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性 Q-T 延长综合征在国内已见报道。本病心电图表现:Q-T 间期显著延长,TU 畸形,出现 RT 重叠现象,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可发作昏厥及猝死。如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使患者免于意外。我院最近发现本病在同一家族中四例病人,报道如下。病历摘要郭××,男,14岁,初中学生,住院号84123,1977年7月20日入院。病史:反复发作性昏厥六年。患者8岁时,  相似文献   

2.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型心动过速,其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治疗方法,与一般室性心动过速不尽相同.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这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而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往往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将观察到的6例低钾所引起扭转型室速,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扭转型室速)系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均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不同,现将我院1981—1995年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死于心室纤颤外,其余10例均得到控制。结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重点是消除诱因、控制原发病、应用硫酸镁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临床上少见而特殊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晕厥、抽搐甚至昏迷,反复发作可引起心室颤动和死亡。其发病机理,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病因学和治疗均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极为重要,现将今3年来我科收治的3例Tdp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李忠宜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职工医院266031对14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应用镁盐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分析如下。1对象及方法14例患者均为经心电图证实的TdP病例,其中男1例,60岁。女13例,...  相似文献   

7.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患者李××,女,15岁。自觉心慌闷气、头晕呈阵发性发作;在描记心电图时出现扭转型室速——心跳骤停。心电图特征:心动过速时,P 波消失,心室率为218次/分,QRS 波宽大畸形>0.12秒,R 粗钝,主波方向每隔4~13个心动周期围绕以等电位线骤然呈现尖端上下扭转的特异现象,反复出现约18分钟.心脏骤停时,心电图呈一接线,6分钟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伴Ⅱ°2:1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逐渐好转,前一半为窦性心动过速2:1下传,心率107次/分,后一半转成非阵发性房性心动  相似文献   

10.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简称TDP)是一种围绕等电位线以主波上下扭转为特征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为一种特殊类型室性心律失常,其病因、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均不同于室速和室颤。现将我院1975~1986年收治的TDP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24.7秒1例保定中第二医院急诊科李钦关键词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QRS波患者刘某,女,59岁。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平时血压常波动在27~20/15~12kPa之间,经常头晕、头痛,时有心慌。4天前因受精神刺激而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12.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现状田东县人民医院朱景廉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及临床心电图监护系列的发展,对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TDP)的认识进展较快,对TDP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类与治疗形成了较...  相似文献   

13.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已引起临床越来越大的兴趣和关注。它具有极为特殊的心电图特征,更重要的是治疗方法与一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迥然不同。治疗一般室速的药物非但无效,反而有害或绝对禁忌。为此,均主张将其视为一独特的疾患而加以描述。本病易发生心室纤颤而危及生命。若能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多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4.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较少见,其心电图特征、发病原理、病因与治疗均不同于一般室性心动过速。若不及时抢救或处理欠妥,易转为心室颤动死亡;抢救及时可使患者转危为安。诱发原因引起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原因很多,一般均发于Q—T间期延长基础上,故能使心肌复极过程延缓或紊乱的原因均可诱发。  相似文献   

15.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多形性室速),亦称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Dessertenne于1966年首先对做了系统的描述。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心电图表现及在治疗上均与一般室性心动过速不同。临床症状凶险,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欠妥可转为室扑、室颤而猝死。相反如处理得当可转危为安。因此、有讨论的必要。现将我们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志刚 《中原医刊》2005,32(4):27-2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室性心动过速,往往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引起阿-斯综合征致患者死亡。5年中,我科在心电监护下,共发现2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耳聋、Q-T间期延长、发作性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所致的昏厥称为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无先天性耳聋者称Romano-Ward综合征。常规治疗是应用β-阻滞剂心得安等药物控制症状。本文报道我院自1984年10月以来收治的3例Romano-Ward综合征患者,因用心得安等治疗不能控制昏厥发作,经安置VVI永久心脏起搏器联合心得安治疗后能满意控制发作。病例介绍 [例1]赵××,女,44岁,棉纺厂工人,1984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有发作性昏厥20年,近2年发作频繁加剧,常于行走、高声谈笑、体位改变、劳累、情绪激动后发生昏厥。昏厥发作前原有频繁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发作时心电图呈现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长期服用心得安,每日30mg,仍然不能控制发作。患者的母亲、姨母有类似病史,已病故,其2个女儿也有类似症状。体检:发育正常,血压130/80,发作时神志不清,心率55~90次,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8.
尖端扭转型室速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慧  罗延宏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40-94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ode depointes,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具有扭转形态的恶性多形性室速 ,可由不同病因所致 ,发病与心室复极异常有关 ,其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与一般室速迥异 ,预后恶劣。近年我院心内科及急诊科共收治 Tdp1 3例。现就诊断分型及  相似文献   

1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组特殊类型的致命性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病与心室复极异常有关。由于其病因不同,导致其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也不尽相同。本文对12例Tdp的病因、临床和心电图特征、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史正山 《当代医学》2014,(26):96-96
目的:分析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要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治疗后心律失常得以终止,其中28例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7例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2例患者安置临时心室起搏器,3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要点,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安置临时心室起搏器等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