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磨牙远移的变化量。方法  16例患者进行口外弓结合滑动杆与单纯口外弓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的同体对照性研究 ,平均治疗 96 .37天 ,通过模型分析确定磨牙的移动量和扭转量。结果 口外弓结合滑动杆治疗侧磨牙均达安氏Ⅰ类关系 ,磨牙远移 3.0 0mm± 1.18mm ,而单纯口外弓治疗侧磨牙远移 0 .84mm± 0 .6 8mm(P <0 .0 1)。结论 口外弓结合滑动杆加速了磨牙远移的速度 ,同时兼有部分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 ,加快了纠正磨牙安氏Ⅱ类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M"状曲推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M”状曲推磨牙向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例恒牙早期上颌轻度前突或拥挤、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的安氏Ⅱ类患者,应用“M”状曲推磨牙向远中同时配合Ⅱ类颌间牵引,并通过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下颌磨牙移动的变化。结果:应用“M”状曲推磨牙向远中2~4个月后,安氏Ⅱ咬合关系恢复至安氏Ⅰ类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平均移动2.6mm,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平均移动1.8mm。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方法运用得当,“M”状曲能获得较满意的远移磨牙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5~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 g~200 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最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最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颌间支抗快速推上磨牙远中移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方法 镍钛推簧配合Ⅱ类牵引使上磨牙及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结果 上颌磨牙每月平均远中移动 1.0 75± 0 .0 3 2mm ,上下磨牙相对移动平均每月 1.81± 0 .0 2mm ,上下磨牙达近中尖对尖关系的平均疗程为 10周。上颌前磨牙平均每月远中移动1.76± 0 .0 3mm ,上颌尖牙平均每月远中移动 2 .12± 0 .0 7mm。结论 镍钛推簧配合Ⅱ类牵引对于下颌轻度后缩、下前牙较直立或内倾、Spee’s曲线较平坦的病例 ,可以迅速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正安氏Ⅱ类关系。  相似文献   

7.
模型和X线颅颌侧位片测量磨牙远移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后,其结果在模型和X线颅颌侧位定位片中的测量值有无差异.方法对10例安氏Ⅱ亚类错畸形患者的磨牙水平向远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平均治疗时间101 d,两种方法的最终测量值作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模型和X片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远移量(3.71±1.47)mm和(3.78±2.02)mm(P>0.05);下颌磨牙近移量(0.80±0.56)mm和(0.99±0.63)mm(P>0.05).结论模型和X线颅颌侧位定位片对磨牙水平向移动量的测量分析值相近,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后牙关系的变化趋势 ,分析可能影响后牙关系复发的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拔牙治疗的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2 9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7例。根据ANB角进一步分为牙性Ⅱ类 14例 ,骨性Ⅱ类 15例。分别对其正畸治疗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 所有患者的Ⅱ类磨牙关系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 ,随访时仅有少量复发。牙性Ⅱ类患者治疗后下磨牙近中移动量 (4 5 2± 2 15 )mm ,大于上磨牙移动量 (3 6 2± 2 6 2 )mm ,而骨性Ⅱ类患者上下磨牙近中移动量相似 ,但ANB角由治疗前的 (6 2 7±1 0 8)°明显减小为 (4 6 4± 1 17)°。随访时两类错患者上下颌磨牙均近中移动 ,且上颌磨牙移动量大于下颌磨牙。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颌骨水平向生长和上前牙不齐指数与磨牙关系复发有关。结论 Ⅱ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后磨牙关系较为稳定。牙性Ⅱ类错磨牙关系的解除有赖于上下颌磨牙相对移动调整 ,骨性Ⅱ类错则依靠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的改变。有利的下颌生长型和上颌前牙不齐程度等与磨牙关系的保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殆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成勇  陈斯军 《口腔医学》2004,24(6):374-374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殆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12例安氏Ⅱ类错he。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he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外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后的组织变化。方法 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治疗 1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通过治疗前后X线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磨牙关系均被纠正至安氏Ⅰ类关系。结论 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矢状方向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研究在矢状方向上分析摆形矫治器远移上磨牙的效果及对支抗前磨牙、切牙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14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I-Ⅱ°拥挤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病例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4例患者在17.5±7周内上第一磨牙远移3.18±1.62mm,伴有前磨牙1.42±1.16mm、切牙0.97±0.45mm的近中移动,同时注意到上磨牙的远移、第二前磨牙与切牙的近移均是倾斜移动,统计分析显示各评估对象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新型舌侧磨牙远移器并运用于临床远移上颌磨牙。方法 :下颌牙弓排列较好的牙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 2 3例 ,平均年龄 12 .6岁 ,应用我科与杭州西湖生物材料研究所研制的舌侧磨牙远移器 ,采用 15 0 g力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用头影测量分析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 :经过 3 -6个月 ,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 5 .8mm ,前牙覆牙合减少 2 .9mm ,覆盖增加 3 .4mm。远移完成后用N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I类咬合关系保持 3个月。结论 :舌侧磨牙远移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该装置临床组装容易 ,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707-710
目的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15 例,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2.5°,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2.7°,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11.8 mm,上下切牙明显唇倾,下颌磨牙明显近移;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4.1 mm和3.6 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患者经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选择牙源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4例,在治疗前(T1期)、推磨牙向远中后(T2期)、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期),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①T1期-T2期,上颌第一二磨牙均远中移动,但伴随着上颌切牙唇倾、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并倾斜、第一磨牙远中倾斜及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等副作用。②T1期-T3期,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和升支高度增加显著(P<0.0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的矢状向位置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2.9°(P<0.05)。即使增强了支抗控制,固定矫治阶段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3.0mm(P<0.01)。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是Ⅰ类磨牙关系的建立是颌骨差异性生长和牙齿移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
柳杨  刘建华 《口腔医学》2010,30(11):664-666
目的 评价微种植支抗联合Sliding jig技术推磨牙向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例骨性Ⅰ类安氏Ⅱ类错患者,上颌拥挤度3~5mm,下颌正常或轻度拥挤,侧貌基本为直面型。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附着龈上植入微种植钉,在上颌尖牙的远中与第一磨牙的近中放置Sliding jig悬于主弓丝上,用橡皮链连接种植体与Sliding jig的近中端,加载2.94N的拉力,推磨牙向远中。对于治疗前后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解除了拥挤,纠正了Ⅱ类磨牙关系。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12mm,远中倾斜8.35°,垂直压低2.19mm,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平均颊向移动距离0.03mm(P>0.05)。中切牙舌向移动0.65mm(P>0.05)。结论 微种植钉联合Sliding jig在推磨牙向后中发挥了绝对支抗的作用,前牙无唇倾,面型保持不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三段片段弓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患者后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的控制情况.方法:选择12~14岁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深覆患者20例,采用三段片段弓,在4个上切牙段阻力中心远中侧2 mm处施加50 g压低力及约20 g后退力,腭杆加强支抗.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摄X线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和统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垂直伸长量分别为0.60 mm±0.35 mm和0.80 mm±0.52 mm;上颌第一磨牙轴倾角无变化;上中切牙水平后移量及垂直压低量分别为-.20 mm±2.12 mm和3.10 mm±0.54 mm;上中切牙阻力中心后移量及压低量分别为-4.12 mm±1.96 mm和3.20 mm±0.66 mm;上中切牙与腭平面夹角由123.21°±4.26°降低成116.00°±3.96°.结论:三段片段弓技术在同时压低和后退上切牙时,可有效控制后牙支抗,是一种有效的矫治伴有切牙唇倾深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猞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验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mm和3.04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猞减少3.37mm、覆盖减少4.42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验,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摆形矫治器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同时,观察对上颌前牙及双尖牙的副影响。方法 在临床上收集12名患者,男4名,女8名,平均年龄11.1岁,患者均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均使用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来纠正Ⅱ类磨牙关系为Ⅰ类磨牙关系,牙弓内获得足够的间隙。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结果 上颌磨牙远中倾斜8.34°(SD=8.37°),远中移动3.37mm(SD=2.10mm);上颌切牙移动2.4mm(SD=4.57);(牙合)平面向前上倾斜1.09°(SD=1.76°);下面高(ANS-Me)增加2.79mm(SD=2.03mm)。结论对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支抗的丧失,上颌切牙的唇倾、前牙覆(牙合)覆盖增加以及下面高的增加是治疗的副影响,而且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伴有牙冠较大量的远中倾斜。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类似的矫治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旨在对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在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挑选 13名患者 ,其中男 7名、女 6名 ,年龄在 10~ 14岁之间 ,平均年龄 12 .6岁。患者均为牙性安氏Ⅱ类错 ,恒牙列且下颌牙弓排列较好。改良钟摆式矫治器是我科与杭州西湖生物材料研究所新近研制的一种远移上颌磨牙的装置 ,它包括两个磨牙和两个第一前磨牙 ,其支抗是腭侧的Nance腭托 ,设计有轨道、弹簧及制动螺丝在上颌腭侧连接磨牙与前磨牙。远移磨牙的力在腭侧传递到上颌第一磨牙。本研究采用 15 0 g力的Ni Ti螺旋推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采用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及磨牙远移距离。结果 :安氏Ⅱ类错的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 5 .8mm ,平均远移时间为 3~ 4个月 ,在反作用力的影响下上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移动 1.7mm ,上切牙向前移动 2 .1mm ,上切牙唇倾度增加 3.8° ,前牙覆减少 2 .9mm ,覆盖增加 3.4mm。远移完成后 ,为防止远中移动的上颌磨牙向近中移动 ,用Nance腭托保持三个月。结论 :1.只要病例选择合适 ,方法应用得当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就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2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现已有成品生产 ,临床操作简便 ,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