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损伤处脊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7-(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以探讨脊髓损伤过程中PDGF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并制作相关模型,观察脊髓损伤24h和7d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及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UTHSCSA Image Tools 3.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各张切片单位面积(mm^2)内PDGF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光密度:BIO-RAD软件Quantityone测定并用相对灰度值表示PDGF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24h后,两组大鼠均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BBB功能评分分别为(0.7±0.4)、(0.7±0.5)分: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大鼠恢复为(6.7±1.2)分,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仅恢复为(3.9±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运动自如,术后24h和7d评分均为(21.0±0.0)分,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h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部位白质中可见肿胀的轴突和大量空泡。灰质中存在极少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7d后损伤范围确定,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其中糖尿病脊髓损伤组的空洞大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PDGF阳性表达部位为星形胶质细胞,术后24h、7d假手术对照组PDGF表达少,没有太大的变化:24h后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损伤部位的PDGF表达增多,且脊髓损伤组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假手术对照组在两个时段均仅有少量PDGF蛋白表达,24h后脊髓损伤组PDGF表达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高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结论糖尿病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大鼠,PDGF表达量亦明显减少,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加重脊髓的损伤以及抑制其损伤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
祁月红  钱巍  李平  姚文龙  万里  张传汉 《医学争鸣》2009,(15):1353-1356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皮层体感运动区Cdh1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dh1的表达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采用Allen氏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T10-T11).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损伤后大鼠体感运动皮层区Cdh1 mRNA表达变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建模1wk时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空慢病毒和重组慢病毒.术后每周进行BBB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注射10d后Cdh1 mRNA的表达,损伤后6wk同法注射BDA.TR,8wk取脊髓冰冻切片.结果:手术组的Cdh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药物10d后C组Cdh1 mRNA表达低于A组及B组(P〈0.05).损伤6wk后C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另两组(P〈0.05),且在脊髓空洞区可见更多神经纤维通过.结论:APC—Cdh1在抑制轴突生长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强效补体抑制剂TP10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伤后6,12,24h、3,7d时间点TP10组与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补体C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TP10组在伤后各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TP10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P10组在伤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MPO活性弱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P10组在伤后3、7d时间点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强效补体抑制剂TP10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Tian DS  Wang W  Xu YL  Yu ZY  Xie MJ  Wang P  Zhang G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901-90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 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脊髓损伤后cyclinA、cyclinB1、cyclinE和细胞周期素(PCNA)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GFAP和CSPG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GAP-43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olomoucine干预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损伤区域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抑制,胶质瘢痕产生的CSPG的表达明显减少,GAP-43的表达显著增高,瘫痪后肢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olomoucine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减少抑制因子CSPG的表达以及上调有利于轴突再生的GAP-43的表达。改善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最终促进瘫痪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于伤后7d迭高峰,两者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及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36)、模型MT组(n=36)及假手术组(n=12)。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模型对照组给予无水乙醇,模型MT组给予MT,均为腹腔注射。对比术后12h、3、5d大鼠血清及脊髓组织中NGF的表达及Tarlov评分。结果术后12h模型对照组及模型MT组Tarlov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MT组TarlOV评分稍高于模型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d模型MT组Tarlov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2h、3、5d模型对照组和模型MT组血清NGF水平、脊髓组织NGF蛋白及NGFmRNA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模型MT组则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MT通过调高脊髓损伤大鼠体内NGF的表达起到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2-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2、3、4、5、6、8、10周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行为学评分,术后3周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疤痕中OBT和GFAP染色低于对照组(P〈0.05),GFAP和NF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ABC能有效降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活性,从而促进SCI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dides,Gs)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Gs治疗组。每组36只,分别于术后6h、12h、1d、3d、7d、14d完整取大鼠Tq脊髓段。斜板实验和BBB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TUNEL法标记脊髓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损伤组和Gs组大鼠术后14d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s组恢复优于损伤组(P〈0.05或P〈0.01);损伤组大鼠脊髓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于术后3d达高峰,Gs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1),术后12h、1d、3d、7d、14dGs组大鼠脊髓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caspase-3mRNA表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并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是Gs对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治疗的效果。方法:培养与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60只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基质干细胞组、EGFR抑制剂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BBB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切片观察来检测修复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四个组的大鼠的运动功能都是逐渐恢复,术后第7天起,对照组BBB评分明显低于其余三个组(P<0.05),且联合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基质干细胞组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组(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三个实验组脊髓组织恢复均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脊髓组织恢复好于基质干细胞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EG-FR抑制剂具有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Nec 1组,每组又根据时间点分为12h、24h、3d、7d四个亚组。采用动脉夹钳夹法制作ASCI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Nec 1组用动脉瘤夹脊髓全横截面1min,缝合伤口。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给予生理盐水,Nec 1组注射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in 1(Nec 1)溶液1μl/kg,1次/d,分别给药12h、24h、3d、7d。给药后以BBB评分对各组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完成评分后,取10只给药7d的大鼠脊髓,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Tunel染色;另取10只给药7d的大鼠,取脊髓,用Western Blot检测RIP1、RIP3、Bcl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Nec 1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Nec 1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7d后,模型组脊髓出现坏死、空洞现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区域面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尼氏体呈细颗粒状,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浅、排列无序,坏死性凋亡细胞较多;PI红染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凋亡小体数量,以及RIPK1、RIPK3、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Nec 1治疗7d后,Nec 1组脊髓坏死组织较模型组少,空洞现象得到改善,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好转,Nec 1组坏死区域面积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尼氏体着色的神经元细胞染色较深,颗粒变粗,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I红染细胞数、凋亡小体数,以及RIPK1、RIP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Bcl 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 1能通过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下调RIPK1、RIPK3、上调Bcl 2的表达来缩小ASCI损伤面积,缓解炎症浸润,减少损伤周围神经元数量,改善神经元功能,提高损伤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存活率,改善大鼠BBB评分,抑制坏死性凋亡。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SCI后VEGF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 32只随机分为椎板切除组和脊髓损伤组 ,采用Allen法从背侧致伤T10脊髓 ,于术后 8h ,1,2 ,3d ,1,2 ,3周切取脊髓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CGF的分布 ,对神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脊髓中 ,无VEGP的表达 ,SCI后 8h出现VEGF强表达 ,1~ 3d达到高峰 ,并持续 1周。 2 ,3周后 ,VEGF表达率大幅度下降 (P<0 .0 1) ,前角大运动神经元较其他神经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1) ,背侧白质中胶质细胞较灰质和腹侧白质胶质细胞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结论 大鼠SCI早期 ,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不同程度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B组)及E2治疗组(C组)。应用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伤后7、14、21及28d,按照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伤后6、24h和3、7、14、28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表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TUNEL法显示细胞凋亡在伤后3d达高峰,C组伤后24h、3d及7d凋亡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在伤后7d达高峰,C组细胞凋亡率在24h以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14d以后,C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好于B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3组,其中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各50只,分5个时间点(8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处死;假损伤组10只,于手术后14天处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损伤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损伤后脊髓组织iN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B组.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脊髓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酶学变化,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分别于术术前术后第3、7、14天测定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手术持续下降,ACP在术后3天开始上升,第7天升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经CNTF治疗后上述峡谷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且整个过程比较平衡,结论:CNTF对脊髓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spinal cord injury, SCI)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产物(synapse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gene 1,SynDIG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n=75),切断大鼠脊髓一半作为实验模型,只咬除椎板而不损伤大鼠脊髓作为对照模型.在手术后7、14、21、28、35天采集损伤区域的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SynDIG1的蛋白表达,并且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神经生长蛋白43(GAP-43)等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做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结果 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就发现神经元有SynDIG1表达,在第28天达到高峰,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发现脊髓损伤后SynDIG1与GAP-43存在共表达.结论 脊髓损伤后中期神经元大量表达SynDIG1,激活了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d组、3d组、7d组、14d组、21d组、28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30mg/kg,伤后1h开始,按5.4mg/(k·h)计算23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对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所有大鼠均为脊髓横断损伤。脊髓损伤(SCI)组,干细胞移植(UCBSC)组,干细胞移植+电针刺激(UCBSC+EA)组,每组均为12只。UCBSC、UCBSC+EA组在损伤处注射脐血干细胞,SCI组以等量PBS缓冲液代替,UCBSC+EA组每天固定时间取损伤处上、下部位的"大椎""命门"进行电针刺激。各组均在损伤后的7天、14天和28天于损伤处取材,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数量及IGF-1表达。结果常规HE组织学检查发现横断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变性、减少,并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细胞体肥大。免疫组化显示,损伤后IGF-1表达均上调,UCBSC、UCBSC+EA两组表达进一步上调,IGF-1的表达在前14天显著上调,14天后表达放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纯的人脐带血移植(UCBSC)相比较,UCBSC+EA更能促进IGF-1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结果显示UCBSC+EA组,IGF-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CBSC+EA在大鼠脊髓损伤处可更有效分泌神经营养因子IGF-1,弥补脊髓损伤后维持神经元细胞生存所匮乏的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大鼠脊髓T11全横断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及脊髓损伤组(SCI组,n=8)。SCI组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横切断暴露的脊髓T11,夹除约0.3-0.5cm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对模型进行人工排尿、排便、悬吊鼠尾等护理措施。结果 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截瘫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很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措施降低了截瘫大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建立了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截瘫模型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A,Nogo A)的表达情况,来评估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130只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组(n=60),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 μL。NSP组(n=60),大鼠SCI后立即鞘内注射NSP 25 μL。正常对照组(n=10),只去除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Western blot检测SCI局部GDNF和Nogo-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CI局部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时间延长,术后SCI组和NSP组大鼠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是两组并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急性SCI后1天GDNF表达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NSP组GDNF表达量均高于SCI组。急性SCI后Nogo-A表达成逐渐升高趋势,同时,NSP组在各时间点的Nogo A表达量均低于SCI组。real-time PCR显示:SCI 1天后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随时间推移,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同时,NSP组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急性SCI后,大鼠内源性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外源性给予NSP对大鼠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但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