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VEGF、bFGF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化疗后NC+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P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提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客观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1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均无VEGF表达。乳腺癌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5)及早期死亡(P<0.005)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亦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VEGF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胡俊峰  黄韬  邵钦树 《肿瘤学杂志》2008,14(12):998-100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86例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IGF—IR的表达。[结果]①乳腺恶性肿瘤IGF—IR的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x^2=10.512,P=0.001;X^2=23.591,P=0.000),高于正常乳腺组织(x^2=29.341,P〈0.05);②IGF—IR在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X^2=3.950,P=0.047);③IGF—IR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ER和PR表达情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F.IR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PF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5-01-2012-07-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就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3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及对照组血清PF4和VEGF浓度,分析其表达程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表达水平为(0.354±0.19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25±0.4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VEGF浓度为(15.458±15.81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4±8.3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中,血清PF4为0.102~1.117ng/mL,VEGF为0.065~80.85pg/mL,PF4浓度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01。在健康对照组中,血清PF4为0.195~0.325ng/mL,血清VEGF为6.768~37.226ng/mL,血清PF4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01。有脉管瘤栓患者的血清PF4(0.233±0.089)ng/mL低于无脉管瘤栓者(0.396±0.209)ng/mL,P=0.00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和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及ER、PR和HER-2蛋白表达无关。结论: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F4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以作为新的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后行石蜡包埋的乳腺癌标本60例,制作成4um厚的连续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 (1)乳腺癌细胞VEGF—C与其受体Flt4表达呈正相关(P〈0.01);(2)VEGF—C与PCNA表达显著相关(P〈0.01);(3)Flt4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相关(P〈0.01);(4)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细胞VEGF—C/Flt4阳性指数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5)VEGF—C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关系(均P〉0.05);(6)VEGF—C与预后无统计学关系。结论 VEGF—C/Flt4调控系统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4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淋巴结转移;VEGF—C不能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特异性的标志物人乳腺小黏蛋白(hSBEM)在良、恶性乳腺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探讨其作为乳腺癌细胞血行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对67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6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以及20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SBEM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分析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和卵巢癌各5例组织中hSBEM的表达情况。结果hSBEM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92.54%(62/67)、87.50%(14/16)及88.05%(59/6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BEM在非乳腺癌的其他癌组织中无表达。6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SBEM检出率为50.75%(34/67),转移性及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SBEM表达率明显高于局限性乳腺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hSBEM在健康人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均无表达。hSBEM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ER和PR的状态无关(P〉0.05)。结论hSBE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组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检测出hSBEM提示已有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可作为检测乳腺癌血行微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82例,按照核素骨显像结果分为转移组43例及未转移组39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核素骨显像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察。结果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及对照组,骨转移灶数目≤2患者血清CA125、CA15-3以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骨转移灶数目>2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骨转移分级程度的升高,患者乳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CA125、CA15-3及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各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玎  梁晓燕  王一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97-209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法,观察45例乳腺癌和7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ER和PR、FⅧ阳性的血管密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乳腺癌组织中有25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5.6%,而7例乳腺良性病变中有4例阳性,阳性率为57.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1.00);4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均大于0.05);VEGF—C的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25,P=0.030);VEGF—C的表达与ER(P=0.248)及PR(P=0.071)的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VEGF—C与MVD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VEGF—C的表达与激素受体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其表达可能不受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及联合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16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BCSG1、C—erbB-2、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BCSG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1.0%,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ER、PR、肿瘤大小、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2.2%,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BCSG1、C—erbB-2、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BCSG1、C—erbB-2、VEGF之间两两表达呈正相关,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CSG1、C—erbB-2、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分泌治疗是否影响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雌激素及其拈抗剂对人乳腺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转录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雌二醇(E2)对MCF-7乳腺癌细胞VEGF mRNA表达影响,并检测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和ICI182780是否可抑制雌激素对VEGF转录的影响。结果:剂量依赖性实验显示E2浓度为1~10nmol/L时,VEGFmRNA表达水平最高,为0.125±0.006-0.112±0.014;时间依赖性实验中E2培养2h内VEGF转录水平明显升高(0.105±0.009),6h达到最大值(0.140±0.024),较未治疗组高1.5倍(P〈0.05)。TAM在浓度为1nmol/L时可轻微促进VEGFmRNA表达(0.061±0.010),但该浓度下与E2共同培养时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70±0.001);ICI182780同样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68±0.001)。结论:雌激素可促进VEGFmRNA生成,其生成量依赖于雌激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TAM和ICI182780对雌激素诱导VEGFmRNA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提示雌激素及其拮抗剂在转录水平调节VEOF表达,TAM通过阻遏雌激素诱导VEGF表达抑制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6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和COX-2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VEGF与COX-2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2615,P<0.05)。在死亡组中,VEGF和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乳腺癌中VEGF和COX-2蛋白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密切相关。VEGF与COX-2表达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乳腺癌患者,判断其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6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VEGF和COX-2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VEGF、COX-2浓度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分期肿瘤患者血清VEGF、COX-2浓度的差异,并进行二者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424.07±81.85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117.23±20.09pg/ml) (P <0.01).其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COX-2水平(41.43±9.52ng/ml)也明显高于健康人(16.88±6.27ng/ml)(P<0.05).其含量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COX-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相关,提示VEGF和COX-2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者密切相关,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连环蛋白p120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26例乳腺腺病组织中VEGF和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120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7.4%(48/62)和80.6%(50/62),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但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VEGF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的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7,p120表达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72.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1.结论:VEGF及p120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之一,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7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7例患者分成复发转移组(34例)及非复发转移组(73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TAMs、VEGF、MVD、p53蛋白表达、化疗方案、脉管癌栓、S-TK1、S-CD105、GLUT-1及HK-II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绝经情况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术前外周血清及胃液中MMP-9蛋白水平。结果:胃癌组、对照组血清中金属蛋白酶平均水平分别为406.03±257.18ng/ml、167.35±54.04ng/ml,(P〈0.01);TNM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术前外周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NM早期、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胃癌组术前胃液中MMP-9蛋白平均水平为77.59±191.97ng/ml,对照组胃液中MMP-9蛋白平均水平为0.81±2.39ng/ml,(P〈0.01)。肿瘤侵犯至浆膜层、TNM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肿瘤未侵犯至浆膜层、TNM早期、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血清中蛋白酶水平能反映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乳腺癌早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的表达水平,探讨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乳腺癌组)和118例乳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患者;另收集同期该院女性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血清Cys-C、VEGF、CA153依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比较三组受检者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三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比较,乳腺癌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Cys-C、CA153、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 Cys-C、CA153、VEGF单项检测临床灵敏度依次为29.41%、26.14%、49.67%,临床特异度依次为89.83%、96.61%、86.44%;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3.86%,特异度为75.42%。血清 Cys-C、CA153、VEGF单项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79、0.801、0.777;Cys-C、CA153、VEGF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75。原发性乳腺癌组血清Cys-C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血清 Cys-C、CA153、VEG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乳腺癌的检出率而降低漏检率,在原发性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肿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乳腺纤维瘤患者30例为良性肿瘤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女性的血清VEGF表达,然后统计分析3组妇女的血清VEGF表达、阳性情况,并分析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与其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VEFG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0.05),阳性率93.3%(28/30)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的13.3%(4/30)、10.0%(3/30)(P<0.05),但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肿块直径<2.0 cm、2.0~5.0 cm、>5.0 cm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组织类型乳腺导管癌、乳腺乳头状癌、乳腺单纯癌、乳腺髓样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阳性表达级别1级、2级、3级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升高,与病理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38、VEGF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法检测P38、VEGF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OX回归模型,探讨P38、VEGF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88例患者中P38阳性表达67例,阴性21例;VEGF阳性56例 阴性3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到2016年1月31日,以死亡或肿瘤转移、复发为终点事件,出现终点事件的患者17例;P38、VEGF在Ⅲ期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复发及转移患者中P38、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和复发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P=0.01)、P38阳性(P=0.001)、VEGF阳性(P=0.02)是乳腺癌患者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38、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转移及复发率高,P38、VEGF阳性是患者转移及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质中表达,是将脱氧胸苷转换为胸苷酸的催化酶,是嘧啶补救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探讨TK1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水平与各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TK1水平为(2.749±0.122)pmol/L,乳腺纤维腺瘤组为(1.319±0.1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晚期(P=0.049)、有远处转移(P=0.003 1)、TNM分期晚期(P=0.01)的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乳腺超声(P<0.001),乳腺磁共振(P=0.005),乳腺钼靶(P=0.032)BI-RADS分类为恶性(4C-6)的患者的TK1水平高于良性(0-4B)患者。雌激素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34)。在不同的年龄、分化程度、肿块大小及其他激素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未发现TK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1)。结论:血清TK1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可能成为新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