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规范化培训护士核心能力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问卷中文修订版、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医院23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120.94±34.68)分,心理资本得分为(83.66±14.87)分。规培年级、护理专业兴趣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均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规范化培训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可从护理专业兴趣、自我效能、韧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与低年资注册护士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上的差异,以明确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培养重点。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对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n=30)与低年资注册护士(n=34)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在CTDI-CV量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倾向于中等,且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三个维度的得分最低。低年资注册护士在CIRN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P〈0.01),且两组均在CIRN量表的人际交往维度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得分最低。结论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与低年资注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和寻找真相均较薄弱。但是,低年资注册护士CIRN量表中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5,(9):128-130
目的调查我院急诊科中专学历护士核心能力状况,为提高其核心能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我院急诊科中专学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中专学历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为(168.81±4.50)分,各条目均分为(2.91±0.26)分;得分较高的维度是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教育与咨询、专业发展、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得分排序靠后;护士护龄、职称、急诊工作年限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中专学历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选取西安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170.39±25.07,其中经过百分比转化后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结论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行政职务、工作年限、用工性质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及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及灾害护理认知问卷对112名临床护士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为(107.58±26.58)分,条目均分为(2.83±1.01)分,性别、学历、科室、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及灾害救援培训是影响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0-12月在成都市主城区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名护士,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研究组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名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总均分为(2.45 ± 0.70)分,能力中等;其中护士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为(2.76 ± 0.90)分;批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得分最低,为(2.13 ± 0.68)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β=0.405)、工龄6~10年(β=0.259)、学历为本科及以上(β=0.370)、职称为护师(β=0.305)、编制内(β=0.312)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较高。结论 成都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中等,年龄、工龄、文化程度、职称、编制情况均是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创新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组织氛围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6月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创新行为量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对广东省3所精神病专科医院36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创新行为总均分为(3.14±0.63)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产生想法(3.37±0.63)分、取得支持(3.15±0.62)分、实现想法(3.06.±0.74)分。经单因素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历、职称、聘用方式、专科护士是精神科护士创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总解释量为25.4%。护理组织氛围总分为(3.63±0.26)分。创新行为得分与组织氛围得分及其4个维度(公平支持行为、同事行为、人际氛围行为、亲密及进取氛围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创新行为处于中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护士职业获益感与人文执业能力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某三级医院的8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814名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1.42±18.76)分,人文执业能力总分为(113.59±15.16)分;不同职称、岗位和月收入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职业获益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能力、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和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9.
杨瑞  李建民  王宇龙  李红梅  薛承景 《职业与健康》2023,(9):1182-1186+1191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心理弹性在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0年4—7月通过方便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心理健康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3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为(62.16±15.52)分,心理健康得分为(14.55±3.60)分,职业倦怠总分为(50.32±10.89)分;不同婚育状况、护理执业态度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对护理工作的态度、月收入的护士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工龄、月收入、职称的护士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心理健康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r=-0.530,P<0.05);心理弹性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r=-0.556,P<0.05);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及护士婚姻状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可解释职业倦怠变异的45.3%。结论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358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培养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方法制订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临床护理路径,以加强PICC置管及护理技术培训为重点,根据路径内容对高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前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为(498.21±12.46)分,培训后为(580.76±8.57)分,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培训前患者满意度为87.9%,培训后为92.8%,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结论应用PICC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岛市某二甲综合医院350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总分(136.39±36.19),均值(2.48±0.66);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2.57±0.72)、领导能力(2.57±0.69)、人际关系能力(2.54±0.68)、专业发展能力(2.50±0.70)、教育与咨询能力(2.42±0.73)、临床护理能力(2.42±0.69)、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2.32±0.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所在科室与护士核心能力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青岛某二甲综合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年龄、所在科室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制定措施,提升护士核心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问题的循证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状况,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护士150名,采用术前禁食禁饮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知识评分为(52.95±11.59)分,态度评分为(88.34±12.74)分,行为评分为(78.66±10.86)分;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相关循证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知识得分为良者仅占3.27%;学历、技术职称、工龄等因素影响术前禁食知识、态度、行为(P〈0.05)。结论:临床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和技能仍有欠缺,对开展循证护理培训需求迫切,应改变观念,加强对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护士对临床常见问题的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做调查并研究相关对策.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对本院387 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0-3.60 分,平均(2.31±0.50) 分,明显低于量表常模和护士群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院临床科室、急诊科、ICU 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和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聘用形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月薪的护士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营造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护理文化,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成功的直接体验,并建立竞争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发扬率先垂范、引领的榜样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组织心理学知识的系列培训,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职业倦怠,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为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和杰弗逊共情量表(JES—HP)对152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环境总均分为(91.27±6.21)分,共情能力得分为(113.16±14.53)分。ICU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共情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影响ICU护士共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人和环境因素主要是护龄、学历、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医护合作、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善ICU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士个人综合素质,以提高ICU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临床护士绩效分配模式,使护士绩效分配能真正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方法 临床护士绩效薪酬由岗位工作量、能力层级、工作质量及单项奖励4个维度构成,其中岗位工作量和能力层级占80%,工作质量占20%,单项奖励为附加额.结果 改革后,临床护士绩效收入均有所提升,最高提升幅度达70%;临床护士对绩效分配满意度与改革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革前为93.5±3.4,改革后为97.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院37个护理单元改革前后工作质量考核得分,改革前为88.1±10.5,改革后为92.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岗位管理的绩效分配模式能充分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专业技术价值,提升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曹荣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209-1210
目的探索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输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外,在输液过程运用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在依从性上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研究组满意度得分(99.12±O.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2,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运用沟通技巧,并有效地结合常规护理工作,有助于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穿刺活动,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200名学生按入科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根据实习目标培训清单有计划的完成实习目标,带教老师应用MBO法实施带教;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实习带教培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技能成绩(266.00±27.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2.85±38.87)分,观察组操作技能成绩(320.85±28.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9.05±4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互评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学生的评价、观察组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BO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训效果,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带教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授课进行孕期健康宣教,产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住院周期、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周期(4.15±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1.30)d,且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5±1.66)分、(46.35±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3±1.74)分和(47.18±1.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周期,改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率及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