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伤可引起脑血流灌注异常,后者又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外伤后早期血流灌注的评价有助于预测预后。CT灌注成像(CTP)能简便快捷地用于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检查,可行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较好。脑挫伤内呈低灌注状态,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但CT上的脑挫伤低密度区脑血流量(CBF)既可低于存活阈值、也可能为可挽救的组织。CTP所见的脑血流灌注与损伤的恢复、功能重组相关。与其他脑血流技术相比,CTP的优点是检查迅速、可靠性较高、图像分辨率高、所得参数接近PET与氙气CT,缺点是有辐射、覆盖厚度较小及必需注射对比剂。  相似文献   

2.
大约有7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系统,最常见的原因是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引起缺血性脑损伤.CT灌注成像((CTP)可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功能改变.本研究应用MRI和CTP的方法对ICA系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MRI联合CTP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兔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干预方式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脑损伤组(30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加压的方法制作脑损伤兔模型,脑损伤组兔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又分为加压组、常规减压组及控制减压组(每组各10只)。所有动物制模成功后即行常规CT及CT灌注成像检查。在CT灌注成像参数图上测量4组动物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比较。检查结束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处死并取脑组织;检测各组兔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结果脑损伤组基底节区及颞叶的rCBF、rCB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脑损伤不同干预方式组之间的rCBF、rCBV及MTT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脑损伤组兔脑组织的伊文思蓝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脑损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 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控制性减压的干预方式,可使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因其成本较低、精确性高、操作容易等优点,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途径,已逐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对目前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CTP检查方法和各项指标意义进行阐述,探讨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作比较,提出脑卒中"一站式"CT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 35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和CTP检查,在发病12~72h行头颅MRI及MRA检查,分别就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CT共检出21个病灶,头颅MRI共检出26个病灶,CTP共检出38个病灶,其中11个病灶表现为相对血流量(RF)降低,CT脑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PT)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从而能及时追查病因,避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做为TIA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是在原发性脑损伤的基础上,由于血压、体温、脑血流及脑灌注压等的异常,造成的第二次脑损害,可加重原发性脑损伤。临床上确有不少脑损伤病人伴发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类型与局部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并分折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1-2017-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失语量表对其进行失语评分及分类。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颅脑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检查,记录病灶局部及镜像侧血流灌注参数,观察不同类型失语与脑局部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7例失语患者中69例存在病灶区灌注不足,不同的语言功能障碍与相应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有关(P0.05),失语严重程度与受累病灶区低灌注的程度关系密切(P0.05)。结论以ABC量表所得评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作为卒中后失语患者评价失语严重程度标准,进行语言功能与局部脑灌注的相关性分析,语言功能障碍程度与不同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减低量呈正相关,即局部灌注越差,语言功能障碍程度越高。年龄60岁、入院NIHSS评分较高及病灶局部脑血流减少是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进展性和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患者进行CTP及CTA检查,获取相对CBF(rCBF)、相对CBV(rCBV)数据,并获得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2组rCBF、rCBV和颈动脉系统中度以上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可采用CTA及CTP检查来明确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灌注情况,辨别潜在病情进展患者.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CT灌注成像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31例急性半球梗死者在发病24h内行头颅CT和CTP检查,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其中18例在发病后12~72h内行头颅MRI 弥散成像(DWI),25例于发病后14~80d复查CT,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24h内CT和CTP诊断敏感度分别为25.8%和90.3%,6h内CTP诊断敏感度88.2%。DWI上高信号的范围与局部脑血容量(CBV)的缺损程度间有相关关系;最初NIHSS评分与灌注缺损面积及灌注缺损程度无相关关系,而最终NIHSS评分与DWI异常面积和梗死面积有相关关系。结论CTP对超早期半球缺血有诊断价值,能发现缺血半暗带,可成为急性半球缺血的常规检查。最终的神经功能缺损与DWI异常面积和最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是利用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来反映组织血管化程度和血流灌注状态,从而提供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功能成像方法,能一定程度地反映脑缺血病理生理学改变,已成为评价早期脑梗死时组织灌注状态的重要检查手段,与核磁共振(MRI)灌注成像相比,能在最短时间内评估缺血半暗带并指导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脑损伤后综舍征的患者行^99Tc^m-双半胱乙自酯(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和临床症状、体征及CT扫描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57例(73.1%)脑SPECT显像阳性,其中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8例,局部血流灌注减低41例。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在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根据术前CTP将58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个月查CTP,比较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变化及疗效.结果 低灌注组术后rCBF、rMTT、rTTP改善明显(P<0.05).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较正常组低,改良Rankin评分(mRS)≤2人数增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术前CTP检查对于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东芝320排CT行头部CTA及CTP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情况,探讨颅内及颈部血管的狭窄与脑组织灌注异常区的关系。结果 CTP检查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36例,感兴趣区的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较镜像区显著降低(P0.05);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显著延长(P0.05)。CTA检查发现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32例,10例未发现有血管狭窄。CTA有责任血管狭窄患者CTP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TA无责任血管狭窄者(14.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行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能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判定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成像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可疑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表现的患者接受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成像,CTP检查结果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结果 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8例患者CTP存在原脑损伤范围外的低灌注区,同临床症状相符,准确性达96%,同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各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5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2例患者3D-CTA存在颅内大血管痉挛.结论 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技术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通过CTP显示脑实质低灌注区以判断脑实质微循环血管痉挛的存在,CTA判断脑实质外大血管痉挛的存在,即CTP联合CTA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Hu)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Hu)。全部病例37 d内复查头部CT及临床随访。另选取34例无脑部疾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为对照组。结果 34例病例中,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可疑病灶15例,测量对称部位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1例;脑CTP显示: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病灶的敏感度44.11%,脑CTP发现病灶的敏感度94.11%。结论脑CTP检查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梗死病灶的存在和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A(CT Angiography,脑血管成像)及CTP(CT Perfusion,脑灌注成像)筛选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血流灌注下降的患者。用TCD(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血流灌注下降患者的CVR(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脑血流储备),研究脑灌注与CVR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完成头颅CTA,CTP及CO2吸入试验者共31例。按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于50%以及脑灌注参数下降20%为参考标准分为患者组(15例)及对照组(16例)。在颞窗固定探头记录CO2激发试验前,试验后1 min,2 min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并得出最大血管反应性,用血管反应性作为CVR参考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CVR值,用线性相关分析评估CTP与CVR的关系。结果吸入试验前后脑血流速度出现显著差异,脑血流速度会在一过性降低后升高。脑灌注减低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VR有显著差异(P<0.05)。CVR与灌注参数中CBF(Cere-bral Vascular Flow,脑血流量)呈正相关(r=0.747,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脑灌注受损时会出现CVR的下降,CVR与CBF有着较高的一致性,CVR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简易的指标来观察患者脑灌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TIA患者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间歇期的局部脑血流状况.方法用99mTc-ECD对41例TIA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分析轻、中及重度低灌注与TIA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IA次数的关系,并与同期脑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域,其中82.9%的患者发现有与症状相关的低灌注区,而脑CT仅显示了31.7%的临床责任病灶,SPEC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脑CT(x2=21.983,P<0.01),且这种差异对脑叶尤其颞叶病灶表现得更明显(x2=31.694,P<0.01);随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及TIA次数的增加,脑SPECT灌注显像低灌注区范围越大.结论SPECT发现的局部低灌注现象可能是以前或正在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反映;用SPECT可观察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状况,判断TIA的预后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动CT灌注扫描(CTP)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9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住重型TBI患者26例,受伤24 h之内同时进行头颅CT平扫(CT1)和移动CTP,并在5 d后复查头颅CT平扫(CT5)。CTP提供脑血流量(CBF)影像、脑血容量(CBV)影像及平均转运时间(MTT)影像;将CTP影像、CT1及CT5进行比较。结果 CTP平均在伤后(15.6±4)h进行。16例(61.5%)患者CTP影像显示灌注改变区域大于CT1显示的病灶区域,其中7例(27%)患者低灌注程度达到缺血水平。3例(11.5%)患者通过CTP扫描发现严重的脑灌注不足,尽管在CT5上并没有明显的缺血梗死表现,根据CTP结果,改变此3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最终只有1例发生严重脑梗死,另外2例恢复良好。与CT1相比,CTP与CT5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 头颅移动CTP可以在创伤后早期对重型TB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 d、7 d及14 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 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