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目前通用的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方法 将 2 2 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 ,与 2 2 0例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 目前通用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 ,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 (P <0 0 5 ,但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却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结论 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应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10 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病史、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多见 ,与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P<0 .0 5 ) ,2、心电图异常者占 93% ,3、超声心动图显示 :(1)非对称型肥厚 74 % ,对称型肥厚 2 6 % ,心尖肥厚型 4例 ;(2 )非梗阻型 72 % ,梗阻型 2 8% ;(3)全部病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 ,舒张功能受损占 5 0 % ;(4 )梗阻组左心室腔明显缩小 ,室间隔明显增厚 ,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SAM)现象者占 6 6 % ,与非梗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 ,结合超声心动图可确诊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发生与室间隔肥厚的程度有关 ;劳力性呼吸困难与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质量增大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男性 40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5 9.9± 11.2 )岁 ]和 11例正常人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2 .8±16 .9)岁 ]作 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 组 ,n=6 2 ) QTd较非肥厚组 ( 组 ,n=32 )以及正常对照组 ( 组 ,n=11)均明显增大 (P<0 .0 1~ 0 .5 0 ) ,QTd与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 (r=0 .47,P<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 QTd明显增大 ,具有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形成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 (EH)脏器损害的表现 ,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左心室肥厚有较高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0 0 1~ 2 0 0 2年住院及门诊患者 65例 ,病按WHO 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EH ,超声心动图均有左心室肥厚 ,2 4h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 >2 0 0 0次。排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入选的 65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5例 ,其中男 1 9例 ,女1 6例 ,平均年龄 5 1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 7例 ,女 1 3…  相似文献   

5.
1995年 5月~ 2 0 0 2年 11月 ,我们采用经左腋下纵行小切口行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5 4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3 1例 ;年龄 4~ 44岁。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管型或漏斗型 ,导管直径 4~ 2 1m m,平均11mm。胸骨左缘第 2肋间均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或收缩期杂音 ,45例有股动脉枪击音。胸部 X线示基本正常 14例 ,肺血增多、主动脉结增宽及左心室增大 3 7例 ,双心室增大 9例。心电图示正常 7例 ,左心室肥厚或高电压 42例 ,双心室肥厚 5例。合并室性早搏 6例。手术方法 :全麻后取右侧卧位。左上肢悬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与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arrhythmia ,VA )的关系。方法 选择2 0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进行静息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 ,计算QTd ,左室重量指数 (LVMI)等指标。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QTd水平为 (6 7 9± 15 0 )ms ,平均LVMI水平为 (12 9 6± 8 4 )g/m2 ,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QT和LVMI显著相关 (r=0 82 6 ,P <0 0 1)。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 10 0 %和 5 9 3% ,明显高于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 (5 0 % ,2 5 % )和左心室正常组 (35 3% ,5 9%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QTd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 6 3例 ,着重探讨了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年龄与左心室壁肥厚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系住院及专科门诊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并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 6 3例。年龄 2 3~ 77(平均 4 7)岁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5例。临床症  相似文献   

8.
对 2 5例原发性高血压、血压≥ 16 0 /90mmHg ,且经过心电图、心脏远达距离摄片、超声心动图检查 ,其中至少一项符合左心室肥厚 (LVH)标准的患者 ,进行磁共振扫描成像 (MRI) ,并与上述检测结果对比 ,以估价MRI对高血压性心脏病LVH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 ,MRI对LVH的诊断率 (96 % )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5 6 % )、X线 (40 % )和心电图 (2 8% )对LVH的诊断率 (P均 <0 .0 1)。且MRI可测定收缩及舒张期室壁厚度 ,可对LVH准确分型 ,可对比心脏大小、心室容量及心肌重量。MRI对LVH是一种极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正确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7例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特点,总结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征。结果 6例出现胸闷、胸痛,4例心界向左侧扩大,2例可闻第四心音。心电图显示胸导为主导联上R波增高、ST段压低及对称性T波倒置,5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尖处心肌肥厚,5例左心室造影时呈“黑桃”样图形,1例冠脉造影有轻度狭窄。结论 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属于黑桃型,可并存冠脉病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 ( AT1 )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 AT1 拮抗剂 (氯沙坦 )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 ,对 3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在心尖左心长轴切面上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和 E峰减速时间 ,并计算E/A比值。结果 氯沙坦治疗 6个月后 ,左心室重量指数从 12 4± 2 1g/m2减低为 10 2± 2 2 g/m2 ( P<0 .0 0 1) ;E/A比值 ( 1.2 5± 0 .2 7)明显高于服用前 ( 0 .94± 0 .2 6,P<0 .0 0 1) ,E峰减速时间从 2 2 1± 3 2 ms下降到 180± 2 7ms( P<0 .0 0 1)。结论  AT1 拮抗剂氯沙坦治疗 6个月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得到消退 ,并改善了其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声学定量 (AQ)技术和心导管技术检查冠心病患者 ,以检验 AQ技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8年至 2 0 0 0年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45例 ,其中心绞痛患者 2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 ,年龄 5 1± 12岁 ,全部受试者均为男性。1.2 方法(1)超声心动图检查 :使用 HP SONOS- 5 5 0 0型超声心动图检查仪 ,探头频率为 2~ 4MHz。取心尖四腔心切面 ,启用 AQ技术选用左心室为感兴趣区 ,自动计算左心室容积、快地充盈速率、快速充盈分数。 (2 )心导管检查 :将 7F猪尾导管插入右股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简易心电图电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心电图 (ECG)诊断左心室肥厚 (LVH)的较好电压标准。方法 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目前ECG诊断LVH的各种电压标准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肌重量 (LVM )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一项新的电压指标 ,即胸导联最大QRS电压 (简称Vmax)与超声心动图LVMI相关最为密切 (r =0 5 45 ,P <0 0 0 1)。结论 Vmax有希望成为ECG诊断LVH的有效实用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观察了 1 1 0例 EH患者 2 4 h动态心电图 ,对比分析左室肥厚对E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收集我院门诊部 1 994年至今 1 1 0例 EH患者的临床资料。 EH的诊断和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 1 993年 WHO标准。其中男 83例 ,女 2 7例 ,年龄 38~ 82 (58± 3.5)岁。全部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肝肾功能、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将患者分为两组 :左室肥厚组 46…  相似文献   

14.
细小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瓣膜外科常见的手术,对于细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办法亦有多种,我们1 999年5月~2 0 0 3年5月对6例细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行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2 6~5 7(平均42 )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发主动脉瓣狭窄5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例;心功能(NYHA)Ⅲ级2例,Ⅱ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1 5~1 8(平均1 6.5 )mm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左心室肥厚2例。本组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5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行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肥厚型心肌病和冠心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有关冠心病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特点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重点分析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90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本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收入院的病例 ,年龄 17~ 74岁 ,平均 (5 1± 11)岁。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1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 ,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心脏病或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利用超声心动图,结合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对48例病人进行分型和分析。结果 按血流动力学特征,可分为梗阻型10例(均为左心室),非梗阻型38例;按肥厚部位则可分为右心室肥厚型1例,双室肥厚型2例,左心室肥厚型45例,其中乳头肌肥厚1例,肥厚扩张型3例。心尖肥厚14例,室间隔或/和侧壁肥厚27例。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可因其血流动力学或病理解剖学特征的不同而表现迥异;正确诊断有赖于对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特殊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 (简称QTd)变化。 方法 用美国超九 ATL(XO16 3)彩色多谱勒诊断仪二维超声测量其舒张期左心室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以≥ 1 2cm作为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n =36 ,男 女 =2 0 16例 ,平均年龄 6 0岁± 12岁 )、高血压左心室非肥厚组(n =5 0 ,男 女 =30 2 0例 ,平均年龄 6 2岁± 12岁 )进行测量 ,再用心电图ECG 8110P( 0 180 8A3)描记其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手工测量其最大QT间期 (QTmax)、最小QT间期 (QTmin)和心动周期RR间期 ,计算QTd和心率校正的QTcd ,并随机匹配正常人群组 (n =4 0 ,男 女 =2 4 16例 ,平均年龄 5 8岁± 13岁 )。 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d为6 0ms± 17ms ,QTcd为 6 8ms± 2 4ms,高血压左心室非肥厚组QTd为 4 1ms± 13ms,QTcd为 4 3ms± 17ms ,正常人群组QTd为 4 3ms± 11ms ,QTcd为 4 4ms± 16ms,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48例非对称倒置T波比值≥2.0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照研究结果。48例中45例(93.8%)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左室肥厚或扩张42例,右室肥厚3例)。45例中有15例未达到传统或现用的心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而非对称性倒置T波比值≥2.0,结合临床,可供诊断心室肥厚或扩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左心室壁瘤患者的右心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 ,以进一步认识左心室壁瘤形成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正常对照 (G0 )组 :15例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38~ 6 1(42± 3)岁。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其他心肺疾病史 ,体检和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心肌梗死组 :6 8例 ,男 6 1例 ,女 7例 ,年龄 4 1~ 72 (5 1± 2 )岁。诊断按WHO标准确定。在发病后 1~ 6个月内 ,进行核素心室造影 ,同期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左心室造影。从中选出两组患者 :①单纯前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 ,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情况 ,探讨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与逆转的临床指标。方法 筛选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 4 0例 ,高血压病无左心室肥厚组患者 30例及正常血压对照组 30例 ,予以高血压病患者喹那普利 5~ 10mg治疗 2 4周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E/A比值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 ,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P <0 0 1) ,经ACEI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前r =0 4 5 ,P <0 0 1;治疗后r =0 39,P<0 0 1) ,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 (治疗前r =- 0 70 ,P <0 0 1;治疗后r =- 0 6 9,P <0 0 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逆转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