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长江 《黑龙江医学》2009,33(6):438-439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立哌唑组58例,氟哌啶醇组58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IV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PAIVSS阴性症状因子减分在治疗后4~8周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是对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区组设计随机将3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成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2—5mg/d、喹硫平200~600mg/d、阿立哌唑10—30mg/d和齐拉西酮120—140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测量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BS)、血清胰岛素(NS)、餐后2h血糖(2hBS)、餐后2h血清胰岛素(2hNS)及空腹血脂。结果(1)治疗8周后4组病人体重和空腹血糖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喹裱平对体重影响最大,而阿立哌唑对体重影响最小,阿立哌唑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最明显,而喹硫平则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腰围、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代谢综合征异常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体重都有影响,而对腰围、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盛民生  张先锋  胡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29-213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1组)和氟哌啶醇(2组)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GQOLI-74[1]评定生活质量。结果: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t1=14.98t,2=12.78,P均<0.01),阿立哌唑组在C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比阿立哌唑组多。结论: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相当(t=1.49,P>0.05),且阿立哌唑安全、不良反应少(t=2.29,P<0.05),是治疗老年分裂症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庄华  邹锦山  卓志明  陈丽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185-2187,222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已婚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55例)与氟哌啶醇组(53例),观察疗程26周。治疗前及26周末分别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测查。结果:治疗前患者均有婚姻家庭功能损害;26周后,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两组患者多项因子分明显改变,阿立哌唑组的婚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氟哌啶醇组。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对患者的婚姻质量产生了明显不利影响,服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改善患者婚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二氢奎啉酮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D2和5HT1A受体双重部分激动作用嘲。氟哌啶醇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丁酰苯类的典型代表,主要作用于DA受体。本研究旨在比较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卓亚龙 《海南医学》2013,24(17):2571-2572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收治的152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按照用药情况分为阿立哌唑组(n=52例)、氯丙嗪组(n=54例)和氟哌啶醇组(n=46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评分并评价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价三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阿立哌唑组治疗后的PANSS量表各项评分与氯丙嗪组或氟哌啶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氯丙嗪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5%、87.0%和87.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氯丙嗪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可以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作为一线用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分别应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副作用少,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1.比较阿立哌唑与喹硫平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疗效.2.研究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裂症患者生物学指标中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影响的差异.方法 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评定PANSS量表;测量身高、体重及晨起空腹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T-CHO、HDL-C、LDL-C.结果 1.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2.喹硫平治疗后血糖水平升高,阿立哌唑对血糖影响不显著;两种药物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均升高;喹硫平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阿立哌唑对胆固醇影响不显著.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为阿立哌唑组40例,氟哌啶醇组40例(脱落1例),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CGI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痊愈率80.0%、有效率97.5%,氟哌啶醇组痊愈率79.5%、有效率9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ESS量表评定,阿立哌唑组失眠、恶心、呕吐发生率比氟哌啶醇组明显,氟哌啶醇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视物模糊、嗜睡、便秘、头昏较阿立哌唑组明显,两组间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少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疗效与氟哌啶醇相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各2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组有效率75%,显效率40%;阿立哌唑组有效率80%,显效率70%。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反应明显。结论:该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阿立哌唑对症状的改善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及血脂等的影响。方法住院的12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的33例,奥氮平治疗的40例,奎硫平治疗的25例;选择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的28例,在12周的治疗的不同时期观察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糖及血脂的变化,同时对四组之间进行以上数据的比较研究。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及腹围的增加具有显著性意义,而血脂等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更容易引起体重及体重指数的增加。而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组的体重及体重指数增加较利培酮及喹硫平更加明显。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都会引起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代谢指标的变化,非经典药物,特别是奥氮平对体重、体重指数等的影响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针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肥胖时间,按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为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28天和治疗第56天体质量、腰围、BMI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对研究结果采用重复多因素方差分析,治疗组腰围、BMI、三酰甘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治疗第28天时,治疗组腰围及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56天时,治疗组体质量、腰围、BMI、三酰甘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针能有效地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体质量、腰围、BMI,促进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龚科  郑俊兰 《西部医学》2013,25(9):1386-1387,1390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4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帕利哌酮治疗前以及治疗4、8、12周后应用PANSS量表测定,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血脂、空腹血糖、OGTT后2小时血糖、血压。结果①治疗4周后,PAN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②治疗8周和12周后患者的体重指数和腰围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血脂、空腹血糖、OGTT后2小时血糖、血压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元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帕利哌酮缓释片不仅能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而且也改善患者阴性症状。②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有一定影响,而对其它代谢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加用格列齐特或者维格列汀治疗,对比其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54例单用二甲双胍而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加用格列齐特或维格列汀治疗16周,检测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16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齐特组体重增加(1.61±1.2) kg,维格列汀组体重增加(0.84±1.19) kg,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齐特组患者低血糖报告共9人次,维格列汀组无低血糖报告.结论 对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未能达标患者,第2种口服降糖药使用格列齐特或者维格列汀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者疗效相当,使用维格列汀者有着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无明显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疗效。方法: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患者62例,在常规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给予雷尼替丁治疗,疗程8w,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及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治疗8W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TG、LDC—C、GIU均有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雷尼替丁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88-91+96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体质量指数、糖脂代谢指标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齐拉西酮系统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利培酮系统治疗),治疗6个月。在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评分,测量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分析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在治疗后的1、3、6个月末,两组的PANSS各个因子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时的相应评分(P0.05)。在基线、治疗后的1、3、6个月末,两组间的PANSS各个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末的患者腰围、BMI、FBG、HbA1c、TG、HDL-C的数值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末的腰围、BMI、FBG、HbA1c、TG、HDL-C的数值均显著高于基线时(P0.05)。在治疗后3、6个月末,研究组的腰围、BMI、FBG、HbA1c、TG、HDL-C的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均可有效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但齐拉西酮在长期治疗中对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刘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0-1461,146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9例和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51例。均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2组患者注射利拉鲁肽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肥胖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正常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轻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与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强化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CSⅡ与MSⅡ。比较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迭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CSⅡ与MSⅡ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水平无显著差异。CSⅡ较MSⅡ控制血糖更快,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CSⅡ是较MSⅡ更为快速、安全的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祖森 《安徽医学》2012,33(3):327-329
目的观察氯氮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方法将111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58例)和阿立哌唑组(53例),治疗观察6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则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阿立哌唑,性别差异可能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风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