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0年开始某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固安县先后建立三个单采浆还输血球血站(以下简称采浆站)和一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采浆站,由于采浆站内的交叉污染,曾于1985年在固安县献血员中暴发丙型肝炎^[1],为探讨本县不同人群HIV感染现状,2003年9月我们对不同人群进行了HI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山东地区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状况,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159例病毒性肝炎血清HGV-RNA。结果表明:甲型和戊型肝炎HGV-RNA均阴性。乙型肝炎HGV-RNA的检出率,在急性肝炎(0/20)、慢性肝炎(2/50)、肝硬变(1/10)和慢性重型肝炎(1/5)依次升高。慢性丙型肝炎HGV-RNA的检出率为30.0%。非甲-戊(NA-E)型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T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血传播病毒 (TTV)在南京地区分子流行学状况及TTV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 :选择各型病毒性肝炎 975例 ,献血员 3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者 1 50例及健康者 3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用n -PCR法检测各种人群中 (TTVDNA)的感染情况。并研究TTVDNA阳性与输血的关系。结果 :在各种人群中TT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非甲~庚型肝炎 2 2 % ,病毒性肝炎 1 3 .9% ,献血员 33 .3 % ,长期血透者 2 7.3 % ,健康人 9.4% ,1 36例TTV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仅 1 9.9% (2 7/ 1 36)有输血史。结论 :献血员及其它经常接触血制品的人群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输血是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肠道传播可能也是TTV传播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5.
6.
7.
某医院职工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医院职工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情况。方法 对全院在职职工进行甲型 (HAV )、乙型 (HBV)、丙型 (HCV)、丁型 (HDV)、戊型 (HEV)、庚型 (HGV)病毒性肝炎血清检测。结果 医院在职职工各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以HBV为主 ,占 35 .2 3 % (688/ 1 953) ,其中 30 - 39岁年龄组最高为 44 .77% (30 8/ 688) ,而护士占45 .64 % (31 4 / 688) ,手术科室、内儿科的感染率分别为 33 .58% (2 31 / 688)、2 8.92 % (1 99/ 688)。女性为 65 .1 2 %(448/ 688)高于男性 34 .88% (2 4 0 / 688)。结论 医院职工特别是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继续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和素质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以防为主 ,对控制医院职工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降低总感染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传播疾病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江北区于 1987年起开展性病监测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病例资料来源 本市各级医院及市性病防治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性病疫情报告系统。病种分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 8种性病进行分类。1.2 历年人口资料 由本区公安分局提供。2 结果2 .1 流行强度与趋势  1987~ 2 0 0 0年 ,全区共报告性传播疾病 386 6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130 .39/ 10万 ,性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见表 1。               表 1  1987~ 2 0 0 0年江北区性病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非肝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在TTV 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用巢式PCR检测125例医院工作人员、105例献血员、46例静脉透析病人、16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83例静脉药瘾,共525人血清中TTV DNA。结果:TTV DNA阳性率,医院工作人员3.2%,献血员11.4%、静脉透析病人13.0%、性病高危人群20.5%和静脉药瘾39.8%。结论:静脉药瘾、性病高危人群和静脉透析病人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钢铁企业职工病毒性为感染情况及感染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对2013名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男1386人,女627人,年龄为16~60岁)进行了4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物检测及感染因素调查。结果 HAV、HBV、HCV和DHV感染率分别为58.92%、52.05%、2.24%和1.94%,HBsAg阳性率为8.49%。HAV感染率与年龄和外餐史有显著性关系,随年龄或外餐次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2003年3~4月收治和医院内感染的34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住院患者10例,医护人员24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①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6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②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③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提示:可能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的垂直传播方式.④示踪剂气体实验显示:在输入病例所在7层病房卫生间燃烧熏香,在8, 9,11,12,13层均可以闻到气味,提示医院的建筑和排风系统具备病原体气溶胶垂直长距离传播的条件.结论:医院内感染是SARS初期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医护人员和医院就诊患者是主要的受染人群.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气溶胶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空气微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对1996年4月~1997年3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的1683例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了轮状病毒RN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515份标本中检出了轮状病毒RNA,阳性率为30.60%。所检出的轮状病毒2个组中,以第二亚组多见,占98.25%,2个亚组又可进一步分为五种电泳型,即S、L1、L2、L3、L4型,5种电泳型中以L1型为主,占轮状病毒RNA阳性病例的56.12%。对患儿临床表现、年龄与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呕吐、咳嗽、粪检时镜下脂肪球的发生均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0.005),且发病以2岁内为易感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博尔纳病毒(BDV)在江西及周边地区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 例病毒性脑炎(VE)的患者、10 例多发性硬化(MS)的患者、10 例急性 吉兰- 巴雷综合征(GBS)的患者、10 例帕金森病(PD)患者、60 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 (PBMC)、60 只山羊的PBMC 中BDV p24 基因片段比较,对其阳性产物进行相关的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排 列顺序及同源性的相关分析,并探讨其BDV 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PBMC BDV p24 基因片段检出率比较, VE 和MS 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山羊检测BDV p24 的基因片段阳性率为 1.67%。VE 和MS 患者的BDV p24 基因片段测序结果相一致,且与strain V 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5.73% ;而与 BDV/MDCK 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7.89%。山羊中测序BDV p24 基因片段结果与GenBank 提供的strain V 毒株 同源性比较为95.72%,与BDV/MDCK 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38% ;且与C6BV 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49%,但 其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实质性改变。结论 BDV 可能是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病原体,与人类某些神经系 统疾病(如VE、MS)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江西及周边地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BDV 感染可能存 在动物源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分析,从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前全球艾滋病现状和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存在的挑战和所做的努力;并综述了国内外分子流行病学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按照大规模疫情地区、小规模疫情地区和广泛流行地区分别陈述了分子流行病学在艾滋病疫情评估中的作用。本文列举的大量最近的参考文献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分子流行病学在遏制艾滋病流行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鲁卫平  安琳 《重庆医学》2006,35(23):2115-2117
目的 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及诱导耐药基因。方法 双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株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耐药基因。结果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7株为红霉素耐药,其中结构型克林霉素耐药45株,诱导型耐药(D试验阳性)26株。51株MRSA中结构型耐药菌株占62.7%,D试验阳性菌株占19.6%。43株MSSA中结构型耐药菌株占30.2%,D试验阳性菌株占37.2%。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主要由ermC基因决定。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须加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霉素B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于1995年4-6月用ELISA对四子王旗93例饮食服务人员进行了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HBV,HCV,HDV总感染率为31.2%,HBV阳性28例,感染率为30.1%;HCV阳性3例,感染率为3.2%,其中有2例合并HBV感染;HDV阳性2例,感染率为2.2%。HBV阳性者中抗-HDV阳性率为7.1%。HB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29.7%。高危病区为血液病科、传染病科、胸外、矫外及胃肠外科。感染最多部位是下呼吸道(35.4%),其次为伤口感染(11.0%)。69.5%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78.1%为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85株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为57.9%。本文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的病原体。脊灰病毒 (PV)通过和敏感细胞表面的脊灰病毒受体 (PVR)结合而感染细胞。脊灰病毒感染后 ,细胞出现显著形态学改变 ,即细胞病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PV诱导的细胞病变机制。方法 :用PV野毒或光敏感株感染人神经细胞株(SK -N -SH) ,观察细胞病变发生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蚀斑实验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法检测病毒滴度和病毒抗原的分布。结果 :病毒感染 4小时后 ,细胞开始出现病变并释放子代病毒。感染后 4小时内 (即子代病毒释放前 )用抗PV或抗PVR单克隆抗体处理细胞则可以预防PV感染诱导的细胞病变。抗体处理前用野毒株再次攻击感染的细胞同样诱导细胞病变。相反 ,抗体处理前用光敏感病毒再次攻击感染的细胞后则减少细胞病变的发生。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脊灰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由感染后产生的子代病毒的继发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目标人群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结果的质量。方法:对我院内科(消化,心血管,内分泌,肾脏,血液和呼吸)系统所有现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d的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共调查220例;对照同时期回顾性调查方法,评价医院感染监测质量。结果:现患率调查所得医院感染率现患率为9.09%,回顾性调查所得医院感染率为2.73%。结论:现患率调查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临床医疗活动之中,较真实地反映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北京市献血者中筛查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及分子传播特征,为献血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方法 对2018—2019年献血筛查HIV-1阳性而报废的血液样本118份,针对病毒pol区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运用系统进化分析技术构建贝叶斯(Bayesian inference, BI)和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系统进化树,确定HIV毒株亚型,并与从NCBI数据库下载来自中国各省份的23 823条HIV-1序列应用HyPhy2.2.4与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从收集HIV-1阳性报废血液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序列118条,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主要亚型为CRF01_AE 54份(占45.8%)和CRF07_BC 48份(占40.7%)。CRF01_AE中的Cluster 4和Cluster 5簇和CRF07_BC的MSM簇,所占比例分别为25.4%(30/118)、20.3%(24/118)和34.7%(41/118)。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共有14条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发生关联;进入分子网络中HIV-1毒株亚型包括CRF01_AE(6例)、CRF07_BC(6例)、B(1例)和CRF67_01B(1例)。献血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在分子网络中与12个省的HIV感染人群病毒序列相关联,重点关联的依次为来源于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大城市MSM人群的感染毒株。结论 北京市献血者筛查出的主要HIV-1流行毒株为CRF01_AE和CRF07_BC,在MSM人群占据优势的CRF01_AE Cluster 4、CRF01_AE Cluster 5和CRF07_BC MSM簇,在献血筛查HIV-1阳性人群中同样属于主要流行簇。分子网络分析未发现该人群中大规模的聚集性传播,进入分子网络的毒株主要与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大城市来源于MSM人群感染毒株相关联。提示强化献血人群健康教育,有效阻断有高危行为的MSM人群参与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