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4~6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隔日1次,共5~6次,总剂量20~36Gy。结果 5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75.0%(39/52),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2%(36/52)和63.5%(33/52)。早期放射反应为骨髓抑制、早期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度。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疗区域放射性肺纤维化,心脏、食道、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2.
杜月群  杨曙  杨帆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089-2090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4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3DCRT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3DCRT:每次2Gy,每天一次,共60Gy/30次;体部伽玛刀:每次5Gy,隔日一次,共20Gy/4次。结果 45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2.2%(28/45),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9%(31/45)和37.8%(17/45),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早期放射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度。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 3DCRT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NSCLC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主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治疗模式复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18F-FDGPET应用于肺癌疗效监控。传统疗效评估方法有一定的弊端,探讨18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肺癌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自^18F-FDGPET/CT显像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在肺癌诊断、分期、再分期、放疗计划制定、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价中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18F-FDG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诸如上述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cT同机显像(PET/cT)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I.C)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PET/CT检查,分别根据cT和PET/CT融合图像进行TNM分期,并将PET/CT融合图像上的TNM分期和单独cT图像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CT和GTVPET/CT),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52.38%(11/21例)的患者分期改变,分期升级7例,分期降级4例。21例患者GTVCT和GTVPET/CT均不相同,6例GTVPET/CT大于GTVCT,平均增大40.47%;15例GTV-PET/CT小于GTVCT,平均缩小31.38%,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cT图像相比,PET/CT显像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的准确性,能更准确地反映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放疗计划制定i寸程中更精确地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护理。方法对443例肺癌患者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均能顺利完成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整个疗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是顺利完成整个伽玛刀治疗疗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NSCLC脑转移瘤患者120例(2016-05~2018-05),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吉非替尼,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研究组采用头部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mo KPS评分及治疗后3mo、6mo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2mo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mo、6mo生存率为93.33%、83.33%,对照组治疗后3mo、6mo生存率为86.66%、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脱发率60.00%、头痛率25.00%、肝功能损害率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部伽玛刀治疗NSCLC脑转移瘤疗效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影像特点与其瘤细胞功能状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资料,应用PET/CT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状态患者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差异,同时针对以上差异性指标展开多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肿瘤最大径≤3 cm及>3 cm之间的OS、PFS和SUVmax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26,t=7.865,t=20.433;P<0.05);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情况之间的OS、PFS和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淋巴结转移=9.186,t=11.256,t=3.416;tTNM分期=10.163,t=11.101,t=9.045;P<0.05);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为SUVmax、OS以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分别与SUVmax、OS以及PFS呈现负相关。结论:NSCLC患者的不同进展状态下,患者的局部病灶代谢水平显著不同,可根据此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因怀疑前列腺恶性肿瘤而行穿刺活检的132例患者,确诊后将其分别纳入PCa组(92例)和BPH组(40例);另将PCa组患者分为PCa骨转移组(67例)和非骨转移组(25例)。分析PCa组和BPH组患者、PCa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的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果,比较组间前列腺SUVmax及血液中总PSA(T-PSA)、游离PSA(f-PSA)、f/T-PSA、PSA密度(PSAD)、(f/T-PSA)/PSAD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除f/T-PSA指标外,PCa组患者原发病灶SUVmax与血液中各肿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t=11.10,t=13.80,13.68,t=10.77,t=-5.98;P=0.05);PCa骨转移组患者PSAD与(f/T)/PSAD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t=2.186,t=-3.183;P<0.05),前列腺原发灶(f/T)/PSAD和PSAD的AUC分别为0.734和0.704,(f/T)/PSAD的AUC大于PSAD。结论:SUVmax值、T-PSA、f-PSA、PSAD和(f/T)/PSAD能很好鉴别PCa与BPH;PSAD和(f/T)/PSAD能提高PCa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f/T)/PSAD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肺癌形态、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病例资料。按病灶大小将病例分为3组:①肿瘤最大径≤3 cn组;②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③肿瘤最大径>7 cm组。选择肿瘤最大径≤7 cm的病例,按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选择病理类型为腺癌的且肿瘤最大径<7 cm的肿块,按形态分为分叶组和毛刺组。分析各组间18F-FDG标准化摄取值(测量时取最大值,表示为SUVmax)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组、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max分别为(10.74±3.20)、(10.61±3.27)和(13.89±3.31),肿瘤最大径>7 crn组的SUVmax高于其余两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的SUVmax分别为(17.10±2.78)、(9.32±2.01)和(9.67±2.53),3组间有显著差异(F=19.3,P<0.01),组间比较,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分叶组与毛刺组的SUVmax分别为(8.97±2.44)和(9.69±2.1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灶大小与病理类型均可影响SUV值,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值高于肿瘤最大径≤7 cm组;鳞癌组的SUV值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组;不同形态特征的病灶其SUV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并分析OUR-QGD型体部伽玛刀(γ-SB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胰腺癌治疗计划中剂量学数据,为胰腺癌放射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10例胰腺癌患者(胰头癌、胰体尾癌各5例)制定体部伽玛刀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要求50 Gy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计划靶体积(PTV)。比较两种PTV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显示的结果计算靶区剂量和危险器官(OARs)照射剂量。结果:3D-CRT计划的均匀指数好于γ-SBRT,两者适形度近似。γ-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明显高于3D-CRT,且OARs受照射剂量较低。结论:γ-SBRT治疗胰腺癌明显提高靶区照射剂量,更好的保护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可以作为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的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朴永男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37-4138
乳腺癌的术后随访通常以视诊、触诊、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为主,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乳腺摄影、CT、MRI及放射性核素全身扫描[1]。原发性乳腺癌的10年内复发以及转移率高达35%[2],早期诊断复发或转移灶对及时进行治疗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复发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例NPC病人于放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分别由两位核医学科及放射科主治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将18F-FDG PET/CT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 结果 1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其中5例有局灶性FDG摄取明显增高,诊断为复发,5例经活检未发现复发.7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18F-FDG PET/C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7例18F-FDG PET/CT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两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侵犯,而18F-FDG PET/C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随访证实,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随访中位时间为13个月. 结论 与MRI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孙晓伟  梁艳  高燕  张华  陈艳霞  郭建 《职业与健康》2014,(13):1764-1766,177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尘肺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肺部病灶性质待定的尘肺患者,全部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在1周内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EA、NSE、CYFRA211、CA199、CA125),分析2种检查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18F-FDGPET/CT及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1%,特异性分别为53.1%,68.8%,约登指数分别为0.531,0.466。PET—CT显像联合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为53.1%,约登指数为0.531。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CYFRA21—1有弱的相关性(r=0.209,P=0.042);在鳞癌患者中SUVmax与CYFRA21—1呈显著相关(r=0.551,P=0.041);在小细胞肺癌中,SUVmax与NSE显著相关(r=0.453,P=0.038)。结论PET/CT诊断尘肺合并肺癌的敏感性较肿瘤标志物高,肿瘤标志物对PET/CT诊断具有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于尘肺合并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经术前B超检查,共50个病灶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纳入研究,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评价良恶性,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及探讨SUVmax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50个病灶,病理诊断26例为恶性肿瘤,24例为良性肿物。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9.2%。恶性组SUVmax高于良性组。SUVmax最佳诊断界值为1.810。结论对于B超怀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寻找合适的SUVmax界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能更有效地诊断宫颈癌病变,减少漏诊,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及疗效和复发监测.现就其在宫颈癌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复发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NPC病人于放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分别由两位核医学科及放射科主治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将18F-FDGPET/CT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结果1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其中5例有局灶性FDG摄取明显增高,诊断为复发,5例经活检未发现复发。7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18F-FDG PET/C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7例18F-FDGPET/CT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两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侵犯,而18F-FDG PET/C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随访证实,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随访中位时间为13个月。结论与MRI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PET/CT常用示踪剂^18F—FDG的作用原理、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代谢性示踪剂是葡萄糖类似物~(18)F—FDG。本文阐述该示踪剂的作用原理、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洪 《现代保健》2011,(2):128-12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