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叩击手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的胸部叩击手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比较两组患者排痰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排痰量、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胸部叩击手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结论胸部叩击手法能有效促进排痰,改善缺氧状态,提高血氧饱和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排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新式叩击在婴幼儿肺炎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婴幼儿肺炎患儿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背部叩击排痰,观察组采用胸部新式叩击排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3 d内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新式叩击用于婴幼儿肺炎患儿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有效排痰,临床症状改善迅速,患儿早期排痰效果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体外震动排痰仪排痰与人工叩击法排痰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组和机械组各30例;人工组由护士直接用手叩击患者背部协助排痰,机械组采用体外震动排痰仪叩击患者背部协助排痰,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的日排痰量、体温和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机械组患者与人工组比较,日排痰量明显增高(P〈0.01),体温和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体外震动排痰仪排痰,患者易接受,且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叩击排痰配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人肺部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抗感染、祛痰以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叩击排痰配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排痰后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痰液量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叩击排痰配合呼吸训练可明显改善 COPD 病人肺部体征,促进排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振动排痰仪对COPD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拍背方式排痰。记录2组患者7d后血氧饱和度、呼吸、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结论振动排痰仪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好,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防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将100例自主排痰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叩背手法,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每次叩背患者感受和护士操作耐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排痰效果、肺部感染是否加重、每次叩背后患者感受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沿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对肺部感染的防控效果优于传统的叩背手法,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感染的排痰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成,特点为气道阻塞和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以老年人最为常见。当并发肺部感染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及反应迟钝而使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为了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我们在病人排痰中采取了“湿、拍、翻、流、咳、吸”等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地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使病人的肺功能得以改善。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2000年3月住我院内科治疗的67例COPD伴肺部感染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机械振动排痰法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法在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仪进行机械振动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叩击排痰。3 d后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频率(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aO2,PaO2,PaCO2及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效果优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叩击支气管解剖位置进行排痰对防控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呼吸内科排痰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排痰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叩击支气管解剖位置进行排痰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叩击背部进行排痰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第1~5天的排痰量、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加重的患者比率,并采用中文版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2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叩击后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第1~4天的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0.34±3.43 ml~28.33±2.98 ml vs.15.23±2.98 ml~27.33±3.90 ml,t=0.873~6.445,P0.05)。研究组患者排痰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00%、70.00%,χ~2=7.500,P=0.006),肺部感染加重的患者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28.33%,χ~2=6.891,P=0.014)。研究组患者叩击后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16)。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为2级和3级的患者比率小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沿支气管解剖位置进行叩击排痰的方法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控肺部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诱导排痰技术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标本质量采集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3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诱导排痰干预,分析患者在诱导前10 min和诱导结束后心率、呼吸、指脉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满意度,对比诱导前后的一次性诱导排痰留取标本的成功率。结果:在本研究的30例患者中,对诱导排痰干预的耐受性均较高,同时完成整个诱导,获得有效痰液30份。而在整个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1例,咽喉不适1例,其发生率为6.67%,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未做特殊处理,患者自行缓解;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分值为(94.22±3.17)分。诱导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指脉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患者一次性诱导排痰留取标本的成功率高于诱导前,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患者,实施诱导排痰技术可以收集最佳痰液标本,同时患者耐受程度较高,对其心率、呼吸、指脉氧等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每次雾化吸入5—7min后间歇10min,间歇期予低流量吸氧并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每次雾化间歇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雾化吸入完成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雾化吸入第1、第3、第5天的日排痰量较对照组多,未完成雾化治疗例数、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COPD排痰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对COPD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期为今后有效开展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3-8月间某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2所二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的137例COPD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COPD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 137例COPD患者知识问卷总评分为3~29分,平均(15.55±6.28)分。患者在类固醇激素应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应用、康复训练、家庭氧疗、肺部感染等主题的评分处于低水平,分别为(0.77±0.28)、(1.02±0.20)、(1.28±0.19)、(1.32±1.08)、(1.60±0.89)分。患者在COPD疾病本质、病因、抗生素应用、COPD症状、吸烟等5个主题的评分处中等水平。结论 COPD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亟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Cpn慢性感染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分别口服安慰剂(淀粉片)和阿奇霉素(500mg·d^-1)治疗,连续服用5d、停用23d为1个疗程,重复3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检测肺功能的FEV1/FV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pn—IgG和Cpn—IgA。结果:65例均完成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治疗前(2.60±0.50)分,治疗后(1.70±0.28)分,P〈0.05];FEV,/FVc(%)也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57±9)%,治疗后(60±7)%,P〈0.05];Hs-CRP较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4.54±0.65)mg·L^-1,治疗后(3.80±0.5)mg·L^-1,P〈0.05];Cpn-IgG阳性率和Cpn-IgA阳性率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COPD患者Cpn慢性感染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版式呼吸圳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两者间关系,为今后开展自我管理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知识问卷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水平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为(18.03±5.12)分,自我效能评分为(2.38±0.50)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S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效能总分(r=0.339,P<0.01)、呼吸困难管理(r=0.551,P<0.01)及情绪(r=0.374,P<0.01)评分与知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余3个维度得分与知识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水平均不高,临床及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达90%,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2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氧流量为4~6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流量为7~8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  相似文献   

18.
周江 《华西医学》2010,(4):694-69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感染时间、临床特征、感染常见真菌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与同期40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相关;吸烟时间较长及每年住院次数增多也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感因素;约1/3患者肺部真菌发生在入院1~2周,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0.55%),胸部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及团块影改变为主,预后较差。结论老年COPD患者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有低蛋白血症或粒细胞减少,可能会并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较差,长期吸烟及多次住院患者也应提高警惕,重视可能易患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耻感感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于既往病耻感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对106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受调查者病史由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呼吸专科医生直接问诊采集。结果 103例COPD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3例(12.6%)报告感知病耻感。病耻感发生率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独居、吸烟史、家庭氧疗无相关性。感知病耻感的COPD患者HAMA、HAMD和CAT评分均明显高于无病耻感的COPD患者(均P<0.05)。结论部分COPD患者存在病耻感经历,并与HAMA、HAMD、CAT评分存在相关性,病耻感对COPD患者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