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 对 10 4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根据IFN -γ值分为 >2 0 0ng/L(第 1组 )、15 1~ 2 0 0ng/L(第2组 )、10 1~ 15 0ng/L(第 3组 )、≤ 10 0ng/L(第 4组 ) ,计算各组检测后 6个月内出现死亡、转移复发的病例数和百分率。结果 第 1、第 2、第 3组IL -10水平低于第 4组 (P均 <0 .0 5 )。 6个月内患者外周血IFN -γ含量越低 ,出现死亡及转移复发率越高 (χ2 =3 5 .42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_12(IL_12)、干扰素_γ(IFN_γ)和白细胞介素_10(IL_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_12、IFN_γ和IL_10水平。结果 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_γ水平分别为 (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 (均P<0.01) ;重度AD组血清IL_12、及IL_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 (均P<0.05) ;重度AD组血清IL_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 (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_12、IFN_γ和IL_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T-ALL患儿细胞内IL-10、IL-12和IFN-γ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T-ALL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T-ALL患儿白血病和非白血病T细胞内IL-10、IL-12和IFN-γ3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IFN-γ在T-ALL患儿非白血病T细胞中显著降低,而患儿白血病细胞内未检测到。IL-12在T-ALL患儿非白血病T细胞中部分有表达,而正常对照T细胞和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均无表达。IL-10在T-ALL患儿正常T细胞、白血病细胞和正常对照T细胞中均未检测到。结论:ALL患儿体内可能存在TH1/TH2样细胞因子产生的失平衡状态,这可能是ALL发病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推测了T-ALL发生时,体内可能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抑制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2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FN-γ的水平变化。选取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提示阿德福韦酯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FN-γ、IL-4和IL-10联合检测在恙虫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恙虫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的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清中IFN-γ、IL-4和IL-10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IFN-γ、IL-4和IL-10有利于恙虫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IL-10和IFN-γ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外周血IL-10和IFN-γ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患者41例,测定其外周血IL-10和IFN-γ水平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3组间的IL-10水平无差异(P<0.05);而肺鳞癌的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和腺癌组的IFN-γ水平(P<0.05)。另外IFN-γ水平低于100ng/ml时,1年的病死率是80%(24/30),但IFN-γ水平高于100ng/ml时,1年的病死率只有36.36%(4/1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IFN-γ水平与生存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并可为临床应用免疫增强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硝酸镧对大鼠脾脏形态及脾细胞IL-2和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硝酸镧作用不同时间对大鼠脾脏形态及机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脾脏进行脾体比、常规组织学染色观察,同时取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及IL-2与IFN-γ的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硝酸镧灌胃1个月后脾体比、脾脏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剂量硝酸镧灌胃6个月后脾体比及脾脏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20 mg@kg-1的硝酸镧使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IL-2和IFN-γ水平有所下降,而10.0、2.0、0.2和0.1 mg@kg-1硝酸镧剂量组均可使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分泌IL-2和IFN-γ水平上升.结论:不同剂量硝酸镧灌胃1个月对大鼠脾脏形态及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20 mg@kg-1的硝酸镧灌胃6个月使大鼠脾脏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10.0、2.0、0.2和0.1 mg@kg-1的硝酸镧连续灌胃6个月则增强了大鼠脾脏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免疫系统中,IFN-γ和IL-4是一对重要的相互调节细胞因子,IFN-γ?属于TH1类细胞因子,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免疫,IL-4属于TH2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体液免疫。了解不同运动负荷中有机体IFN-γ和IL-4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的探讨运动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免疫系统中,IFN-γ和IL-4是一对重要的相互调节细胞因子,IFN-γ?属于TH1类细胞因子,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免疫,IL-4属于TH2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体液免疫。了解不同运动负荷中有机体IFN-γ和IL-4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的探讨运动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IFN-γ、IL-4、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1型糖尿病患者、20例LADA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中IFN-γ、IL-4、IL-10水平,放免法测定C-肽和胰岛素的空腹及餐后2h水平,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IFN-γ、IL-4、IL-10水平均有显著升高。IFN-γ测定结果显示LADA组低于T1DM组,高于T2DM组;IL-4和IL-10测定结果显示LADA组低于T2DM组,高于T1DM组。T1DM组和LADA组空腹及餐后2hC-肽和胰岛素显著降低,T2DM组和对照组空腹C-肽和胰岛素无显著差异,餐后2hC-肽和胰岛素均显著增高。结论 LADA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可能是其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与血清IL-10、IFN-γ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IL-10、IFN-γ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死亡组患儿治疗前血浆中IL-10浓度依次升高,IFN-γ浓度则依次降低。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发患儿体内Th2型细胞占绝对优势,导致肿瘤局部呈现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局部Th1型细胞因子极度缺乏,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增多,说明患儿可能存在预后不良。故临床实践中可通过测定Th1、Th2型细胞因子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人阴道乳酸杆菌对KM小鼠细胞因子IL-2和IFN-γ浓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种乳酸杆菌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情况下对小鼠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调节作用并筛选出优良菌株和浓度。方法:用乳酸杆菌专用MRS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几次增菌、分离后,筛选出产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鉴定后选出4株用于本实验。根据四株乳酸杆菌组(L.acidophilus 1 group、L.crispatus group、L.acidophilus 2 group、L.acidophilus 3 group)和三个浓度(1×108、1×109、1×1010),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十二组,每组6只。各乳酸杆菌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浓度乳酸杆菌0.2ml/只,另设对照组三组,分别为对照1组(NS1)、对照2组(NS2)、对照3组(NS3),每组6只。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连续10d。处死小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FN-γ的浓度。结果:①血清IL-2(ng/ml)含量:菌种和剂量总体有差异(P<0.05),四株菌种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IL-2含量高于J组,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M组高于D组,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②血清IFN-γ(ng/ml)含量:菌种和剂量总体有差异(P<0.05),四种菌种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Ⅱ组高于Ⅰ组和J组,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H组高于D组有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能调节小鼠T细胞免疫,增强细胞免疫活性,提高血清中IL-2、IFN-γ的浓度;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各有差异,总体表明:对于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高浓度的乳酸杆菌活性大于低浓度乳酸杆菌,Ⅱ型嗜酸乳酸杆菌的活性高于其他三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扶正散结汤拆方对Lewis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的机制,为其发挥临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Lewis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扶正组、化痰组、活血组、清解组、联合组,连续用药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清IL-2、IL-10、IFN-γ变化。结果造模后各组脾脏指数、IL-2、IFN-γ血清含量降低,IL-1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小鼠免疫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扶正散结汤各配伍组分比较研究发现,配伍分组及联用组的脾脏系数降低程度均低于模型组。在防止IL-2下降方面,扶正组、活血组效果优于DDP组;在防止IFN-γ含量降低方面,联用组效果显著,提示全方组对IFN-γ作用最好,单独使用各配伍分组的效果稍差;在防止IL-10升高方面,联用组效果最好,其次为活血组。结论扶正散结汤正确配伍在调节免疫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和IFN-γ水平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55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组(n=22)和慢性组(n-=33)这两组。结果急性组患者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和慢性组患者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的患者血清IL-10和IFN-γ水平和慢性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ALT没有明显相关性;慢性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和ALT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IL-10水平能够对IFN-γ合成起到限制作用,可能成为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感染(SAI)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共85例,根据入院7 d内有无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56)。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第7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反应测定血浆IFN-γ、IL-4和IL-10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AI的易感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和第7天,感染组皮质醇、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入院第1天,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质醇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299,P=0.024),与IL-4、IL-10水平呈正相关(r=0.298,P=0.040;r=0.306,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皮质醇水平升高是SA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03,95%可信区间为0.816~1.000,P=0.05)。结论皮质醇、IFN-γ、IL-4和IL-10在S... 相似文献
18.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FN-γ IL-10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IFN-γ、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SLE患者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脾肾阳虚型的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结论:血清IFN-γ、IL-10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Chang-ying XING Sui-qi GUI 《生殖与避孕(英文版)》2006,17(2):65-74
The immune-endocrine network exists in normal materno-fetal interface, and Th1/ Th2 cytokine network of the deciduas play an indeed a key role in regulation of balance of thisnetwork at human first-trimester. Cytokin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IFN-γ、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SLE患者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脾肾阳虚型的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结论:血清IFN-γ、IL-10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