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萍  陈清  耿仁文  胡静  尤长宣  李健康  俞守义 《广东医学》2006,27(12):1831-1833
目的探讨肺癌常用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61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配对McNemarx^2群检验,评价不同诊断试验检查结果阳性率的一致性。结果本组肺癌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是咳嗽。X线+CT+血清CEA、X线+CT+痰细胞学以及X线+CT+纤维支气管镜试验组合阳性检出率分别可达98.8%,97.8%和100%。另外,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疑似病例行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7.6%(120/123);有70.4%(50/71)的PET检查应用于临床ⅢA~Ⅳ期患者;25.2%(89/353)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Ⅰ~ⅢA期患者。CT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同经支气管肺活检对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结论诊断试验组合可明显提高肺癌的确诊率。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使用诊断试验的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36例肺癌患者肺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肺癌患者发生肺深部真菌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治等。结果 肺癌患者肺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9.4%(25/36)。肺癌的分期晚、患者年龄大、白细胞减少、滥用抗生素、侵入性诊疗等因素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以微生物培养为主。应用以氟康唑为主的综合治疗后,32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 肺癌伴深部真菌感染有多种因素,应早期预防为主,确诊后及时应用氟康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应加强免疫与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74例孤立性肺结节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CT、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CEA增高51例(69%),痰脱落细胞学发现癌细胞9例(12%),CT诊断肺癌56例。26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42例手术治疗,术后诊断肺癌46例(62%)。本组病例确诊肺癌与非肺癌分组比较,CEA、HRCT与经皮穿刺肺活检术阳性和诊断分别为38(74.51%)、13(25.49%)、39(75.00%)、13(25.00%)、21(80.77%)、5(19.2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以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居多,诊断以CEA、薄层CT扫描、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8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CT进行诊断检查,对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及隐球菌等,其中白色念珠菌12株(42.86%),曲霉菌6株(21.44%)、毛霉菌4株(14.28%),隐球菌3株(10.71%)。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8例患者的CT表现分别为肺亚段或肺小叶实变、曲菌球型、弥漫型及结节或肿块样改变,肺亚段或肺小叶实变型13例,所占比例(46.43%)明显高于其他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临床诊断检出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象和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8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98例非小细胞肺癌均给予以铂类为主化疗4~6个周期,随机分为使用日达仙(胸腺素α1)组和不用日达仙组。其中使用日达仙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2岁,中位年龄55岁;肺鳞癌33例,肺腺癌13例,肺大细胞癌2例。不用日达仙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4~73岁,中位年龄56岁;肺鳞癌34例,肺腺癌13例,肺大细胞癌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径为1cm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直径小于1cm非小细胞肺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的I临床特点和结果。结果平均年龄为63.4岁,其中男性31名和女性29名。临床分期:Ia期53例(88%),Ⅱa期2例(3%),Ⅲa期5例(8%)。31例行肺叶切除,19例行肺段切除,10例行楔形切除,均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分期Ia期51例(85%),Ⅱa期1例(2%),Ⅲa期3例(5%),1Ib期3例(5%),Ⅳ期1例(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应仅根据肿瘤大小来选择是否系统淋巴结清扫,在肿瘤直径超过1cm前可能就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7.
刘顺林  施敏骅 《浙江医学》2010,32(11):1643-1645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鼠类淋巴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Bmi-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NSCLC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肺癌组织、29例癌旁肺组织及1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mi-1水平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5),而在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分化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均P〈0.05),但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标本中Bmi-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Ⅰ、Ⅱ期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Bmi-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病变范围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患因素、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非重症监护室经病理诊断为肺真菌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病原体分布占前4位的为曲霉、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2%、20.0%、6.7%及6.7%。其中96.7%(87/90)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糖尿病多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咳嗽(74.4%)、咳痰(41.1%)多见,但不具有特异性。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4.4%)。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型25例(27.8%)、结节型15例(16.7%)、肺炎型22例(24.4%)、空洞型22例(24.4%)、曲霉球型6例(6.7%)。病理检查前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47例,其余43例活检前均初诊为其他疾病,初诊符合率为52.2%。31例(34.4%)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2年均无复发;56例(62.2%)经抗真菌治疗,出院时43例(76.8%)痊愈或好转,3例(5.4%)无变化,10例(17.8%)死亡,3例(3.3%)拒绝任何治疗。结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以肺曲霉病多见,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COPD、肺结核、糖尿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是常见诱因。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依据,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10.
贾莉  夏正武  马世兴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03-104,106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肺癌患者的分期及治疗。方法:126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CT及碱性磷酸酶、血钙检查。统计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发生骨转移的几率,将全身骨显像与可疑骨转移临床因素(包括骨痛、碱性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中任意一项或几项)诊断骨转移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7.8%,周围型肺癌较中央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P〈0.01),肺腺癌较肺鳞癌骨转移发生率高(P〈0.01),Ⅲ、Ⅳ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1)。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94.3%)、特异性(84.6%)、准确性(87.3%)均高于可疑骨转移临床因素对骨转移的诊断。结论: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这对肺癌的分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检测55例肺癌患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15例肺良性肿瘤患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肺癌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 recepfor rosette,RR),CD3+,CD4+,CD8+,CD4+/CD8+比值低于正常人(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1CR)依次高于肺良性肿瘤组,正常人(P<0.05),(2)Ⅲa,Ⅲb期肺癌,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I,II期病人CD3+,CD4+,CD8+低于正常人(P<0.01),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肺癌患RBC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青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978年1月至1996年12月手术切除的92例40岁以下原发性青年肺癌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3.38:1。组织学类型中鳞癌34例(37%),腺癌30例(33%),小细胞癌26例(28%),大细胞癌2例(2%)。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30例,Ⅲ期32例。肺叶切除54例(59%),全肺切除36例(39%),肺楔形切除2例(2%)。本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6%(42/92),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的5年生存率为34%(288/83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8%,30%,38%,0%,其中鳞癌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腺癌(P<0.01)和小细胞癌(P<0.05),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Ⅰ期为63%,Ⅱ期为53%,Ⅲ期为22%,Ⅰ期与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Ⅰ期与Ⅲ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肺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组织学类型中鳞癌比例最高,但与腺癌,小细胞癌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青年肺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鳞癌预后良好,临床Ⅲ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记物Cytokeratin19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 19( C K19)作为肺癌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 Centocor C Y F R A211 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肺癌病人血清细胞角蛋白19( C K19)的数值。结果:健康人 C K19 的平均值为 0.67 ng/m l,肺腺癌(Ⅲ、Ⅳ期) C K19 的阳性率为41.7% ,肺鳞状上皮癌(Ⅲ、Ⅳ期)为69.2% ,大细胞肺癌为25.0% ,小细胞肺癌为 33.3% 。 C K19 比 S C C抗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 C K19 对肺鳞状上皮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切除术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支气管胸膜瘘7例(5.5%),其中叶切发生率为3.6%(3/83),全肺切后瘘的发生率10.5%(2/19)和全肺根治(胸膜外全肺切)瘘的发生率12.5%(1/8)以及袖切后的发生率14.3%(1/7)。在肺癌的分期中,以Ⅲb期9.1%(3/33)和Ⅳ期11.1%(1/9)瘘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瘘的原因与支气管残端吻合不良,切端肿瘤残留及血供差等有关,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胸腔闭式引流、Clagett式胸腔冲洗等非手术治疗和对瘘口、脓腔的手术治疗是诊治支气管胸膜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 青年非小细胞肺癌中体检发现20例,其中Ⅰ~Ⅱ期15例,Ⅲ~Ⅳ期5例;症状就诊58例,其中Ⅰ~Ⅱ期11例,Ⅲ~Ⅳ期47例,双肺多发结节或栗粒样表现10例;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1年生存率55.7%,3年生存率16.4%; CT表现:中央型21例,周围型47例;CEA均值在Ⅰ~Ⅱ期、Ⅲ期及Ⅳ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影像上表现不典型,但恶性程度高、转移广泛及预后差,胸部CT及CEA检查可早发现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例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同时f生多原发肺癌的发生率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同期肺癌的0.21%;其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4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分期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大的一侧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小的一侧1个月后行胸腔镜肺叶或病灶楔形切除术。对1例肺内同侧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行同期手术。5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心肺并发症。5例患者均随访3年,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5)和60.0%(3/5)。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患对肺多原发癌认识的不断增强,其早期诊断和检出率不断提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P-选择素和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全套指标,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rr)、纤维蛋白原(FIB)的血浆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采用底物发光法。结果肺癌组血浆vWF、P-选择素、TAT、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Ⅲ、AFF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而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TA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胛及APTr均较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明显缩短(P〈0.05),且Ⅳ期肺癌患者的AT-Ⅲ活性也较Ⅲ期及I+Ⅱ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且AT—Ⅲ、vWF、D-二聚体、FIB、TAT、P-选择素以及APTT是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标志物,其中以vWF、TAT、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15例诊断为AECOP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继发真菌感染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医源性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滥用抗生素、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容易引发真菌的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真菌感染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断真菌感染的途径,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严格的用药原则,尽量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营养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4JD例肺癌、10例肺良性病变、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Kl9mRNA的表达。结果 肺癌患者CKl9mRNA阳性率为47.5%(19/40),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随肺内结节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手术切除伴肺内结节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伴有40个结节,10例为恶性,19例为良性,2例结节性质不确定。Ⅰ期NSCLC患者伴多发性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Ⅲ期NSCLC患者伴随癌结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结论 NSCLC伴随肺内结节的鉴别诊断对于治疗方式选择非常重要,Ⅰ期NSCLC伴有肺内小结节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