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水平。方法对近年来我科实施126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实施静脉留置针的各类患者126例,出现静脉炎4例,留置期间堵管者6例,穿刺失败者1例,成功115例,成功率为91.27%。结论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实施静脉留置针,并在封管时选择好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洁  李冈栉 《现代保健》2013,(22):73-7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55%)明显高于5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水平。方法对近年来我科实施126倒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实施静脉留置针的各类患者126侧,出现静脉炎4侧,留置期间堵管者6倒,穿刺失败者1例,成功115例,成功率为91.27%。结论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实施静脉留置针,井在封管时选择好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53-953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工具,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日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为此,笔者在留置针的应用及封管方法和护理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从操作前开始准备,分析操作方法,观察置管并配合相应的干预服务,做好封管液的配置,并分析抢救配合等方面,观察安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结果:对100例心内科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留置时间均在3~5d以内,平均4d。结论:将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法运用到心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反复穿刺风险,且留置针不易滑出血管,易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可以在患者病情变化时为其快速给药,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管理质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已广泛用于临床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现从穿刺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方法、留置导管的选择、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水平.方法 对我科100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出现静脉炎2例,堵管1例,穿刺失败2例,成功95例.结论 合理选择血管正确封管可以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及周围静脉留置针在重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老年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分成中心静脉导管组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组,通过观察两者在并发症发生、穿刺次数以及留置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穿刺次数及留置导管时间明显优于周围静脉置管组。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减少老年患者应用周围静脉穿刺带来的副作用,在重症老年患者中可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洪梅 《现代保健》2012,(22):63-6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总结40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发症较少。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提高给药的速度,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理的工作量,并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艳  丛丹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6):224-225
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患者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以及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迁西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特殊护理,观察其有关临床指标。结果: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血液污染率为5.6%,进行注射时间缩短,与使用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ICU患者实施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治疗后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诊疗的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针对对照组行传统穿刺术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行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留针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60%。观察组行穿刺时间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病情严重的ICU患者行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行穿刺术时间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此种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ICU病人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3.
张柏华 《现代保健》2011,(24):30-31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胸腔穿刺留置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68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胸腔切开置硅胶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为主的68例类似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分析不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患侧肺复张、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例数、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可把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穿刺管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0例,Ⅰ组用5ml肝素稀释液,Ⅱ组用5ml生理盐水,Ⅲ组使用原液进行正压封管,观察静脉留置针阻塞、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静脉留置针阻塞、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原液进行封管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黄肆娥 《现代保健》2014,(29):80-8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许多相关的问题,但导管堵塞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我们平常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及封管方法息息相关.正确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比正确使用生理盐水封管的效果优越的多,发生导管堵塞的几率也很小.  相似文献   

17.
赵水珍  钟华 《现代保健》2010,(19):86-87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恰当型号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提高输液安全性,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零。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减少重复穿刺,保护静脉,能重复多次给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抢救成功。同时减少针刺伤,保障护理职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A1组、 A2组)和观察组(B1组、 B2组),选择不同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各组的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2组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A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P <0.05)。结论对于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前臂中1/3段穿刺并保留导管2 mm在体外,能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易行的采血方法,提高儿科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手背静脉或头皮颞浅静脉等采血方法可以提高儿科静脉采血成功率。结果: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结论: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易掌握,节省时间,减少患儿的痛苦,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