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31-3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间歇低氧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及4个间歇低氧组(IH1,IH2,IH3,IH4),其低氧频率分别为10次/h、20次/h、30次/h、40次/h。测定实验前后大鼠动脉收缩压、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1)各组大鼠实验前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实验结束后,各IH组SBP较实验前和NC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随着间歇低氧频率的增加,各IH组大鼠血压逐渐升高,但IH4组较IH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组SBP较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IH组血清ET-1水平较NC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随着间歇低氧频率的增加,血清ET-1水平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H4组与IH3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慢性间歇低氧致高血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间歇低氧频率增高,血压升高及内皮损伤加重,但并非频率越高,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GBE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 NC)组、慢性间歇性低氧( CIH)组、GBE灌胃组,各组10只。于实验前后采用无创血压分析仪观察大鼠血压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肾、腹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及外周脂肪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CIH组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GBE灌胃组大鼠血压显著低于CIH组(P<0.01);与 NC 组相比,CIH组心肌细胞、肾小管明显水肿呈水样变性,GBE灌胃组与CIH组比较心肌细胞、肾小管水肿显著降低,各组腹主动脉均无明显病理改变;与NC组比较,CIH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1、IL-6的含量均显著增高( P <0.01),GBE灌胃组与CIH组比较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GBE灌胃组与NC 组比较TNF-α、IL-6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1的含量GBE灌胃组明显高于NC 组(P<0.01);与NC组比较,CIH组外周脂肪组织中TLR4、JNK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GBE灌胃组其表达含量显著低于CIH组(P<0.01)。结论 GBE可以抑制OSAS合并高血压大鼠脂肪组织TLR4、JNK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中TNF-α、IL-1、IL-6的水平,对OSAS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有显著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雯  刘娅钦  路苹  万自芬  张湘燕  赵丹 《重庆医学》2023,(20):3066-3070+3076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对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与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CIH 4周组(CIH4组)、CIH 8周组(CIH8组),每组10只。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种类及丰度表达,检测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胰腺及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 CIH4组、CIH8组大鼠FBG、LPS、HOMA-IR、TNF-α水平均高于NC组(P<0.05),且CIH8组变化更明显(P<0.05)。CIH8组大鼠INS水平均高于NC组、CIH4组(P<0.05),但NC组与CIH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H可导致肠道组织广泛黏膜糜烂,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广泛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胰腺组织腺体杯状细胞消失,有的地方可见腺体脱落,残留基底组织。CIH8组大鼠胰腺和肠道组织中NF-κBp65表达高于NC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间断低氧(CIH)大鼠动脉内膜病理改变及厚度的观察和血管炎症因子变化的检测,探讨CIH对动脉内膜的损伤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24只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慢性间断低氧组(CIH组),慢性间断低氧+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CIH+NAC组)、慢性间断低氧+生理盐水组(CIH+NS组)和常氧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6只。经相应处理42 d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血和胸主动脉。ELISA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浓度,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动脉内膜厚度。结果:CIH组及CIH+NS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部分受损脱落,少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动脉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厚(P<0.001);CIH+NAC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与CIH组及CIH+NS组比较显著减小(P<0.001)。CIH组及CIH+NS组大鼠血清HIF-1α,ox-LDL,PTX3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01)。CIH+NAC组大鼠血清HIF-1α,ox-LDL,PTX3水平较CIH组及CIH+NS组明显降低(P<0.001)。大鼠血清HIF-1α,ox-LDL,PTX3浓度间呈正相关,ox-LDL,PTX3浓度与胸主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CIH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动脉内膜增厚。CIH通过激活氧化应激状态,增加HIF-1α,ox-LDL,PTX3等因子的产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颜素岚  杨宇  张新民  陈宁 《疑难病杂志》2006,5(1):1-5,F0003
目的建立类似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CIH)大鼠模型,观察CIH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对血管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8只,间歇低氧组(IH)8只。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IH组大鼠每天9∶00~17∶00进行间歇低氧处理,持续28天。2组大鼠用HE染色观察心、肺、肾血管的病理改变,心肌毛细血管密度(capillarydensity,CD),肺、肾组织中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外径之比(WT%);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肺、肾的VEGF表达。结果(1)HE法:UC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IH组心肌灶性变性,心肌细胞肿胀,间质中有炎性细胞浸润。与UC组比较,IH组大鼠左室心内膜下CD增加6.5%(P<0.05),右室心内膜下CD无明显变化。IH组大鼠肺小动脉WT%较UC组增加90.5(P<0.05);IH组大鼠肾小动脉WT%较UC组增加87.5%(P<0.05)。(2)免疫组织化学法:IH组大鼠心肌VEGF表达强阳性,与UC组比较左、右心室肌中VEGF水平分别增加38.6%和87.0%(P<0.05),CD与心肌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21,P<0.01)。与UC组比较,IH组大鼠肺小动脉VEGF表达水平增加85.6%,(P<0.05);肺小动脉的WT%和肺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1)。IH组大鼠肾小动脉、肾间质及肾小球VEGF表达呈阳性,与UC组比较表达水平增加36.0%(P<0.05),肾小动脉WT%和肾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78,P<0.01)。结论CIH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增生,肺、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促使VEG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间歇低氧模裂并观察对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间歇低氧组(IH)、实验对照组(SC)和空白对照组(UC),每组24只:IH组循环交替给予氮气和压缩空气; SC组循环给予压缩空气;UC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实验后第7、21、42天测定:(1)血浆t-PA和PAI-1水平;(2)组织t-PA和PAI-1mRNA表达水平.结果:(1)IH组血浆t-PA活性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与UC和S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IH组血浆PAI-1活性第7、21和42天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2)IH组组织t-PA mRNA表达以及肾脏和主动脉组织PAI-1 mRNA表达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IH大鼠心肌组织、肝脏组织PAI-1 mRNA表达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两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本实验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对大鼠血浆t-PA和PAI-1水平、组织t-PA和PAI-1mRNA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慢性间断性缺氧(CIH)对大鼠额顶部皮质-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CIH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均分为CIH组(实验组)、空气模拟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大鼠额顶部皮质NF-κB、ICAM-1和TN...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IH)诱发的大鼠高血压模型,探讨血浆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鼠血压的关系。方法 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8只、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大鼠组(IH)8只。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IH组大鼠每天7 h进行间歇低氧处理28d,以大鼠尾动脉压力值证实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测定2组大鼠血浆VEGF浓度。结果 (1)IH组大鼠血压水平及血浆VEGF水平较UC组升高(P〈0.05)。(2)大鼠血压值和血浆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结论使用间歇低氧舱制作的大鼠高血压模型血浆VE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Sesn2/AMPK信号介导肝脏的自噬在间歇低氧和复氧致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与慢性间歇低氧(CIH)组,每组24只,CIH组置于间歇低氧舱8 h/d,持续8周,随后予常氧饲养4周;NC组始终常氧饲养。两组大鼠分别在基线、间歇低氧8周、复氧4周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Sesn2、AMPK、p-AMPK蛋白及mTOR、LC3 mRNA水平。结果 基线时,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低氧8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FBG、FINS、HOMA-IR、mTOR水平增高,Sesn2、p-AMPK/AMPK、LC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氧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导致大鼠FBG、FINS增高,可能是通过抑制Sesn2/AMPK介导肝脏的自噬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以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间歇低氧组(IH组)、间歇低氧+依达拉奉组(IH+NE组)和间歇低氧+生理盐水组(IH+NS组)。在造模4周后,测定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表达情况,化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中Bcl-2、Caspase-3、Bax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血尿素氮未见明显差异;与NC组比较,IH组、IH+NS组血肌酐显著升高,经依达拉奉干预后显著降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NC组未见明显病理损害,IH组可见肾小管不同程度的损害,经依达拉奉干预后肾小管损害程度减轻。与NC组比较,IH组、IH+NS组KIM-1蛋白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P0.01),经依达拉奉干预后KIM-1蛋白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与NC组比较,IH组、IH+NS组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升高,Bcl-2 mRNA表达减少,Caspase-3和Bax mRNA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降低,经依达拉奉干预后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均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明显上调,Caspase-3和Bax mRNA表达明显下调,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间歇低氧可通过氧化应激和调控Bcl-2、Caspase-3、Bax导致肾脏损伤。KIM-1可作为评估肾脏早期损伤的标志物。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调控Bcl-2/Bax及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抵抗间歇低氧所致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拟似剂四甲基哌啶(Tempol)对间歇性低氧小鼠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氧(Control)组、间歇性低氧(IH)组、间歇性低氧Tempol干预(IH+Tempol)组。IH组和IH+Tempol组小鼠放入低氧仓进行间歇性低氧处理,每天8 h,连续4周。IH+Tempol组在间歇性低氧处理最后一周每天给予Tempol(100 mg/kg)灌胃。离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检测血管的功能,荧光探测针-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检测血管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测量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间歇性低氧4周后,IH组小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心肌肥大,胸主动脉中ROS增加而NO水平降低;应用Tempol可使IH小鼠胸主动脉中ROS水平降低、NO浓度增加,改善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和心肌肥大。结论 Tempol可能通过降低ROS,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改善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的内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 PMN) 共培养后内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 NF-κB p65) 的水平变化。方法 18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和间歇低氧组( IH 组) 。IH 组暴露于间歇低氧环境中, 氧浓度波动于5. 4% ~20. 7% , 低氧频率为30 次/h,8 h/d,6 周后处死大鼠, 腹主动脉取血, 分离纯化PMN。PMN分别与常氧暴露内皮细胞、IH 暴露内皮细胞( 低氧频率12 次/h, 共4 h) 共培养4 h。细胞按暴露情况分为常氧内皮+ 常氧PMN 组, IH 内皮+常氧PMN组, 常氧内皮+ IHPMN 组, IH 内皮+ IHPMN 组。Western blotting 测定内皮细胞中NF-κB p65 浓度, GAPDH 为内参, 以NF-κB p65 /GAPDH 标准化NF-κB p65 的表达量。结果 IH 内皮+常氧PMN组与常氧内皮+IHPMN组NF-κB p65 表达量分别为2. 49 ±0. 39 和2. 14 ±0. 33,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但两组均较常氧内皮+ 常氧PMN 组显著升高( 0. 68 ±0. 20, P 〈0. 05) 。IH 内皮+IHPMN组NF-κB p65 表达水平为4. 17 ±1. 48, 较其余三组显著升高( P 〈 0. 05) 。结论 间歇低氧可分别致内皮细胞和PMN发生炎症反应, 而当两种细胞同时暴露于间歇低氧条件时炎症反应最为严重。上述两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是低氧内皮细胞损伤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心血管合并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认知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雪  李源  周永海  蔡晓红 《浙江医学》2007,29(12):1268-1270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及观察海马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认知损伤的机制。方法取体重为80~100g健康雄性SPF级SD幼鼠(3~4周龄)40只,随机分为间歇低氧2周(2IH)和4周组(4IH),空气对照2周(2C)和4周组(4C),每组10只,以间歇低氧舱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模型,99.99%的高纯度氮气和99.50%的医用氧交替输入舱内,90s为1次低氧-复氧循环;ELISA法测定各组幼鼠血清8-ISO-PGF2α水平,并取脑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C、4C、2IH和4IH组小鼠血清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1877.22±695.10)pg/ml、(1708.09±778.31)pg/ml、(17173.80±3082.34)pg/ml和(27098.44±7030.94)pg/ml,各组血清8-ISO-PGF2α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C、4C组比较,2IH、4IH组血清8-ISO-PGF2α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2IH、4IH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亦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神经细胞核膜变模糊、深染、轻度固缩,线粒体肿胀、轻度空泡变,表现为早期凋亡现象。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后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幼鼠海马细胞损伤、发生认知障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肝的损伤及其对肝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慢性间歇低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CIH+NAC组),每组7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其余两组置于间歇低氧舱内,每日8 h,共5周;对照组及CIH组每日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IH+NAC组每日给予NAC溶液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肝CXC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H组、CIH+NAC组大鼠肝MDA水平均升高(均P<0.05),SOD活力均降低(均P<0.05);与CIH组比较,CIH+NAC组大鼠肝MDA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炎症反应均增加(均P<0.01);CIH+NAC组大鼠肝损伤较CIH组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均增强(均P<0.01);CIH+NAC组较CIH组减弱(P<0.01)。结论:CIH可导致大鼠肝组织损伤,并使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增加;NAC可以减轻CIH导致的大鼠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部分改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左心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及放松结扎线再通复制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血管。于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及再灌注60min(每个时间点10只),经BL-42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2组大鼠呼吸曲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呼吸曲线的幅度、强度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F组间=422.869,P<0.001),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间=51.240和202.084,P<0.001),肺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3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肺组织ICAM-1和TNF-α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362,0.741和0.803,P均<0.05)。结论:左心缺血再灌注后TNF-α可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高表达ICAM-1,引起炎症反应失衡,致肺急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对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每组8只。CON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下饲养,CIH组小鼠在间歇低氧环境下饲养,低氧暴露时间为每日9:00-17:00,6d/周,共8周。于8周末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5b (TRACP-5b)、骨钙素(OC)、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侧股骨检测其BMD;取左侧股骨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 time qPCR法检测骨保护蛋白(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其mRNA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CIH组小鼠BMD、血清OC水平及OPG/RANKL mRN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而血清TRACP-5b、IL-6和TNF-α水平、骨组织内RANKL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骨组织内OPG和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分布稀疏,变细及断裂。血清IL-6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与骨组织RANKL mRNA呈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1),与骨组织RANKL mRNA呈正相关(P<0.05)。结论 CIH能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和BMD下降,与低氧以及CIH引起的IL-6、TNF-α水平升高导致RANKL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程序低氧舱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CIH组和对照组.CIH组大鼠置于程序低氧舱内,按程序设计予以每天8h,共35天的间歇低氧,每一低氧-复氧循环时间为1 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间歇低氧组(IH组)、MEL治疗组(MEL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采取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组织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水平.结果 IH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Cu/ZnSOD、GPx、CAT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EL组MDA水平明显低于IH组,SOD活性、Cu/ZnSOD、GPx、CAT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IH组.结论 褪黑素能抑制间歇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对间歇低氧大鼠海马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熏烟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对大鼠肺和主动脉病理生理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假熏烟暴露和正常氧暴露,熏烟暴露组予熏烟暴露,间歇低氧组予间歇低氧暴露,重叠组进行间歇低氧、熏烟双重暴露。8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评估肺组织、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的水平。结果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大鼠体重均较对照组轻,RVHI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重叠组体重、RVHI与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血清中ET-1、VEGF、SD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eNOS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对照组、重叠组间差异最明显;肺组织、主动脉病理观察显示,熏烟暴露组、重叠组呈肺气肿改变,重叠组较熏烟暴露组更明显(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及肺纤维化,肺小动脉壁呈现不同程度增厚、纤维化、周围炎症浸润等改变;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膜增厚、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重叠组病理学特征更明显。结论烟熏、间歇低氧均可导致大鼠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保护性因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肺小动脉、主动脉发生增厚、纤维化等结构重塑。而烟熏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可导致病理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自制的靶向液态氟碳(PFOB)微球联合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作用实现与大鼠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靶向结合,并观察其抗炎效果。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普通及耦联抗ICAM-1单克隆抗体的PFOB微球,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偶联情况;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TNF-α处理组和非处理组,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生物素化的PFOB微球及靶向PFOB微球对TNF-α刺激后心肌细胞的间接、直接靶向结合。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靶向微球)、B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普通微球)、C组(正常大鼠+靶向微球)、D组(正常大鼠+普通微球)、E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生理盐水)、F组(假手术)。荧光显微镜观察A~D组心脏冰冻切片微球结合情况;液相芯片技术检测A、B、E、F组再灌注6h及24h血清中IL-8含量。结果 ICAM-1单抗与PFOB微球成功耦联,耦联率达95%;体外间接靶向TNF-α处理组可见大量绿色荧光微球结合于心肌细胞周围,而非处理组仅见少许微球;体外直接靶向无论心肌细胞是否暴露于TNF-α,普通微球均未附着在心肌细胞周围,而大量靶向微球与TNF-α损伤下的心肌细胞相结合。体内直接靶向A组心肌细胞见微球结合,而B、C、D组则无;相对于生理盐水组,靶向和普通PFOB微球都对受损心肌起到了一定的抗炎作用。结论抗ICAM-1靶向PFOB微球可间接、直接靶向结合体外及体内高表达ICAM-1的受损心肌细胞,并可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