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1疫苗与HIV/AI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HIV/AIDS流行及延缓病情发展的希望在于应用有效安全廉价的疫苗。近年来HIV - 1疫苗的基础研究和人体试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文中主要介绍HIV - 1疫苗诱导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和临床试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HIV—1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IV-1是一种人类的慢病毒,即可长期潜伏,又可迅速破坏其宿主。HIV-1复制的多变性可能是其独特的转录调节机制决定的。HIV-1基因的转录调节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细胞基本转录因子、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指导的与转录效率有关的转录因子、Tat蛋白、HIV-1基因组5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应激活应答元序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HIV的中和抗体可以与HIV病毒特异结合并且阻断病毒侵入细胞的抗体.HIV中和抗体的靶位是病毒的膜蛋白上那些与细胞受体结合和膜融合有关的区域,抗体的结合与相关蛋白的构象紧密相关,目前的相关研究为抗HIV药物和杀微生物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HIV具有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为设计有效的疫苗,需要对抗原进行理性设计,以便更有效的诱导广谱中和抗体.概述HIV的侵入机制,中和抗体与侵入关键蛋白、靶点以及抗HIV疫苗研究的关系和进展.
Abstrac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HIV can bind to the virus and inhibit HIV entry into host cells.The targets of HIV-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re the sites associated with receptor binding or membrane fusion on the envelop proteins of HIV.Releva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anti-HIV medicines and microbicides.The neutralization is sensitive to the conformation of related proteins.On the other hand, HIV has a latent ability to escape from antibodies neutralization.Therefor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antigen to induce broad-spectrum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vaccines.This paper introduces HIV invas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of HIV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ith entry-related crucial proteins,targets and anti-HIV vaccine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贵州省 HIV- 1感染毒株的亚型分布及其流行态势。方法 用巢式 PCR法扩增 HIV- 1膜蛋白基因 (env),并经序列分析。结果 核酸分离成功的 11份全血标本中, B亚型 7例, C、 E亚型各 2例; 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 3.21%± 1.4%,流行时间约 3年, E和 C亚型基因离散率为 1.65%和 0.98%,流行时间约 1年。结论 贵州省 HIV- 1感染毒株亚型分布广泛,来源复杂,预示今后将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防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海省首次发现的HIV感染者HIV-1毒株的基因特征及亚型。方法:从2例感染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HIV的Env基因,对其Env C2-V3及邻近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毒株与国际参考序列的Coon间的基因离散率最小为4.93%,而远离其它亚型,2个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为1.35%,进一步的系统树分析显示,2个毒株与Ccon聚集在一起。结论:2个毒株均为C亚型,而且HIV-1毒株刚进入青海省且流行的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引发的艾滋病(AIDS),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但至今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和疫苗的推出。母婴传播是HIV的三种传播方式之一,90%的儿童艾滋病患者是由母婴传播导致的。本文就HIV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情况、机制、干预措施、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在通过临床干预的方式生产,可以将HIV母婴传播率控制在5%~1%。在人类与艾滋病的这场战役中,预防仍然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性病 艾滋病感染者HIV—1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CCR2b和SDF1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分布,为分析这些宿主遗传因素在HIV-1感染、艾滋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结果 CCR2b-641和SDF1-3′A的突变频率较高。215例性病患者和75例区滋病感染者CCR2b-64I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8.60%和15.33%,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4.42%和23.33%。但CCR5△32的突变频率较低(0.23%),而CCR5m303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这与中国普通汉族人和该地区普通汉族人的结果一致。结论 提示在遗传机制上艾滋病对中国人构成的威胁比西方人更大。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HIV感染并发光敏性皮炎。患者男,34岁。因全身泛发斑丘疹、斑块伴瘙痒1年余入院。皮肤科检查见全身暗红色斑丘疹、斑块,以颜面、四肢多见,呈对称分布。光试验显示中波紫外线(UVB)及长波紫外线(UVA)最小红斑量均明显降低。抗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均阳性。CD4细胞计数为15个/μL。诊断:HIV感染并发光敏性皮炎。确诊后严格避免日光照射,予羟氯喹及抗组胺药物等治疗,1周后皮损减轻。  相似文献   

9.
弓形体病在艾滋病患者中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感染,现报告1例HIV患者发生严重暴发性播散性弓形体病。 患者男30岁,为同性恋者,4周前发现HIV阳性。就诊前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病史6个月,但无鹅口疮。1年前有1次急性腹泻和脱水,曾作对症治疗。当时HIV血清学试验阴性。2年前有Bell麻痹史,已痊愈。推测患者在  相似文献   

10.
梅毒与HIV共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与HIV感染呈现特定人群聚集和共同增长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二者的相互影响逐渐受到关注。梅毒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HIV的传播,与HIV的耐药变异及一过性的病毒载量增长可能存在相关性,但并未显著恶化HIV感染的预后。同时,HIV感染也可能改变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试验结果,并导致梅毒的治疗失败和复发,然而,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梅毒与HIV共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开展深入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理解二者的致病机制及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恋者(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生物学假阳性反应(BFP)情况。方法对我院MSM人群筛查队列进行RPR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和HIV抗体初筛,比较梅毒RPR生物学假阳性(RPR-BFP)发生情况。结果共10 000例MSM,HIV抗体阳性者中,RPR-BFP 0.15%(3/1 989);HIV抗体阴性者中,RPR-BFP0.27%(22/8 011)。该两组人群RPR试验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没有增加梅毒RPR生物学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1766例STD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近年来STD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状况。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在本科STD门诊就诊的 1766例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抗HIV 2抗体的检测 ,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初筛试验 ,蛋白印迹检测法作确证试验。结果 检出HIV阳性 16例 ,阳性率 0 .91%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分布在 17~ 56岁之间 ;其中静脉吸毒 9例 ,性传播 5例 ,输血传播 1例 ,可能因使用消毒不合格注射器传播 1例 ;个体经营者及工人感染人数最多 ;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HIV阳性者中合并梅毒 1例。结论 HIV感染正从静脉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的HIV抗体初筛试验中(方法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发现了4例患者的血清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呈阴性,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将血清送山东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4例患者的HIV抗体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梅毒与HIV感染呈现特定人群聚集和共同增长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二者的相互影响逐渐受到关注.梅毒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HIV的传播,与HIV的耐药变异及一过性的病毒载量增长可能存在相关性,但并未显著恶化HIV感染的预后.同时,HIV感染也可能改变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试验结果,并导致梅毒的治疗失败和复发,然而,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梅毒与HIV共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开展深入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理解二者的致病机制及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供血的安全性,美国公共卫生署推荐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其中包括HIV抗体筛选试验的应用,但估计每年每450000~660000供血人次中仍有1次供血(合约18~27供血人次)感染HIV,而目前的筛选试验无法检出,故自1995年8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推荐对供血者HIV筛选试验增加HIV-1p24抗原检测,估计可使感染HIV而且前未检出的供血人次下降25%。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两者之间合并感染的几率很大,并且两种病毒目前都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据估计,全球现存活的HIV/AIDS患者中有约25%~33%的病例合并感染了HCV,同时感染HIV后能够明显增加性传播感染HCV的危险;两种病毒合并感染之后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升高,HIV/HCV合并感染已成为艾滋病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HIV/HCV合并感染的现状及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HIV/AIDS流行状况及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AIDS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 ,到 1 998年底已达 3 3 4 0万人 ,流行速度加快 ,每天有 1 60 0 0人新感染上HIV。 2 /3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周边的非洲国家。随着对HIV感染的认识增加 ,当前检测方法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较快 ,现已有治疗HIV/AIDS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3大类 1 2种。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 ,使治疗HIV的疗效相对稳定 ,病毒复制下降 ,延缓发展到AIDS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抗体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为HIV感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硒法对样本进行HIV抗体筛查,筛查阳性样本进行确证试验(WB),对筛查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0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629份,占88.84%;不确定57份,占8.05%;阴性22份,占3.11%;629份确证阳性样本中,626份ELISA法S/CO值6,占99.52%,S/CO值1确证结果无阳性;确证阳性样本抗env基因编码蛋白阳性率最高,gp160和gp120的阳性率均为100%;不确定样本中,gp160和p24出现的几率最高,分别为77.19%和68.42%。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S/CO值6的样本确证阳性的几率较高;对同时出现gp160和p24的不确定样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在确诊HIV时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招募广东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主动检测情况与HIV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主动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71例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中,HIV主动检测的比例为59.57%(638/1 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确诊时年龄<34岁者相比,HIV诊断年龄≥51岁者主动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小(aOR=0.47,95%CI:0.28~0.81);相较于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者,检测咨询(aOR=2.91,95%CI:2.01~4.26)及其他(aOR=2.69,95%CI:1.51~4.91)来源者主动检测的可能性更大;既往有HIV检测想法(aOR=7.82,95%CI:4.80~13.31)、有过自我检测经历(aOR=2.73,95%CI:1.27~6.30)、知晓国家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aOR=2.00,95%CI:1.48~2.71...  相似文献   

20.
在对HIV感染自然史研究的近30年中,研究者发现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大致经历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短暂、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以及HIV抗体尚未阳转均给早期诊断带来巨大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约半数的HIV急性期患者会出现皮疹,常首诊于皮肤科。急性期感染者体内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传染性强,及时诊断并进行行为干预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对病人的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为提高皮肤性病科医生对HIV感染急性期的认识,该文综述了HIV感染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测技术以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