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存芬  黄刚  祁燕 《中医教育》2010,29(2):83-84
<正>《金匮要略》是论治内伤杂病的专书。内伤杂病涉及脏腑经络,病症繁复、病机复杂多变、方药治疗不易掌握,对本科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  相似文献   

2.
学习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简称《真要》)的方法,列出"病机十九条"作为掌握病机之典型示范,探索掌握病机的方法,不仅在《真要》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真要》所引用的《大要》,具有总结性质的44字经文之内。试探讨如兹,以期抛砖引玉,敬启同道赐正。  相似文献   

3.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识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进军 《国医论坛》1999,14(4):43-44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其言虽简,其义颇深。尽管疾病的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只要医者谨慎地审查各自的病机,分析和掌握病机与病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归属,就能做到辨证准确,立法精当,治病求本,“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现就“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识义如下。工细究病机,识有无由实《索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常见的一些病证进行分析归纳,由搏运约地提出“辨证求因”的方法,在临床辨证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但病机十九条对病机的概括只是举例示范,其重点是示人以探求病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痿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凡医家治病,必先分析病机。何脏为疾?何腑为病?明其生理,解其病理,是盛是衰,是虚是实,均需一一剖辨,病机明必治则正。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和平,此之谓也。”辨...  相似文献   

5.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意思是审查病机,要注意六气主时的规律,根据藏象理论,六气特性,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找出病象与病机的关系,有外邪要寻求外邪的性质,没有外邪要寻找其它原因,邪气盛实,正气虚损,都要寻找其原因,并归纳了"病机  相似文献   

6.
一、病机的含义病机一词,始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又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张介宾解释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可见病机指的是疾病形成及变化的要理。疾病的形成及变化,自然离不开六淫邪气、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但病机并非等同于以上的内容。它只是运用以上的概念和理论,通过抽象和演绎等思维方法,归纳和解释症候,以掌  相似文献   

7.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对“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诸家认识不一.若是针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为“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所述,以探求其病位、病性之归属;若非“病机十九条”所论述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而在“病机十九条”之外去寻求.  相似文献   

8.
《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即所谓“病机十九条”,揭示了一些常见病证及其证候特点同脏腑病位、致病邪气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医者辨析证候、审察病机提供了法则和范例。换言之,它通过对一些病证所属病位、病邪的质朴归纳,示人以辨证求机之法。这就是“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正确理解这段原文的前提。本篇紧接“十九条”之后有段结语:“谨守病机,各司其  相似文献   

9.
《素问》中的平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对于平衡方面的论述颇多 ,如《至真要大论》曰 :“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以所利而行之 ,调其气使其平也”。《平人气象论》也云 :“平人者不病也”等等 ,均是说明“平”字的生理意义及怎样才能“平” ,并以“以平为期”为指导 ,制定了许多治疗原则 ,诸如“调整阴阳”、“正治与反治”、“扶正与祛邪”等。细辨之 ,这些治则具有一个共同思想 ,即怎样能使生理机能平衡。现余不揣浅陋 ,就《素问》中平衡思想作一浅述 ,敬请同道们指正。1 损其有余以求平衡损其有余一词的原义出自《素问·至真要大…  相似文献   

10.
自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古人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扼要地举出十九条例子,作举一反三的示范,而结之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并强调“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样的提出问题(首三句),分析问题和对比问题(十九条病机),最后总结问题(后四句),在经文本身来说,可称答问周详,有启发,有演绎,提纲挈领的指出了外感及内伤审证求因的法则。以后,刘河问(《原病式》)、明·邵元伟(《医学纲目》)以及近人任应秋教授  相似文献   

11.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申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现代,“病机”一词的解释具有浓厚的现代医学气息,“病机”就是“病理”,但病机之“机”与机理显然不是同一含义。对“病机”的认识之所以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病机”中“机”的认识,“机”引中义多达20余种。在《内经》中,“机”的应用达30多处,含义也比较多,从字面上讲,《内经》中所说的“病机”的“机”为机要,关键点之意,“病机”意为“疾病病变的关键点”。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病机,五脏六腑的虚实改变,风寒暑湿燥火的虚实真假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就是病机。概括而言,《内经》病机理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纲领性病机理论,概括了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等特性要素;一类是具体疾病的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全程疾病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金佐时老中医诊治奇难杂症经验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父金佐时,字志强,生于1912年,现年74岁,广东广州人,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现仅将家父治疗奇难杂症的经验简介如下: 一、不畏奇难,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病之名早见于《灵枢》,汉、元、明、清代继有专门论著,杂病实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奇难杂症一般指临床各科的疑难杂病而言,不少至今尚属难治之证。家父认为,所谓难治者,在于此类杂病除具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外,多兼夹着风、湿、火、痰、瘀的病理特点。从中医角度上来说,不畏奇难,“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至为重要。临证时须细心审察病情,透过症状现象,认清疾病的本质;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急则治标,缓则治  相似文献   

14.
频发室性早搏,龚老认为应归纳在惊悸、怔忡等范围。他遵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辨治原则,单纯用中药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1 心脉痹阻气滞血瘀龚老认为,人之血液依赖心气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循环无端。一旦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即可引起惊悸、怔忡而心律失常。正如《血证论》所说:“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临床症见:胸部隐痛或刺痛,时作时  相似文献   

15.
鲍远程教授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验俱丰,每于临证之中尽演国医之神奇妙用。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仅176字,却已成为中医纲领性文献之一,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对较复杂的病症有执简驭繁的作用,达到“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要求,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历代名医皆较为推崇。鲍远程教授亦常用其指导临证用方,多有建树,笔者跟师临证,感悟颇多,故借此一角,聊举数例,以表浅知。  相似文献   

16.
《素问》将探讨病理变化的机制问题称为病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反复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说明祖国传统医学对病理变化的研究是十分重视的。对于病理学的研究有两个问题,一为病因,二为病变机理。研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出:“千般疒火难,不越三条”,这可以说是中医病原三因论的刍型。南北朝的陶弘景将病因概括为“内疾、外发、他犯”三种。宋代陈无择的所著《三因方》明确指出经六淫所感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房室、金刃、虫兽、饮食、劳倦所伤为不内外因。这就是中医学…  相似文献   

17.
成都中医学院陈潮祖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五十余年,对中医方剂、治法、脏腑病机尤有深刻研究,在理论上倡言“五脏六腑皆宜通畅”,临床上以调理脏腑“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为治疗主张,对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丰富的辨治经验和独特的用药心法.笔者有幸师从陈老,获益良多,兹就其杂病治疗经验整辑探析如下:一、注重“通治之方”的研制和发掘《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只要病机相同,即使病症不同,也可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治疗方法.因此,陈老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很重视对某些通治之方的研制和发掘.如对水肿一症,陈老指出,凡水肿症,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盖肺气闭郁则水津不行,脾失健运则水津不化,肾失温煦则水湿凝聚,浊阴不降,皆可造成水湿泛滥而发为水  相似文献   

18.
病机辨证 古方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制,是疾病临床发生、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依据。《素问·至真大要论》“谨侯之官,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及“病机十九条”都充分论述了病机辨证的重要性。临床上,尽管疾病种类繁多,征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然而总体来说总不离:邪正的盛衰,病位的表里出入,阴阳气血的失调,津液代谢的失常,及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故临床辨证治疗不应只拘泥于书本上的几个证型,而应从整体出发,病机辨证,灵活多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现就三仁汤的临床活用,来阐述病机辨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9.
<正> 三、病机十九条的临床运用原则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谨慎地观察和掌握病机,根据各种症状的所属关系,有此(所论述)症状的要追究其发生的原因,无此症状的也要追究其发生的原因。邪盛实证和不足虚证皆要探求其原因和病机。必须先根据五运六气的胜衰情况,以疏利人体的气血,使之条达,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为什么要辨证论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所谓“病机”,张景岳释日:“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审察病机,就是要审察疾病的本质关键,疾病的变化所在,疾病的发病原由和疾病的传变去向。概言之,就是辨证分析。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展示了许多辨证法则,如《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经文中的阴阳、虚实、内外、寒热,实际上是八纲辨证的初步模式。《内经》的病证学,对于大量的复杂的病证,大多是以藏府经络为系统进行分类,如咳嗽,分五藏六府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