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对恶性肿瘤的筛选价值。方法提取恶性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各50份,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白血病、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5.645±28.004、322.988±43.530、308.477±33.834、276.152±29.442,3组恶性疾病患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且3组之间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DNA荧光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且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肿瘤细胞活性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凝集实验,通过计算肿瘤细胞凝集率测定血清活性。结果:正常人、良性肿瘤患者、早期及中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血清均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凝集,凝集率分别为352%±95%、381%±112%、507%±116%及723%±104%;血清此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上的灵敏度为906%,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913%。结论:血清凝集肿瘤细胞活性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其可能是一新的广谱恶性肿瘤标志,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在良恶性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和35例良性胸腺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良恶性胸腺瘤患者CT征象,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5例良性肿瘤均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3例发生胸膜增厚。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包膜均不完整,边缘粗糙,16例发生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肿瘤大小、形态、纵隔脂肪层及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好,准确率高,在良恶性肿瘤及其亚型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63例乳腺恶性肿瘤的CA15-3和TSGF联合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萍  林丁 《重庆医学》2002,31(9):863-86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 3与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测定 4 0例正常人血清和 5 4例非肿瘤性乳房疾病、80例乳房良性肿瘤及 16 3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 85℃冻存血清的CA15 3(免疫放射法 )和TSGF(微量化学比色法 ) 2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正常人、乳腺非肿瘤性疾病、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5 3水平分别为 18.9± 8.6、2 3.5± 8.0、2 5 .6± 11.1和 4 2 .9± 19.5 (x±s,U/ml) ;TSGF水平分别为 5 1.7± 8.9、5 4 .3± 9.5、5 5 .8± 13.2和 73.0± 19.3(x±s,U/ml)。CA15 3与TSGF在正常人组、非肿瘤性乳腺疾病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乳腺恶性肿瘤组的pearson相关系数γ分别为 0 .14 2、0 .10 0、0 .370和 0 .388。结论 CA15 3在诊断乳腺疾病以及在肿瘤性疾病的良、恶性鉴别中有实用意义。恶性肿瘤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TSGF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上优于CA15 3。联合测定 (系列实验 )特异性比单独应用CA15 3或TSGF时略有提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UE)硬度评分法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开封院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进行检查的78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施行UE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UE硬度评分法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诊断,78例患者中共发现良性肿瘤60个,恶性肿瘤36个;其中,UE评分法共检出良性肿瘤56个,其中2个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检出恶性肿瘤40个,其中6个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UE评分法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4.44%、90.00%、91.67%。结论 UE硬度评分法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综合评价病灶的良恶性病变,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乳腺肿瘤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2例腮腺肿瘤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肿瘤的血流信号,同时测量病变内血流频谱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和阻力指数(RI),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腮腺良性肿瘤符合率 81.6% (40/49),恶性肿瘤符合率 73.9% (17/23).恶性肿瘤的特征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部分肿瘤内部见钙化点及出现同侧颈深上淋巴结转移.良恶性肿瘤的瘤内动脉S分别为( 26.1 ± 5.5 )cm/s和( 45.6 ± 9.7 )cm/s,RI分别为 0.46 ± 0.05 和 0.68 ± 0.07 ,两者的S和RI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月华  张丽娜 《医学综述》2012,18(5):783-78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乳腺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综合分析作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306个乳腺肿瘤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43个,良性肿瘤263个;病理结果证实3个良性肿瘤超声误诊为恶性肿瘤,1个恶性肿瘤超声误诊为良性肿瘤;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56%、98.86%、98.6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正确率,是临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氧后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T发现肺部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受检者于注射99mTc-MIBI前10 min开始经面罩高流量吸氧,于注射后20 min、150 min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断层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并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判定该显像方法对肺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0例肺部恶性肿瘤,12例肺部良性肿瘤,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0.0%、特异性75.0%、准确性84.3%.肺部恶性肿瘤早期摄取比值(EUR)为(2.94±1.98),95%CI:1.79%~3.43%.肺部良性肿瘤为(1.41±0.71),95%CI:1.19%~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7).肺部恶性肿瘤延迟摄取比值(DUR)为(2.97±1.91),95%CI:1.98%~3.53%,肺部良性肿瘤为(1.57±0.81),95%CI:1.18%~2.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6).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早期摄取比值≥1.55为界值.对应灵敏度90.0%,特异性75.0%.以延迟摄取比值≥1.60为界值,灵敏度90.0%,特异性75.0%.结论吸氧后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脏良性恶肿瘤诊断中低剂量超声造影与血清微小RNA-1469联合使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03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良恶性分为良性肿瘤组(50例)与恶性肿瘤组(53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进行低剂量超声造影检查,并检测血清miR-1469水平,评价低剂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miR-1469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肿瘤组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127.84±14.59)dB]低于恶性肿瘤组[(186.36±18.14)dB,P<0.05],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60.28±6.52)s]高于恶性肿瘤组[(40.75±4.87)s,P<0.05],血清miR-1469表达量(5.74±0.62)高于恶性肿瘤组(0.82±0.0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分别以155.32 dB、42.34 s为最佳截断点,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791、0.801,达峰时间的AUC更高;miR-1469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最佳截断点为0.88;超声造影与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包块患者应用^99m Tc—MIBI显像进行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乳腺包块患者手术治疗前行^99m Tc—MIBI检查,计算包块瘤,非瘤组织(T/NT)的摄取比值,并和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恶性肿瘤21例,阳性显像19例,灵敏度90.5%,T/NT的摄取比值(1.42±O.57);良性肿瘤7例,阳性显像1例,特异性85.7%,摄取比值(1.23±O.37);^99m Tc—MIBI检查总准确性89.3%,良、恶性乳腺肿瘤对^99m Tc—MIBI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 Tc—MIBI显像对乳腺包块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为荧光探针,考察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银杏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和多糖(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1、海藻多糖2)对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茶多酚、银杏提取物、竹叶提取物的荧光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且不存在饱和性,抑制率可达95%以上。荧光强度抑制率达50%时,上述三种抗氧化剂的浓度较为接近,均约为0.5mg/ml。而多糖的荧光抑制率具有饱和性,且抑制率相对很低,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1、海藻多糖2对荧光强度的饱和抑制率分别为16.6%,26.1%,32.6%。结论:天然抗氧化剂与EB-DNA体系的DNA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01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对38例乙型肝炎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癌患者和91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与正常人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比较,乙型肝炎组在448 nm附近发生紫移(P<0.05),在605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硬化组在302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癌组在650 nm附近发生红移(P<0.05).结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表现不同,测定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有望对肝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对颅内主要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用经颅彩色多普勒(CFD)对40例颅内肿瘤摘除前、后颅内主要血管的血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手术前后CTD变化规律,术前脑血管阻力明显增高,术后脑血管阻力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量增加。结论:CTD可监测颅内肿瘤脑血流的改变,对术前了解肿瘤的血供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体外抗癌天然药物筛选模型,评价丹参素的抗癌活性。方法:以遗传物质DNA为靶标,溴化乙锭(EB)为致癌物质,丹参素为试药,利用荧光光谱检测丹参素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丹参素对EB-DNA体系的干扰作用。结果:丹参素能明显抑制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丹参素能够有效阻断EB嵌入DNA的碱基对中,维持DNA分子的正常构象。结论:丹参素抑制致癌剂对DNA链的嵌合,从而起抗癌活性。该模型可应用于抗癌功效的天然药物的筛选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四苯基卟啉(H2TPP)及其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从而筛选出较好的光敏剂。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荧光光谱,采用参比法测定样品的荧光量子产率。结果:实验表明不同的取代基对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移影响较小,但在非极性溶剂中荧光峰略有红移,并且溶剂影响光敏剂的量子产率,在CHCl3,DMSO中量子产率较高。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从样品中选择出光敏性能较好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血液白细胞二倍体峰荧光强度、细胞碎片含量等指标推测死亡时间。方法:抽取18周岁男性新鲜血液样本13份,分别用采取肝素钠抗凝和不抗凝两种方式,隔绝空气20℃保存。结果:在0-144 h内,离体抗凝血细胞碎片的比例从0.64%上升到15.07%,二倍体峰荧光均道值无明显变化;未抗凝血(微凝血)细胞碎片比例变化无明显规律,二倍体峰荧光均道值在12-132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抗凝血、微凝血液白细胞二倍体峰均道值与离体时间无相关性;抗凝血白细胞碎片的比例与离体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样本中HYAL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评估其作为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 19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例和年龄、性别配对的甲状腺腺瘤中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另外55对匹配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HYAL2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甲基化水平每降低10%与早期PTC之间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O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HYAL2基因特定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改变作为分子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HYAL2_CpG_3位点低甲基化与早期PTC显著相关(OR=1.51,P=0.001),且该关联在Ⅰ期PTC中依旧显著(OR=1.42,P=0.007)。年龄分层分析显示HYAL2_CpG_3甲基化水平降低与早期PTC关联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显著高于高年龄组(OR:1.89 vs 1.37;P<0.05),且低年龄组人群中AUC最高,为0.78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期PTC中HYA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论 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改变与早期PTC的关联,并为DNA甲基化改变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进展期胃癌 39例 ,重度异型增生 1例 )的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 ,发现原有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 3个峰 ,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不变 ,仅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FI)改变。胃癌患者稀释胃液 (体积比 1∶2 0 )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基本相同 ,仅第 1峰 (位于 32 0~ 36 0nm处 )的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P1FI)增大。用CARTV2 .0软件进行分析 ,以P1FI >38.995为胃癌诊断标准 ,用于诊断胃癌的先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5 .0 % ,特异度为 91.9% ;后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2 .5 % ,特异度为 91.9%。如以P1FI >2 4 .34作为胃癌阳性判定标准 ,则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 95 .0 % ,特异度为 75 .8%。结论 :稀释后的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可能成为有效的胃癌临床诊断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75例SLE患者(SLE组)和44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m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统计分析TLR2和TLR4阳性率和MFI与相关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LR2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和MFI均低于对照组;而TLR4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MFI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TLR2阳性率与SLE活动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TLR2和TLR4在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可能与SLE的发生及病情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大肠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大肠正常与肿瘤组织进行可靠的判别与诊断。方法:利用自体荧光在体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采用一种多元判别算法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结果:所建立的多元统计判别算法可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未知组织进行判别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