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56年Lime等首次报告用氨甲喋呤(MTX)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效,Goldstein于1976—1980年先后报告用MTX加甲酰四氢叶酸(CVF)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以下简称恶葡与绒癌),有效率达91%,且药物毒性反应小。然而,至今国内尚未见成组病例报道,为了解国产MTX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本文对17例恶葡5例绒癌的治疗进行定期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绒癌化疗和实施手术时期的选择友田丰,他与其他实性癌肿相比,绒癌的疗效较理想。近年,非转移性绒癌病例的缓解率几乎可达100%,即使有转移灶者,其缓解率亦接近80%。这种疗效的提高是近年妇产科医生采用以化疗为中心的综合方法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对绒癌的治疗有...  相似文献   

3.
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恶葡)是妇女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自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后已取得巨大成就,绒癌死亡率由过去的90%下降至20%左右,恶葡由过去的25%左右下降接近于零.我院近14年共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4例,死亡27例,本文就27例死亡病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资料来源我院自1975年至1989年共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4例,其中绒癌110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20%(22/110);恶葡104例,死亡5例,病死率4.8%(5/104).27例入院时的临床分期为:绒癌Ⅲa18例,Ⅳ4例,恶葡Ⅱb1例,Ⅲb4例(按宋鸿钊诊断标准分类).6例死于住院期间,21例出院后随访1~4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4.
在1956年以前患滋养叶病预后都很差,而且发展甚快。1956年Li等报告的3例转移病例经过氨甲喋呤治疗后得到完全缓解。这是成功地应用化疗治疗实质性肿瘤的一个转折点。在最近20年里,滋养叶疾病有了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研究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其预后更有所改善。有转移的患者持续缓解率可达90%,而病灶局限者实际上已达100%。以前对这种疾患的治疗通常都用子宫切除,现在可以说化疗不仅可以改善预后而且几乎可使所有希望保留生育机能的病人只用化疗。从很多报告大量病人治疗后成功的妊娠事例中说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一、滋养叶的生物学方面问题 Hertz提出妊娠滋养叶疾病是反映胎儿、绒毛的生物动力学过程。从形态学上讲良葡、恶葡及绒癌是一个疾病连续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5.
绒癌用抗癌化学疗法治疗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少数病例虽经多个疗程的普通扰癌化学疗法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我院1980~1985年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MTX)及四氢叶酸钙(CF)解救疗法(下简称MTX—CF 疗法)治疗1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2例绒癌中Ⅲa 期2例,Ⅲb 期3例,Ⅳ期7例(其中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绒毛膜癌(绒癌)的首选或在绝大多数联合化疗方案中必需的药物。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MTX可诱导多种细胞凋亡而发挥其细胞毒作用。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MTX诱导发生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绒癌细胞株JAR细胞的凋亡,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与JAR凋亡细胞相关的p27^kipl、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探讨MTX诱导JAR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耐药绒癌的发生机制。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以人绒毛膜上皮癌JEG-3细胞及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MTX耐药绒癌JEG-3/MTXR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RT-PCR法检测MTX处理后细胞内P6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TX诱导后JEG-3/MTXR细胞内活性氧(ROS)变化,采用ROS清除剂MnTmPyP检测MTX作用后JEG-3/MTXR细胞内P62蛋白水平的变化。RNA干扰法沉默P62基因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TX诱导后JEG-3/MTXR耐药细胞内PARP蛋白的表达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X可诱导耐药绒癌 P6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MTX可诱导耐药绒癌ROS表达水平升高,MnTmPyP降低P62蛋白的表达。P62-siRNA可促进JEG-3/MTXR细胞内MTX诱导的凋亡反应蛋白PARP的切割和激活,流式细胞仪检测RNA干扰联合药物组细胞凋亡率(14.4±1.02)%,高于单纯药物应用组(9.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介导P62蛋白激活参与MTX耐药绒癌发生机制,为耐药绒癌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1978年6月至1989年6月我院共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70例,采用5氟脲嘧啶及更生霉素联合化疗。181例恶葡中,保留生育机能137例(75.6%);89例绒癌中,保留生育机能8例(9%)。恶葡组已有67例妊娠分娩(49%),总孕次84 k,共生75个婴儿.绒癌组有2例妊娠分娩(25%)。对全部母亲进行了随访观察,未见复发机会明显增加.本文并对保留生育机能的指征及在治疗和观察过程中的注意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世界滋养细胞疾病会议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届会议上,我国有4位代表宣读了论文。它们是:流式细胞计数分析葡葡胎的DNA、RNA(山东军区医院尹格平),部分葡萄胎后的恶性葡萄胎的临床研究(北京协和医院董淑瑛),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妊娠结果(广东省人民医院刘秀兰),绒癌和恶葡患者成功化疗后所生小儿和第三代的进一步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杨秀玉)。上述文章均受好评。  相似文献   

10.
检查妇女血尿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诊断妊娠,并作为恶葡和绒癌化疗及随访的指标.多年来,临床上测定hCG的方法有雄蛙排精法、快速乳胶法和血凝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62年至1972年共治疗滋养细胞疾患258例其中63例治疗后妊娠,占24.4%。取36例曾用化(?)的病例,并以36例葡萄胎自然流产后未用化疗者及36例产科门诊病人作为对照,以观察化疗对妊娠及胎儿之影响。36例用化疗者:4例绒癌、4例恶葡、28例组织学不清属临床诊断。化疗用氨甲喋呤、放线菌素D、6巯—基嘌呤及氮杂脲嘧啶核苷(6-Azauridine)。经详细询问病史作对比。化疗后病人妊娠分娩合并症升高:5例妊娠中毒症、1例早产、2例产后出血、2例前置胎盘、4例产钳分娩、5例剖腹产。  相似文献   

12.
必须重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大剂量短疗程化疗为主的疗法应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取得成功以来,绒毛膜癌(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侵葡)的治愈率显著提高。绒癌的死亡率从89%下降为11%,侵葡死亡率从25%下降为1%以下。采用多途径给药,辅以适当或必要的手术治疗的综合疗法,患者不但可达到根治,而且可能保留子宫并生育,开创了妇科恶性实体瘤保留器官功能的先例。迄今,国内外报道,早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愈率达95%以上,而耐药患者仅为30%-40%。因此,提高耐药患者的治愈率,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关键是规范化,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规范化疗,强调及时、足量、正规,可争取90%以上甚至100%的持续缓解率。初次化疗不规范,病情可能持续不缓解或复发。对于复发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减轻瘤负荷的作用,为术后的化疗奠定基础。复发性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的二线化疗也至关重要。化疗药物应个体化,化疗的疗程数也强调个体化,有阳性肿瘤标志物的患者治疗应持续至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后2个疗程。无阳性的肿瘤标志物的患者治疗应持续4~6个疗程。无性生殖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对再次化疗或手术仍有效,预后好。卵黄囊瘤则效果很差。卵巢胚胎癌及原发绒癌很少见,治疗经验少。  相似文献   

14.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患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它们组成了一组来自妊娠,与其相互有关并具有不同局部侵蚀和远处转移潜能的肿瘤。近三十年来,由于对这一组疾患在病理学、演变过程以及内分泌方面认识的提高,使这类肿瘤的临床处理有了明显的改善。1956年。L1等报道采用甲氨喋吟(MTX)治愈3例转移性绒癌病例,开创了妊娠性绒癌治疗的新纪元,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即使有广泛转移,化疗亦可治愈。化疗对滋养细胞肿瘤的明显疗效是人类恶性肿瘤中获得最显著成功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5.
恶性滋养叶瘤(MTN),因其来源于妊娠,代表一种同种移殖物,故又叫做恶性滋养叶疾病。不管滋养叶有何抗原性质,仅引起微弱反应。历史上,它是第一个可以用化疗治愈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学上,MTN分两类:恶葡萄和绒癌。两者以存在(前者)或不存在(后者)绒毛相鉴别。葡萄胎随时可转变成绒癌,但在过渡型可见到极少绒毛,因而两者组织学的区别有时是困难的。理论上有人认为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而不是组织学状态决定其恶性度。然而多数病例中生物学行为与组织学表现是一致的。绒毛生长侵袭性不大者预后较绒癌好,因此组织学分类在决定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化疗的进展虽已大大地改善了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但绒癌的缓解率仍不令人满意。某些病人对联合化疗耐药。当前,化疗药物的选择及方案制定只根据大量病例临床资料的统计学评价而非具体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急需建立一种能预测化疗疗效的方法。本研究应用肾被膜下测定(Subrenal Capsule Assay,SRCA)判断绒癌对不同化疗的反应。正常具有免疫能力的ddY杂交鼠做为移植受体。3个妊娠绒癌细胞株(J.C.K.、H.S.及H.M.)做为实验肿瘤。提供肿瘤的三个病人中J.C.K.及H.M.虽经手术及强烈化疗死于肿瘤播散,而H.S.经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7.
妊娠绒癌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来源于滋养细胞成分的恶性肿瘤,婴儿绒癌是出现于新生儿期或婴儿期的少见的绒癌形式,来源子胎盘,临床行为极为恶性,至今尚无一例婴儿绒癌被治愈的报告。本文证明新生儿绒癌只要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可治愈的;复习既往所报告的婴儿绒癌病例,试图找到有助于临床医生诊断绒癌的症状及体征,使其得到早期诊断及恰当的及时治疗,并报告一例12日龄新生儿绒癌患儿以手术及化疗得以成功治愈。 患儿为足月产男婴,于10日龄时出现喷射样呕  相似文献   

18.
一、常用药物的剂量与方法化疗对绒癌有着良好的疗效。目前,用于绒癌化疗的药物较多,现将常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附表)。二、保证疗效的要点 (一)正确掌握用药方法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1.药物的选择:目前治疗绒癌所用的几种药物均有特效。但各种药物各有其特点,因此必须很好选择。5-FU和KSM不但疗效好,且副作用轻(对骨髓和肝损伤最小),常用为首选药物。两药相比,5-FU对肺、脑、肝、泌尿以及生殖道癌瘤转移者疗效好,KSM则主要对肺转移疗效好。5-FU药物刺激性小,可通过动脉、静脉给药,也可直接注入腔内或瘤内,口服也能吸收。KSM刺激性大,所以主要用  相似文献   

19.
恶葡及绒癌的主要特点是早期血行转移,尤其肺转移发生机会最多。一些不典型肺转移病例常在X线胸片及临床诊断上不易与肺结核、支气管炎及肺癌等区别。为了使这类病人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诊治,现通过一些诊断易混淆病例的介绍,讨论有关鉴别诊断问题。病例介绍例1.30岁,妊2产1。因葡萄胎刮宫术后6周,咳嗽胸闷,hCG 420mIU/ml。胸片:左上及右中肺小斑片状阴影。诊为恶性葡萄胎肺转移住院化疗。经化疗一个疗程后,hCG降至46mIU/ml,三个疗程后右中肺野病灶明显吸收,左上肺病灶无变化,继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1例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3例患者通过12个微卫星序列多态性位点检测,从遗传学水平证实为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结果 21例患者初诊明确诊断者仅3例,均接受了多药联合化疗结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平均化疗疗程数10个.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平均随访时间71.4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9.4%.结论 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微卫星序列多态性位点检测是明确卵巢绒癌非妊娠性来源的有效检测手段.采用规范的联合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