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某三甲医院未成年患者医疗纠纷案例的特点,为减少同类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提取51例未成年患者医疗纠纷案件中未成年患者的年龄、疾病、纠纷科室、纠纷原因、解决途径、赔偿金额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1例案例中,未赔偿9例(17.65%),赔偿金额在5万元以下20例(39.22%);青春期患者纠纷发生率较高(33.33%),循环系统疾病占比较高(25.49%);医疗纠纷多发于外科,且多因医疗技术过失引起;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为院内协商(43.14%);纠纷发生科室、过错类别与纠纷解决方式均与赔偿金额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未成年患者因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更加谨慎对待。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尤其是重点科室的风险防控与质量管理,医务人员应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高效优质书写病历,从而达到减少和规避未成年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福州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医疗纠纷情况的分析,深入剖析医疗纠纷因何发生,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福州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313例医疗纠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疗纠纷的发生主要以外科科室为主,占68.69%。沟通和服务不到位(43.45%)、术后病情观察(17.89%)、手术操作(17.57%)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充分做好病情及医疗风险告知,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医疗技术等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3年在门诊和住院治疗中发生投诉和纠纷33例,重大医疗纠纷占42.42%,以2009年发生率最高;11例投诉中,服务质量投诉以门诊患者为主,技术水平和医患告知的投诉以住院患者为主;22例有赔款和欠费案例中,重大医疗纠纷发生率为63.64%.正确认识和对待患者投诉,恰当处理投诉,可有效地防止投诉转化为医疗纠纷;医疗质量缺陷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原因,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医患双方道德素养的提高,可减少患者不道德就医行为;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及早介入医患双方矛盾激化后的纠纷处理,有利于缩短纠纷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国内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病例的感染因素、纠纷发生原因,为降低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为第1检索词、医疗纠纷为第2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1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生医疗纠纷共501起,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医疗纠纷99例,占19.76%;其中术后切口感染占29.29%、术后并发症占23.23%、住院费用增加占15.15%、沟通不良占11.1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4.04%,为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从重点环节人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口市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有效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减少院内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海口市某三甲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50位患者及家属和50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结果]患者及家属选择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服务态度差、医疗技术水平差、医患沟通不畅,分别占55. 0%、37. 1%、30. 7%;医方选择居前三位的原因依次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畅及医疗损害,分别占57. 4%、48. 9%、46. 8%。[结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复杂,主要涉及医患沟通问题、医疗技术问题、患者信任问题、医患双方态度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患双方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社区提供可行性建议,预防和控制社区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7月-2012年6月接待的医疗投诉32起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情况做回顾分析。结果3年来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但医疗纠纷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操作性或创伤性较多的科室发生率高,前三位依次为药房、妇产科和口腔科,占59.38%;其中26起投诉通过耐心解释、疏导后化解矛盾,6起经协商予以一定经济补偿解决。社区医疗投诉的原因:患方主要是因为对自身健康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知识和卫生政策匮乏;医方主要是因为服务态度差、责任性不强引起差错。结论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用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加大相关政策与法律宣传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92例口腔修复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口腔修复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抓住其发生规律,为科学防范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和分析近3年发生的92例修复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用自制表格归纳整理数据,根据纠纷发生原因不同计算各自的发生率。结果3年间的修复纠纷约占口腔医疗纠纷总数的22%;在引起修复纠纷的原因中,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疗质量问题、服务管理问题、服务态度问题、患者自身因素和收费。结论修复医疗纠纷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只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修复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防范医疗纠纷和医院管理者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医患沟通办公室统计的2005—2007年3年间所处理的医疗纠纷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疗纠纷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外科、内科、医技科室、门急诊。医疗纠纷发生原因: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占24.6%,医务人员技术方面原因占22.2%,其他各方面原因占53.2%。结论加强医务人员依法行医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操作常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伤害发生的原因、地点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张家港市报告伤害19542例,其中男性12559例,女性6983例;本地户籍11640例(发生率为13.18‰),外地流动人口7902例(发生率为13.78%0)。伤害发生最多的前5位职业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44.43%)、从事家务(占11.04%)、学生(占8.48%)、办事人员(占6.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0%)。除学龄前儿童、学生和军人外,其他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交通事故。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工作、娱乐和驾乘交通工具。[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地点和发生伤害时所从事的活动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2001—2006年湖南省化学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湖南省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2001—2006年湖南省食物中毒报表资料中,收集有关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全部个案报表按年度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场所分布、中毒因子及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1—2006年湖南省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129起,中毒3249人,死亡34人,分别占湖南省同期食物中毒报告总数的37.83%、35.69%和58.62%,且病死率(1.05%)显著高于同期食物中毒总体病死率(0.62%)水平(P〈0.05)。主要中毒因子是有机磷(占39.53%)和毒鼠强(占37.98%);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占51.94%),其次是集体食堂(占31.01%);误食(占58.14%)和人为投毒(占32.56%)是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发生中毒的起数(占83.72%)远高于城市;2003—2006年中毒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剧毒化学品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道德法制观念、卫生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2011-2013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毒株变异情况,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全省报告16起流感暴发疫情,发病999例,平均罹患率为5.85%(999/17 077),无死亡病例。暴发病原类型主要是新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暴发时间以冬春季节为主(2-3月和11-12月);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13起,占81.25%);9起(56.25%)发生在农村,7起(43.75%)发生在城市及县城;发病人群罹患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和成人;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暴发疫情中首例发病时间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处置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81,P=0.004)。结论中小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高发场所。加强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提高事发单位报告敏感性,及早对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控制流感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2008~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城区2008~2013年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东城区共报告病例4130例,年均发病率为107.88/10万;和平里街道发病率最高,为142.85/10万;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发,5~10月病例数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7.09%;年龄在0~5岁婴幼儿,15~35岁青壮年和85岁以上老年人分布较集中;经统计学检验,男性人群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P0.05);发病人数在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干部职员(25.10%),离退休人员(20.04%)和学生(11.75%);自2011年宋内氏菌属取代志贺氏菌属成为优势菌属。结论 2008~2013年东城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除2011年有所升高外,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预防为主,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该区优势菌属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缩短患者病程,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2008-2017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情况。 结果 2008-2017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2008年的21.18/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06/10万,2012年以后逐年下降。十年间报告发病数最多的是松原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延边州(47.12/10万)。男女性别比1.23∶1。40岁以上病例占总发病数的91.25%。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多(38.06%)。 结论 2012年以后吉林省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目前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在中国上市,应加强在丙肝高流行地区的救治工作,切实提高丙肝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1-2016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4.45/10万,时间上呈不断上升趋势(χ2趋势=31.532,P<0.001),由2011年的8.56/10万,上升至2016年的19.75/10万,上升130.72%。山东省梅毒的构成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3.07%。女性梅毒的发病率(14.86/10万)明显高于男性(13.7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348, P<0.001)。以35岁~年龄组为峰值,发病率最高,为23.66/10万。25~<55岁是山东省梅毒的高发年龄,发病率在14.97/10万以上。青岛、威海、烟台梅毒的发病率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6.41/10万、15.24/10万、14.98/10万。梅毒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2.22%。 结论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控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大众梅毒知识宣教,普及梅毒血清学筛查,对进一步降低山东省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芸  许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53-1655
目的分析评价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10年)实施效果,为该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为依据,收集该省规划终期评估资料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73.12/10万逐年开始平缓下降,到2010年降至55.6/10万,平均每年降幅为3.99%,患病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趋势;(2)提高患者发现力度,2002-2010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150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04566例;(3)获得患者高治愈率,2002-2010年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92.91%;(4)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9年间全省共减少了肺结核患者死亡41729人,避免了新发患者数76303人,共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约5198万元,挽回了约71.97亿元的社会经济价值。结论云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取得显著成效,但要保持现有的成果,确保云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7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5.95/10万。产科出血为湖南省孕产妇首位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的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比例由81.25%下降到39.2%,间接产科因素由18.75%上升到60.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城乡分布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是否住院分娩和各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7.
吕炜  黄谊  段丽琼  姚松银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62-1664
目的探索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2007-2011年疟疾、乙脑和登革热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蚊虫密度与同期蚊媒疾病发病率相关系数r=0.6881,P=0.0134。结论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数据与蚊媒病发病率中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病之间存在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流行特征、趋势及与气象因素关系,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余杭区2008-2010年轮状病毒腹泻监测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将日发病数与气象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分别为150.76/10万、125.65/10万、245.60/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闲林镇、乔司镇、临平街道、余杭镇及仓前镇五个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乡镇;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11-12月;病例集中于2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率6 609.95/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25.25,P=0.001);医院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的11-12月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χ2=94.87,P=0.00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与日平均气温(℃)、湿度(%)和能见度(km)呈负相关。结论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与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0-12月份,流动人口聚集区域高发,2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大,临床检测阳性率与流行趋势一致。发病率主要受气温、湿度和能见度的影响,呈负相关。建议加大对重点人群尤其是2岁及以下儿童在气温和湿度较低的秋冬季节对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护和宣教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