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在犬脑不同区域的摄取和分布。方法 12只雄性成年犬,随机分为浅麻醉组(S组)和深麻醉组(A组),分别以4.5 mg/kg , 7 mg/kg 的异丙酚静脉注射,达到预定麻醉深度后取颈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并断头法将犬处死,解剖犬脑并分别取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丘脑、中脑、 桥脑、小脑等脑区组织。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血浆浓度和脑组织浓度。 结果 S组异丙酚浓度丘脑(4.74±0.02) μg/g 、桥脑(4.93±0.07) μg/g、中脑(4.80±0.02) μg/g均明显高于其他脑区,而海马(3.12±0.02) μg/g 最低(P<0.05);A组丘脑异丙酚浓度(10.98±3.00) μg/g明显高于其他脑区,海马(5.59±0.75) μg/g 最低(P<0.05)。结论 异丙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不同脑区的摄取量不同,浅麻醉状态丘脑和脑干最高,深麻醉状态丘脑最高;两组海马最少。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药理学 脑浓度 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异丙酚腹腔麻醉的理想剂量及异丙酚在新生大鼠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第一部分: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分别记录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动脉血气,比较得出新生大鼠腹腔麻醉的理想异丙酚剂量。第二部分: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麻醉组(A组)和镇静组(S组),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果,腹腔注射镇静与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在合适麻醉深度时断头法处死大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异丙酚的浓度。结果 25mg/kg异丙酚腹腔注射可使新生大鼠达到镇静状态,而75mg/kg则可达到外科满意的麻醉状态,并不引起内环境的异常。S组内,丘脑的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区(P < 0.05),其余部位间无明显差异。A组额叶、顶叶皮质异丙酚浓度明显低于其他脑区,海马、扣带回的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区( P< 0.05),其他脑区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注射异丙酚是适合新生大鼠的麻醉方法,且当异丙酚剂量不同时,其在不同脑区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脑电近似熵与双频指数在意识消失时预测概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和双频指数(BIS)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时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方法随机选择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异丙酚TCI起始血药浓度为0.5μg/ml,然后以0.3~0.5μg/ml的梯度递增直至意识消失,再递减至意识恢复.每个靶浓度维持12min,双盲记录患者意识清醒·消失时的EEG非线性参数ApEn值和BIS值.计算ApEn和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意识清醒和消失阶段,ApEn值分别为0.84±0.05,0.71±0.06,BIS值分别为80.2±6.2,67.3±7.9.ApEn、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分别为0.97±0.06、0.91±0.1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En与BIS一样可有效地用于异丙酚TCI时意识反复消失-清醒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 8只雄性12~18月健康杂种犬,体质量10~12 kg,各以异丙酚7 mg/kg静脉注射,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输注30 min(T30)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 T30时颈内动、静脉血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2)、(6.17±1.0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异丙酚浓度(μg/g):上丘脑6.11±1.07、后丘脑6.14±0.98、下丘脑6.12±1.02、底丘脑6.15±1.00、额叶6.20±1.03、顶叶6.18+1.02、颞叶6.13±1.00、海马6.07±0.99、扣带回6.14±1.06、小脑6.15±1.00、中脑6.13±1.05、桥脑6.18±1.01、延髓6.15±0.93、颈髓6.13±1.00,各组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为(8.68±0.88)μg/g,明显高于上述各区域异丙酚浓度(P<0.05).结论 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30 min时,犬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除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外,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5.
张海涛  张继猛  王德广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66-1668,F0003
目的探讨鞘内给予5-HT3受体阻滞剂昂丹司琼对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6组(n=8):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昂丹司琼10μg/kg组(D1组)、25μg/kg组(D2组)、50μg/kg组(D3组)。制作大鼠脊神经炎性痛模型后14 d行鞘内注射,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脊髓c-Fos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D2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增高、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D1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D2与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给予昂丹司琼25μg/kg可以减轻大鼠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导致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在大鼠苏醒后是否有持续镇痛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乳化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只,测定所有大鼠测定其热痛阈(甩尾潜伏期)的基础值,两组通过尾静脉10s分别给予乳化异氟醚0.861m1/kg或异丙酚7.41mg/kg(两组均为1.3ED50),观察大鼠前爪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测定翻正反射恢复后2min,6min,10 min和14min热痛阈。比较两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同时比较组间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以及组内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MPE)。 结果 两组大鼠体重和热痛阈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内所有大鼠翻正反射均消失,异丙酚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分别为10.0±2.5s和412.5±152.0s,而乳化异氟醚组为6.5±2.2s和22.7±11.0s,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在苏醒后2min和6min时热痛阈有统计学差异(P<0.05),10min和14min时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异丙酚组内个时点热痛阈无统计学差异;而乳化异氟醚组内比较, 2 min和6min时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min和14min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次给药时,乳化异氟醚的起效和恢复均较快,而且清醒后仍有残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洪章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13-114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ASA Ⅰ~Ⅱ级需行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P组,以40μg/(kg·min)的速率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患者睫毛反射和指令性反应消失,如检查中患者出现四肢活动则追加异丙酚30mg至活动消失;RF组以瑞芬太尼0.05μg(kg·min)加异丙酚40μg(kg·min)靶控输注至检查结束.术前、术中监测MAP、HR和SPO2.记录异丙酚总剂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患者体动率.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每组睫毛反射消失时MAP、HR均显著降低(P<0.05),肠镜检查时P组显著增高(P<0.05);RF组SPO2下降及苏醒时间缩短较P组显著(P<0.05),P组异丙酚用量、诱导时间、体动发生率比RF组非常显著增加(P<0.01).术中无知晓、入睡快、苏醒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苏红  冯昌栋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63-2463,2478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期cAMP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cAMP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成5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分别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翻正反射即将消失时(诱导期组)、翻正反射消失后2min(麻醉期组)、翻正反射恢复即刻(恢复期组)和翻正反射恢复后1h(清醒期组)断头取脑。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和脑干的cAM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皮质和麻醉期组皮质、海马、脑干cAMP含量升高。与麻醉期组比较,恢复期组皮质和清醒期组皮质、海马、脑干cAMP含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cAMP在丙泊酚的全麻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啶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 87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7例、异丙酚组(P组)31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9例.当发生寒战时,C组泵入生理盐水,D组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min),10min后以0.3μg/(kg·h)继续静脉泵注,P组泵注异丙酚1mg/(kg·min),而后以3mg/(kg·h)继续静脉泵,各组总注药时间均为20min.监测各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麻醉后寒战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循环和呼吸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被观察的病例中寒战发生率达50.3%,P、D组与C组相比均可明显减轻寒战的等级与持续时间(P<0.05),与D组比较,P组寒战更快消失,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定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异丙酚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和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刺激条件下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12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兼用,体质量10~12 kg,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2组犬均予异丙酚7 mg.kg-1静脉注射,续以70 mg.kg-1.h-1恒速静脉滴注。滴注50 min时刺激组给予钳夹刺激犬尾正中1 min,对照组不给予刺激,2组输注51 min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刺激组颈内动、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4)μg.g-1和(6.16±0.49)μg.g-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背侧丘脑和底丘脑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组织浓度(P<0.05),其余不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内动、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7±1.00)μg.g-1和(6.16±0.96)μg.g-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脑组织异丙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51 min时,颈内动脉和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异丙酚在犬脑各区域分布均衡;伤害性刺激时背侧丘脑和底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而在犬脑其他各解剖区域呈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通气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置入喉罩,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mg/L,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辅助用药、体动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醒的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50%);0.2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3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术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2mg/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是输尿管碎石手术的较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2.
史长喜  茆庆洪  李青 《海南医学》2013,24(22):3325-3327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期间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Ⅲ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诱导开始时,A、B、C、D四组分别以0.3μg/(kg·min)、0.4 μg/(kg·min)、0.5 μg/(kg· min)、0.6 μg/(kg· min)的速度输注瑞芬太尼,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 mg/kg,过1.5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再过1.5 min后行气管插管,同时调整所有患者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为0.05 μg/(kg· min),并以4 μg/(kg·h)的速度输注异丙酚.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l min (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A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T4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MAP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A、B、C组T1 MAP明显升高(P<0.05),A组T1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D组比较,B组和C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间连续输注瑞芬太尼5 min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当复合依托咪酯为0.15 mg/kg时,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以0.4~0.5 μg/(kgmin)为佳,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周晓筠  王祥云 《华夏医学》2011,24(4):413-416
目的:观察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静注瑞芬太尼0.5 μg/kg与丙泊酚2 mg/kg,然后以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复合丙泊酚4 mg·k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对照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并纪录两组用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术毕时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不良反应,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毕清醒后1、5、15、3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受术者睫毛反射消失时,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及术中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评定为优、良、差的例数及术毕清醒后1、5、15、30min时下腹部疼痛的VAS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胃癌、直肠癌根治术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降压组(Ⅰ组)30例,对照组(Ⅱ组)30例。Ⅱ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Ⅰ组于打开腹膜后开始降压,瑞芬太尼初始速度为每分钟0.25μg/kg,每隔2 min增加每分钟0.1μg/kg,直到降至术前血压的75%。分别记录诱导前(T0)、降压开始即刻(T1)、20 min(T2)、40 min(T3)、停止降压10 min(T4)的HR、MAP,并于各时间点抽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标本,即刻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浓度(CaO2)、颈内静脉血氧浓度(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Da-jvO2)。结果:与T0比较,T2、T3、T4时Ⅰ组CjvO2升高,Da-jvO2及CERO2降低不明显(P〉0.05);Ⅱ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2、T3、T4时CjvO2升高,Da-jvO2及CERO2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大鼠口服(灌胃)HX0969w、磷丙泊酚钠(fospropofol disodium)和丙泊酚乳剂后产生镇静催眠效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观察3种药物等效剂量(2ED\50)灌胃大鼠后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序贯实验法确定各药物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后,根据ED\50计算公式计算3种药物的ED\50。选择30只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HX0969w组(\n=10)、磷丙泊酚钠组(\n=10)和丙泊酚乳剂组(\n=10)。大鼠灌胃给药后立即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并记录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 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的ED\50分别为96.5 mg/kg、130.0 mg/kg和113.8 mg/kg。灌胃等效剂量(2ED\50)的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是:(10.0±2.9) min、(7.5±2.8) min 和 (16.0±5.9) min;恢复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66.9±21.5) min、(131.9±32.7) min 和(198.9±110.0) min。结论 3种药物灌胃后均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且安全。两种丙泊酚前药(HX0969w和磷丙泊酚钠)灌胃后的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均快于丙泊酚乳剂,且HX0969w翻正反射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序贯法测定SD大鼠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和丙泊酚的麻醉半数有效量(ED50),并确定两种药物的效价比。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苯巴比妥钠组(n=18),丙泊酚组(n=18)。大鼠腹腔给药后立即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以大鼠前爪翻正发射消失作为麻醉终点的指标,前爪翻正反射恢复作为意识恢复的指标。用序贯增减法确定给药剂量,根据公式ED50=lg-1(ΣC/Σt)计算各组动物的ED50,在此基础上求出两药ED50的效价比。结果序贯法测定SD大鼠苯巴比妥钠的麻醉半数有效量ED50为122.415mg/kg;丙泊酚的麻醉半数有效量ED50为59.452mg/kg,两种药物ED50的效价比为0.486。结论序贯法测定药物的半数有效量简便、高效、可信。应用序贯法测定了正常大鼠通过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和丙泊酚的ED50,并得出苯巴比妥钠和丙泊酚的效价比是0.4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方法,研究围术期硬膜外复合镇静下异丙酚对不同脑区的作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5mg·kg1·h1、异丙酚6mg·kg1·h1两组(每组10例),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监测患者围术期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及关联维数(D2),常规监测BP,HR,SpO2。结果:与入室后相比,镇静下患者均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两组患者入室后与镇静下相比较,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复苏与觉醒后,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下,各个脑区在异丙酚作用下抑制程度是不同的,以额叶和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额叶和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男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组(D组),每组75例。C组给予咪唑安定0.03 mg·kg-1、芬太尼3μg·kg-1、丙泊酚1.5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 mg·kg-1、芬太尼4μg·kg-1,泵入丙泊酚60-70μg·kg-1·min-1、顺阿曲库铵2-3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维持麻醉。D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1,1 h泵完,余均同C组。两组均在诱导后放置导尿管,观察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并评估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CRB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苏醒期MAP和HR在D组无明显变化,而C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RB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1μg·kg-1静脉泵入可降低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导尿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