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郭学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83-3684
目的:分析对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抗心绞痛药物与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100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抗心绞痛药物与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联合社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模式和具体措施。方法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非干预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增加心理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并测定生理指标峰流速值(PEF)结果 与非干预组比较,治疗后干预组哮喘焦虑、抑郁值明显减轻(P<0.05),峰流速值提高(P<0.05)。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非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病人的转归, 促进哮喘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焦虑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联合降压药物氨氯地平治疗原发老年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原发高血压1~3级并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20mg,每天1次治疗8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程度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加用氟西汀治疗组焦虑抑郁症状及降压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抗焦虑抑郁治疗,能在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可靠,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MS)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MS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比较两组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Kupperman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的FSH、LH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两组E2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3个疗程的Kupperman量表、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MS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减轻更年期焦虑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配偶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治疗性沟通系统中的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3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后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全程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更乐观、更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且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配合率,且更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疗法对哮喘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将其中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SDS)和(SAS)测评。使用生活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二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同期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及因子分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可提高治疗、康复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每日2次吸入;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SCL-90分值、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用VS229肺功能仪测定FVC(用力肺活量)、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和峰流速(PEF)的变化. 结果 SAS和SDS分析结果 显示,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分值明显改善(P<0.05);SCL-90分值中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哮喘症状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FEV1预计值%、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及肺功能,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义基  危静 《吉林医学》2011,(17):3419-34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9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3.
失眠症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洁 《农垦医学》2011,33(1):50-51
目的:研究失眠症患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神经内科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关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两组患者均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结果:失眠组,SAS、SDS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STAI、SD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常常伴随焦虑、抑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失眠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晓倩 《大家健康》2014,(7):293-29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经纤维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中96例伴焦虑抑郁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消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平均住院时天数、复发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疾病的恢复,并有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复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李遵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30-23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的改善效果,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被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显著(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高血压疗养员及60例健康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17.71%;对照组焦虑发生率3.33%(P〈0.05)。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27.08%;对照组抑郁发生率13.33%(P〈0.01)。与56例不稳定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测试结果比较,96例高血压患者SAS、SDS分值水平最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其焦虑、抑郁情绪相对较轻。临床医师治疗躯体疾病时要辨别心理障碍,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胡进梅 《广东医学》2016,(Z1):280-281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探讨其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 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及满意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抑郁情绪,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蒋美媛 《广西医学》2013,(9):1199-1201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4例,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2例(冠心病常规治疗),黛力新组62例(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疗程4周。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范围(NST)、缺血程度(EST)均显著改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黛力新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及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探讨言语识别率对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同时与80例听力正常志愿者进行评估作为对照。并且对80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检查,将言语识别率≤80%分为一组,〉80%分为一组,两组间对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阳性率显著高于同龄听力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言语识别率≤80%的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阳性率显著高于言语识别率〉80%的老年性聋患者。结论:焦虑及抑郁情绪在老年性聋患者中发病率高,言语识别率与老年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相关,耐心交流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蒋瑞芹  任祥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29-2930,294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4月140例人院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各70例,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教育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放松疗法等进行对照实验。出院前再次运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教育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焦虑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