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9):1971-197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兔肝VX2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45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Control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B组为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组(TAI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C组为化疗栓塞组(TACE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碘化油的混悬液.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术后2wk肝移植瘤的增长率、坏死率以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TAI组相比,介入治疗后TACE组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的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TACE能够抑制兔肝VX2移植瘤的生长,但增加术后肝内转移和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碘化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大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48只荷VX2肝移植瘤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只.A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 ml生理盐水;B组为常规剂量碘化油TACE组(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 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C组为大剂量碘化油TACE组(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B组和C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移植瘤TACE后2周的增长率、坏死率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常规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1);大剂量组肿瘤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with high-dose iodized oil on hepatic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rabbits. Methods Forty-eight rabbits with implanted VX2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dose iodized oil TACE group and high-dose iodized oil TACE group to receive perfusion through the hepatic artery with 0.9% saline, 5 mg adriamycin with routine-dose iodized oil, and 5 mg adriamycin with high-dose iodized oil, respectively. The tumor volume, tumor necrosis, intrahepatic and lung metastasis were examined 2 weeks after TACE.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tumor volume between the 3 groups before TACE (P>0.05). The rabbits receiving TACE with iodized oil, especially at the high dose, showe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umor volum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l). TACE with high-dose-iodized oil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umor necrosis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ACE with a routine dose of iodized oil (P<0.05); high-dose iodized oil TAC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intrahepatic and lung metastasis as compared routine dose iodized oil TACE (P<0.05). Conclusion TACE with high-dose iodized oil can obviously inhibit the growth and intrahepatic and lung metastasis of transplanted VX2 liver tumor in rabbit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培林联合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27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和实验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MMC(0.2mg/Kg)+适量超液化碘油以及沙培林(0.25mg/Kg)+适量超液化碘油。结果 术后实验组兔在生存率上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病理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轻。结论经肝动脉灌注沙培林联合碘化油乳剂对兔VX2肝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脏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单纯手术切除和TACE 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治疗后肝肿瘤病理改变及肺转移情况。结果 经TACE治疗后肝肿瘤呈部分性坏死改变 (其中 2例完全坏死 ) ,肿瘤直径平均缩小 3mm ,TACE 手术组肺转移率为 80 0 % ,肺表面结节计数为 (174± 72 )个 ,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 (2 6 7% ,4 9± 2 8,均为P <0 0 5 )。结论 术前TACE具有促进实验动物肝肿瘤发生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30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和实验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MMC(0.2mg/kg)+适量超液化碘油以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20万IU/m2)+适量超液化碘油.结果 术后实验组兔在生存率上优于常规组,对照组、常规组和实验组介入治疗后4周的生存率分别为70.0%、80.0%和90.0%,且实验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病理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轻.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碘化油乳剂对兔VX2肝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Sun ZG  Chen XP  Huang ZY  Yang GH  Guan J  Hu DY  Mu LD  Xia XG  Li GP  Zhang WG  Li 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6):409-413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nHAP)对兔VX2肝肿瘤生长、坏死率、凋亡指数、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瘤兔生存期的影响。方法8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兔上腹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实验设生理盐水组(A组)、单纯碘油组(B组)、阿霉素碘油组(C组)及碘油nHAP组(D组)。治疗后1周及2周,采用CT检测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的生长率。治疗后2周,病理观察肿瘤区的坏死率,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的MVD值。记录各组实验兔治疗后的存活期。结果治疗后1、2周,碘油nHAP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小于其他各组(均P〈0.05)。治疗后2周,碘油nHAP组肿瘤坏死率和凋亡指数大于其他各组(均P〈0.05)。单纯碘油组及阿霉素碘油组栓塞后,残余肿瘤区的MVD(条)升高,两者分别为34±7和35±8,高于阴性对照A组(23±6,P〈0.05);碘油nHAP组残余瘤区MVD(16±4)条低于其他组。栓塞组增殖指数低于阴性对照A组,碘油nHAP组增殖指数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4组瘤兔治疗后的生存天数(d)分别为38±6.46±8、50±8、55±9。碘油nHAP组治疗后的生存期长于其他组(均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碘油nHAP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期,其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7.
氩氦冷冻对兔肝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对兔肝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 兔VX2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氩氦冷冻、手术切除和假手术。CT扫描观察肝内播散、肺部和腹腔淋巴结肿瘤转移以及生存期。结果 A、B和C组肝内转移率分别为30.0%(3/10),60.0%(6/10)和100.0%(10/10).A组肝内转移率低于C组(P=0.003)。治疗后总体的肺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0%。但A组肝外转移时间比C组推迟;A组和B组相比。也不促进肿瘤转移。结论 氩氦冷冻治疗肝肿瘤不会促进肝内播散或远处转移,和手术切除相比,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内播散的机会;氩氦冷冻治疗继发的免疫效应。能抑制已发生的转移灶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时间密度曲线在评价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实验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实验B组)、阴性对照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D组各10只.经MSCT灌注扫描后获得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和肝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40只实验兔均顺利地完成了MSCT灌注扫描,腹主动脉TDC形态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缓降型,正常肝实质TDC呈缓升缓降型,而实验A组左外叶肝实质只有轻微的强化且快速地廓清.阳性对照D组兔肝VX2肿瘤明显强化且迅速廓清,而实验B组兔肝VX2肿瘤呈速升速降型.结论MSCT时间密度曲线可直观形象地反映门静脉阻断后兔肝VX2移植瘤的血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脾种植VX2瘤株兔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探讨该模型能否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I/TACE)治疗LM的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采用直视方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选入肝动脉内,行肝动脉DSA,观察VX2瘤株兔LM的供血血管及染色情况;行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观察VX2瘤株兔LM的动脉强化方式,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 结果成功建立VX2瘤株兔LM模型37只,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1次穿刺插管成功32只,穿刺成功率为86.5%(32/37)。DSA发现LM病灶57个,其中中等血供38个、乏血供19个。DSA表现为肝内动脉走行迂曲,LM的肿瘤供血支紊乱、不规则,动脉中晚期可见多发LM染色,呈类圆形,中心区域染色较边缘染色浅淡,实质期LM染色进一步加重,但是染色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LM,强化特点为转移瘤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区域未见强化。LM的DSA染色部分、肝动脉锥形束CT肿瘤强化部位及程度与腹部增强CT的LM强化表现一致,为LM周边强化,对应于HE镜下观察肿瘤外周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结缔组织;LM的DSA中心染色浅淡、肝动脉锥形束CT未强化部位与腹部增强CT的LM未强化表现一致,对应HE镜下肿瘤中心分布嗜碱性红染坏死肿瘤细胞。 结论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符合临床上影像学表现为环形强化、DSA下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的LM,能提供临床上研究中等血供或乏血供LM的HAI/TACE治疗疗效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值得在基础或临床实验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阿霉素大剂量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9例HCC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第一组31例行小剂量阿霉素大剂量碘化油乳剂治疗HCC(ADM20 mg、碘化油6 ml30ml)。第二组38例行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DDP60 mg80 mg、ADM20 mg60 mg、MMC10 mg40 mg、碘化油5 ml20 ml)。结果:第一组有效率87.0%,第二组有效率65.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小剂量阿霉素大剂量碘化油乳剂TACE治疗HCC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TACE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的疗效。方法:使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经股动脉置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一次超液态碘油剂量20~60mL。结果:98例患者接受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化疗治疗,肝功能Child-Pugh A级者,肝功能损害不大,患者能耐受,与常规剂量栓塞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其1~2、2~3、>3年生存率为77%、52.6%和18%,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组为58.1%,32.5%和9%。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较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生存率高(P<0.05)。结论: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疗效较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组好,其副作用无明显增加,该治疗方法可行。建议对肝功能 Child-Pugh A级者行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榄香烯介入治疗对兔VX2肾移植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VX2肾移植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碘油栓塞,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β-榄香烯、顺铂、卡铂、阿霉素、噻替哌、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等药物介入治疗组。各组予以相应干预措施,采用螺旋CT及B超动态监测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平均抑瘤率。治疗后1、7、14d作血液生化检查。治疗后14d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药物介入治疗对兔VX2肾移植癌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兔VX2肾移植癌对碘油栓塞、丝裂霉素、顺铂、卡铂高度敏感,肾功能损伤严重;对β-榄香烯、阿霉素、5-氟尿嘧啶中度敏感,β-榄香烯对肾功能损伤较轻微;对噻替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耐药。光镜及透射电镜下β-榄香烯治疗组以肿瘤细胞凋亡为主,偶见细胞自溶;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介入治疗肾癌效果显著,肾脏损伤轻微,其作用机制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主,Bax参与该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KG*2〗用碘油与葡聚糖微球分别行兔肝VX2移植瘤栓塞,通过对比CT灌注值及免疫组织化学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比较2种栓塞剂的疗效。 〖HTH〗方法〖KG*2〗用碘油与葡聚糖微球分别行兔肝VX2移植瘤栓塞,通过对比CT灌注值以及免疫组织化学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比较2种栓塞剂的疗效。 〖HTH〗结果〖KG*2〗栓塞后葡聚糖微球组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组织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均小于碘油组,而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大于碘油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碘油组及葡聚糖微球组在瘤周的正常肝实质内未见或仅仅少量CD34及VEGF染色;肿瘤区域内碘油组CD34及VEGF的表达量大于葡聚糖微球组,2组之间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葡聚糖微球栓塞效果优于碘油,是一种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刘良忠  熊德明  朱川 《重庆医学》2012,41(3):238-240,24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7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治疗组38例(鸦胆子油乳10mg/m2,5-Fu 500mg/m2,顺铂40mg/m2,表阿霉素40mg/m2);介入治疗(同前)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40例,放射治疗肿瘤的平均剂量为56Gy(50~60Gy),观察两组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1.5年总体生存率与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平均生存时间,单纯介入化疗组为(9.2±2.1)个月,介入化疗加放射治疗组为(13.5±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介入化疗组1年总体生存率为45.4%,而介入化疗加放射治疗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年总体生存率介入联合放射治疗组(28.4%)显著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鸦胆子油乳为基础的介入治疗让部分肝癌患者临床受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尚需进一步的措施防止远处转移和肝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的客观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营跃勇  黄勇  杜旭阳 《西部医学》2011,23(11):2195-2197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估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归类统计,电话咨询随访生存情况,并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预后独立因素。结果 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9.5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2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筛选治疗次数、肿瘤大小、瘤肝比、分布、个数、包膜、肿瘤血供、动静脉瘘、癌栓、白蛋白、转氨酶、甲胎蛋白(AFP)及碘油沉积程度等指标是与TACE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肿瘤大小、血供、有无动静脉瘘、癌栓及甲胎蛋白水平等为影响TACE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血供、有无动静脉瘘及癌栓、甲胎蛋白水平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而介入治疗次数是影响介入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充分了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客观评判疗效和生存预期,并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SCRT)加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 0 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两组 ,TACE SCRT(综合组 ) ,和单纯 TACE(对照组 )各 5 2例 ,综合组先予羟基喜树碱、5 -Fu、DDP和超液化碘油行 TACE,2周后行 SCRT,使用 8mvx线 ,4~ 8Gy/f,共照 8~ 1 5次 ,隔日照射 ,使90 %等剂量线包完 90 %的肝癌体积 ;对照组 1、3、6月各行 TACE1次 ,共治疗 3次。结果 综合组近期疗效 (CR PR)为88.6% ,对照组为 5 7.6% ,综合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综合组、对照组的 1 2、1 8和 2 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 .1 %、5 5 .8%和 3 8.5 % ,5 0 .0 %、2 5 .0 %和 1 9.2 % ,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病人能耐受。结论 TACE S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2月~1989年2月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60例。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肝癌之供血动脉,注入阿霉素及氟脲嘧啶、碘油乳浊液。术后1个月内死于并发症8例,其余存活1个月以上,最长存活26个月仍健在。以寿命表法统计半年、1年、2年的累计受治存活率分别为63.0%、36.0%、24.0%。本文根据60例治疗体会及治疗效果,讨论了本疗法术前诊断及术后观察、治疗肝癌的估计、栓塞药物的选择、栓塞后的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 ( TACE)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 ,造影证实靶血管存在后 ,先注入适量碘化油 -抗癌药乳化剂栓塞肿瘤血管 ,再注入适量三联抗癌药。根据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大小 ,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类 ,并对这两类肝癌经 TACE治疗后的初期 ( <6个月 )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随访。  结果 :发现 2 2例局限性肝癌的初期缓解率为 77% ,长期疗效随访 6个月的累计成活率为 82 % ,1年成活率为 62 % ,3年成活率为 2 7% ,平均成活时间为 2 3个月。 32例弥漫性肝癌的初期缓解率为 18% ,长期随访 6个月的累计成活率为 33% ,1年成活率为 14% ,2年成活率为 8% ,3年成活率为 2 % ,平均成活时间为 5个月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0 1)。肝功能在 Child B级以下 ,行 TACE治疗并发症多 ,被视为相对禁忌证。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原发癌的大小、侵犯门静脉的程度密切相关 ,癌肿较局限伴门静脉侵犯者 ,TACE治疗疗效较好而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