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火证,是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元气不足所产生的火热证候。金元医家李东垣指出阴火证的治法是“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即对阴火证的治疗,不仅要甘温补气而抑制阴火,而且还当配以升阳和泻火两法。这一治法弥补了“甘温除大热”理论之不足,更适用于临床。一、用甘温还当升阳东垣所用的甘温药多是黄芪、白术、人  相似文献   

2.
口疮证治     
口疮的治疗,应治体治病结合,治标治本一致,分述如下。实证三焦火盛,热毒蕴结上蒸于口。主症为疱疹性口疮,发烧疼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药用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玄参、麦门冬、升麻、牡丹皮、甘草。若脾胃实火,积热而成。症见口疮融合成片,口臭疼痛,便秘尿赤。治宜清热通便,可加生石膏、竹叶、芒硝。若湿热内蕴,熏蒸于上,症见口疮有淡黄色渗出物,发烧流涎。治宜清热化湿,前方减玄参、麦门冬,加木通、茯苓、泽泻。若肝郁不舒,肝火上逆,症见口舌生疮,口苦胁痛。治宜清肝泻火,可加龙胆草、柴胡。若劳伤心脾,心火上炎,发为口疮,分布较广,舌尖红痛,烦躁不宁。治宜滋阴泻火,  相似文献   

3.
口疮证治     
干千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2):14-15
<正> 口疮,亦称口疳、口破。是指口腔粘膜(唇、舌、齿龈)生黄白色溃疡点,疼痛,时有发热等为主症的常见病。其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热积,阴虚火旺,食物内伤,龋齿磨擦,复感风、火、燥邪,助热化火,循经上攻于口  相似文献   

4.
口疮,西医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明显灼痛。本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使本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比单纯用西药方法使疼痛缓解更快,病程更短,间隙时间更长,并可通过辨证施治,改善自身状况,或可达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干千 《江苏中医药》2003,24(3):16-17
口疮 ,也称口疳、口破 ,是指以口腔黏膜 (唇、舌、齿龈 )生黄白色溃疡点、疼痛 ,时有发热为主症的常见病。其主要是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热积 ,以及阴虚火旺、食物内伤、龋齿摩擦等 ,加之复感风、火、燥邪 ,助热化火 ,循经上攻于口腔而发病。《灵枢》云 :“心气通于舌 ,脾气通于口” ,“口舌为心脾之外候”。但口疮的病因并不全在于心脾 ,从五脏六腑的经络循行来看 ,除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达咽喉、口腔外 ,其他十一经均直接循行或交会于此。可见口疮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脏腑经络在口腔的分属部位 ,诊察其口疮局部破溃点…  相似文献   

6.
患者尹××,男,52岁,干部。长期以来有慢性肝胆疾患,一年前出现白细胞减少,常在3000/立方毫米左右;血小板减少,常在8万/立方毫米以内。于1979年3月7日因牙龈肿痛一周来门诊求治。其牙龈肿胀疼痛,刷牙时少量出血,并感头昏、目糊、口干喜饮。脉弦细,舌红苔薄白。治宜清胃益肾,佐以疏风平肝。用玉女煎加减。处方:生熟地各12克,元参20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石斛12克,怀牛膝12克,麦冬10克,女贞  相似文献   

7.
1960年中医儿科阎怀琛老大夫公开了蜘矾散治疗口疮的验方,几年来治疗百余例,疗效满意,今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治法:白矾二两,屋角蜘蛛六个(活的),冰片五厘。先将白矾用砂锅熔化,再入蜘蛛,直至白矾全部成为枯矾,去火剔去蜘蛛遗体,入冰片,研为极细末即可。用法:用竹筒或纸筒将药末吹于患处,病轻者一次,重者三次即愈。  相似文献   

8.
9.
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收治了不少复发性口疮病人,发现该病虽看上去简单,但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颇为棘手,而且复发率高。笔者潜心研究,对其辨治略具心得,现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口疮证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近年来对复发性口疮的病机及诊治有新的认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企雯 《中医杂志》1995,36(2):79-80
家父张谋善,浙江近代已故名医,从医50余载,对外感热病、内科杂证的辨治,常能于前人理法中推陈出新,治疗每获捷效,是以名噪于时,求诊者接踵。其治学以《内》、《难》、仲景学说为本,尤多揣摩金元时期东垣、丹溪之学说,化裁而用。笔者早年侍诊于测,遇疑似惑然之证,家父常详为剖析议论,现选录其有关东垣“阴火”学说的阐述及其治验案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论东垣阴火证治之名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李杲阴火证治的讨论,是近数十年中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围绕着阴火机理、内伤热中证表现以及甘温除大热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然迄犹聚讼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自拟“儿茶蜜”治小儿口疮503例,年龄最小者十几天,最大5岁,以一岁内为多。经治疗后,痊愈482例,好转11例,多数用药1次即效。  相似文献   

14.
儿科专家曹颂昭治疗小儿口疮,主以清心泻火,根据临床辨证,配合通腑泄热、苦泄燥湿、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等法,并主张内外合治,往往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东垣“阴火”及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脾胃元气与“阴火”之关系立论来阐释内伤病的病理变化,是东垣内伤学说的一大特色.但由于李氏对“阴火”论述较为简略,而后世医家认识的角度又各不相同,故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阴火是因气虚下  相似文献   

16.
黄××,男,5岁。初诊: 其母代诉:半月前患儿发生低热,拒食,吞咽困难,舌痛。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小儿口腔炎。”以青、链、金霉素、维生素B_2及清热泻火之中药治疗十余日,症状反渐趋重,乃自动出院,来我院求治。检查:患儿低热,面色微黄,昏睡,口中流涎,舌质红,苔薄白,舌面复盖有白色乳凝状小块,呈散在分布,直达咽峡,擦去后,可  相似文献   

17.
殷明 《江苏中医》1994,15(12):5-6
儿科专家曹颂昭治疗小儿口疮,主以清心泻火,根据临床辨证,配合通腑泄热、苦泄燥湿、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等法,并主张内外合治,往往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疮实证少见,虚证多见,其次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认为运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选择苦寒药物(苦之降泄)与辛温药物(辛能发散),可温而不燥、凉而勿过。指出合理使用吹药,可缓急止痛,加速溃疡愈合。治疗关键是抗复发,谨守病机,选药精当、协调,方达奇效。  相似文献   

19.
<正> 李杲是我国“脾胃学说”的创导者,而“阴火”论又是李杲内伤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李杲提出“阴火”学说后,七百多年来,古代医家根据各自的学术见解、医疗环境以及师承关系等,阐释“阴火”者代不乏人。清·林佩琴说:“‘阴火’,五脏六腑游行不归经之火”。“治‘阴火’,气从脐下起,大补阴丸,坎离既济丸”(见《类证治裁·火门》)。晚清荆州宝辉在其《医医小草》中讲“阴火”、“阳火”时说:“阳火可釜底抽薪,阴火宜导龙归海。”这些论述对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20.
阴火三章—因,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