h,自这些小鼠感染部位的皮肤分离的童虫,部分或大部分已死亡。另一方面,钻穿服药鼠离体皮肤的尾蚴数亦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水中,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极其敏感。由于小鼠口服吡喹酮后,药物可自其皮肤排泌,故以水涂擦皮肤时,溶于水中的吡喹酮即对血吸虫尾蚴起作用,并认为这是吡喹酮产生预防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200~600 mg/kg后,对感染血吸虫有保护作用。感染后15min至2h,自这些小鼠感染部位的皮肤分离的童虫,部分或大部分已死亡。另一方面,钻穿服药鼠离体皮肤的尾蚴数亦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水中,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极其敏感。由于小鼠口服吡喹酮后,药物可自其皮肤排泌,故以水涂擦皮肤时,溶于水中的吡喹酮即对血吸虫尾蚴起作用,并认为这是吡喹酮产生预防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条件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雄虫摄入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树华  孙惠良  焦佩英 《药学学报》1984,19(10):727-731
吡喹酮仅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虫对45Ca2+的摄入量。在含30 mMMg2+的HBS中,吡喹酮对♂虫摄入45Ca2+的量无明显影响。在4℃的HBS中,吡喹酮可使♂虫对45Ca2+的摄入量至少在1小时内持续增加。此外,在无Ca2+的HBS中,血吸虫♂虫已摄入的45Ca2+的释放量较在HBS中的显著为多。  相似文献   

8.
用体内、体外方法观察了吡喹酮对血吸虫摄入与释放5-羟色胺的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认为由于吡喹酮不增加虫体的内源性5-羟色胺含量,亦不增强其对外源性5-羟色胺的摄入,故吡喹酮对血吸虫的兴奋与挛缩作用可能并非通过5-羟色胺。感染家兔体内的合抱日本血吸虫5-羟色胺含量为1.59±0.44μg/g湿重;雌、雄虫的则分别为1.08±0.11和2.28±0.23μg/g湿重。感染小鼠体内的合抱血吸虫5-羟色胺含量为1.14±0.01μg/g湿重。血吸虫的内源性5-羟色胺相当稳定,在体外培养6小时后未见明显减少。培养液中的5-羟色胺浓度高达5×10-4~1×10-3M时,血吸虫对5-羟色胺始有较明显的摄入,且摄入后易于释放。  相似文献   

9.
(二)抗吸虫药物 (1)锑剂:锑剂因毒性高,已逐渐为非锑药物取代。酒石酸锑钾、简称锑钾(46,Antimony Potassium Tartrate)锑剂能抑制血吸虫的磷酸果糖激酶,从而阻断了糖酵解过程。虫体受锑剂抑制作用后,能产生形态上的变化。此外虫体受到药物作用,肌肉和吸盘麻痹,失去吸附能力,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被炎症组织所包围和吞噬,终于被破坏而杀灭。该药目前仍有用于治疗人畜血吸虫、锥虫及利什曼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喹酮对21-d童虫皮层的作用.方法: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达21 d时,ig1剂吡喹酮,并在治疗后1-48 h的不同时间内剖杀取虫,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吡喹酮的剂量为300 mg·kg~(-1)时,宿主体内的21-d童虫示有轻度或中度的皮层褶嵴肿胀、融合、糜烂或破溃,且以盘状感觉器的肿胀为特征.用吡喹酮的较高剂量500 mg·kg~(-1)治疗,虫的体表亦有相似的变化,但较广泛和严重.若每d ig吡喹酮500 mg·kg~(-1),连给3 d,则虫的皮层严重肿、糜烂和剥落,并伴有宿主的白细胞附着.结论:结果表明,吡喹酮对21-d童虫有直接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鼠感染浙江杭州、江苏无锡、安徽贵池、江西南昌、湖北汉阳、湖南岳阳和云南大理等7个地区日本血吸虫后32~35d,分别单次ig吡喹酮400mg/kg治疗。结果发现云南大理地区血吸虫感染组的疗效最差,而其他6个地区血吸虫感染组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别。认为云南大理地区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低于安徽等6个地区血吸虫。  相似文献   

12.
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雄虫过程中免疫血清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或体外培养的血吸虫雄虫经一定浓度的吡喹酮作用后,移置含免疫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受损害的虫体体表有大量絮粒状物沉积,形成膜状包被,加重皮层的损害;在继续培养3天时,大部分或全部虫未见有明显恢复。若将虫移置含正常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则无此种现象,且大部虫的体表损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上述结果亦为扫描电镜的观察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硝硫氰胺是抗血吸虫病的一种新药物。本文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对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实验动物在感染血吸虫尾蚴前后,即使口服500mg/kg/天×2或4天的硝硫氰胺,血吸虫组比对照组仅减少32.3~59%。药物对童虫几乎无作用,而对成虫则有明显的疗效。病鼠一次口服硝硫氰胺40mg/kg,停药后1~8天的肝移率达93.6~100%。各实验治疗组的减虫率为74~100%,但此疗效的高低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蒿甲醚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5.
嵩乙醚的抗血吸虫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用蒿乙醚或蒿甲醚100~200mg·kg-1·d-1×2d灌胃治疗,显示两药对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减虫率相仿。特别是d7童虫和d35成虫组的减虫率较高,分别达77.5~87.2%和51.7~61.3%。经蒿乙醚作用后,d7童虫和d35成虫的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虫的皮层和实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力亦明显受抑制,表明蒿乙醚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强的直接作用。药液浓度为4~8 μg/ml时,虫体活动兴奋,持续2~3分钟后,活动逐渐减弱,终至停止活动。两性血吸虫与鹤草酚多次接触后可产生耐药性,尤以雄虫较明显。在含鹤草酚0.25 μg/ml和硝唑咪75μg/ml的培养液内,两性血吸虫存活时间较两药单用的显著为短。敌百虫引起虫体的麻痹可为鹤草酚所拮抗。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喹酮(Praziquantel,Embay 8440)系一种具有抗绦虫和抗血吸虫作用的广谱抗寄生虫新药。动物实验证明,该药对小鼠、家兔和犬的日本血吸虫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且毒性低,疗程短;临床上用吡喹酮的1~2天疗法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总剂量为45~90mg/kg时,治后半年的粪检虫卵转阴率达99.7%。本文报道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后0.5小时,雄虫体表皮层即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空泡样变化和空泡破裂,继则有细絮状物或絮状团块粘附在受损的体表或抱雌沟内。给药6小时后即见有白细胞附着在受损的皮层上,12小时后则已有白细胞侵入虫体。雌虫体表皮层的损害和出现白细胞附着与侵入虫体的时间较雄虫为迟。此外,对血吸虫经吡喹酮作用后,其皮层的损害和白细胞的附着与侵入虫体的意义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后0.5小时,雄虫体表皮层即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空泡样变化和空泡破裂,继则有细絮状物或絮状团块粘附在受损的体表或抱雌沟内。给药6小时后即见有白细胞附着在受损的皮层上,12小时后则已有白细胞侵入虫体。雌虫体表皮层的损害和出现白细胞附着与侵入虫体的时间较雄虫为迟。此外,对血吸虫经吡喹酮作用后,其皮层的损害和白细胞的附着与侵入虫体的意义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