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血乳酸增高的危重病患者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与7d、28d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ICU内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的患者共133例,比较7d、28d的病死率。按7d、28d存活或死亡情况分组观察一般资料、乳酸指标(/kICU乳酸高值,8h、24h乳酸清除率)、住ICU天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别按入院乳酸高值分组、按8h、24h乳酸清除率分组、按高乳酸时间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7d和28d病死率。结果:住ICU乳酸升高患者28d病死率较7d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7d、28d死亡组患者乳酸值、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0.01),乳酸8。h清除率、24h清除率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严重乳酸酸中毒组7d病死率、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高乳酸血症组(P〈O.01、0.05),28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而高乳酸血症组与乳酸酸中毒组之间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各高清除率组与低清除率组比较,7d、28d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O.01),各中、低清除率组之间比较仅24h低清除率组28d病死率较中清除率组明显升高(P〈O.01),其余各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高乳酸时间〉8hell、〉24h组7d、28d病死率均较〈8h组明显升高(P〈O.01),且28d病死率较7d病死率组明显升高(P〈O.05)。结论:ICU病房内血乳酸水平增高的危重病患者28d的总体病死率比7d病死率明显增加。人院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高乳酸时间均是评估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而且随着高乳酸时间的延长,28d病死率比7d病死率明显增高,在8h内将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可能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 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压(IAP)、心室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小时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平衡组缩短(t分别=2.04、2.26,P均<0.05)。 CRR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容量复苏后24 h、48 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t分别=4.00、4.43;2.13、2.90;3.03、3.68,P均<0.05),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t分别=2.84、2.25,P均<0.05),BNP在48 h低于正平衡组(t=2.13,P<0.05)。结论 SAP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败血症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败血症休克和82例 ARDS 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PiCCO 组,在 PiCCO 监测下执行液体管理并采集两组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和28 d 死亡率等。结果败血症休克患者:PiCCO 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救治6 h 后,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乳酸降低,而平均动脉压(MAP)上升(均 P <0.05);救治24 h 后,CVP、HR、乳酸显著下降,MAP 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均 P <0.05);救治72 h 后,乳酸显著下降。PiCCO 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住ICU 的时间显著缩短(均 P <0.05)。ARDS 患者:救治6 h 和24 h 后,PiCCO 组的 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较对照组升高(均 P <0.05),血管外肺水指数则低于对照组(P <0.05);而救治72 h 后,两组间5个血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变化。PiCCO 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PiCCO 能够为急性重症患者临床救治提供连续、动态、准确的信息,对于败血症休克和 ARDS 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乳酸清除率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乳酸清除组(A组)和ScvO2组(B组),每组30例。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住ICU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并检测和比较死亡及存活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24、72 h的血清乳酸浓度。结果2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24、72 h的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的脓毒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浓度可能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清除率用于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可堪比ScvO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中心静脉和动脉的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ScvO_2为目标指导复苏,观察组则以ScvO_2与Pcv-aCO_2为目标指导复苏。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6 h平均入液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CI)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复苏前,Scr明显低于复苏前,但观察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水肿发生率、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cvO_2及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苏作用及预后均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兵  刘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70-1172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以期选择较佳的麻醉方法。方法:10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全麻组(A组,n=2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硬膜外麻醉氟杜镇静组(C组,n=25),硬膜外丙泊酚镇静组(D组,n=25)。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5分钟和切皮后30分钟测定HR、SBP、MAP、DBP、PetCO2,并记录术中麻黄碱阿托品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切皮后5、30分钟的MAP显著增高(P<0.05),而B、C、D组的SBP、DBP、MAP均显著下降(P<0.05),D组切皮时及切皮后5分钟的HR也显著下降(P<0.05),C、D两组的PetC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相比,B、C、D三组的SBP、DBP、MAP均下降(P<0.05),D组的HR也较低(P<0.05),C、D两组的 PetCO2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D三组麻黄碱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缩短(P<0.05),D组阿托品用量较多(P<0.05)。结论:A组术中血压有增高倾向,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长于其他各组。B、C、D三组对血压影响较大,但三者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较短,其中以D组为显著。C、D两组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因此,硬膜外麻醉或复合全麻的硬膜外麻醉利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以复合全麻的硬膜外麻醉较为安全,而硬膜外麻醉时需加强循环呼吸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作为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的作用.方法 收集入住ICU的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54例.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P),复苏前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血肌酐、氧合指数,28天生存情况、ICU停留时间,并按患者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血乳酸清除率、MAP、创面大小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患者按28天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及预后指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死亡组复苏后24小时血肌酐值升高、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升高、ICU停留时间延长(P<0.05).患者液体复苏后24小时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773,P<0.05),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OR=3.288)、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OR=0.886)、APACHEⅡ评分(OR =0.596)、复苏前乳酸水平(OR=0.072)为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危险性最高.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3-10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82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记录入院6 h Pcv-aCO2及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衰竭( SOFA)评分;并记录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入院6 h Pcv-aCO2高低分为两组:A组( Pcv-aCO2<6 mm Hg)和B组( Pcv-aCO2≥6 mm Hg),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SOFA评分及病死率。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两组:C组(乳酸清除率≤10%)和D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根据28天病程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结果 B组较A组乳酸清除率低,SOFA评分及病死率高,入院6 h 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存在负相关( r=-0.324,P=0.003)。 D组病死率低于C组( 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较死亡组高,而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 P<0.05)。结论6 h Pcv-aCO2和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59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住ICU期间有无出现AKI将其分为AKI组(345例)和无AKI组(246例),并根据AKI严重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无AKI组(246例)、AKI-1级组(71例)、AKI-2级组(63例)和AKI-3级组(211例)。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AKI组和无AKI组患者脓毒症(χ2 = 6.326,P = 0.01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t = 2.393,P = 0.017)、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t = 3.146,P = 0.002)、住院时间(Z = 3.413,P = 0.001)、28 d病死率(χ2 = 29.138,P<0.001)、住院病死率(χ2 = 34.265,P<0.001)、白蛋白(t = 2.213,P = 0.027)、血乳酸(t = 2.049,P = 0.037)、入ICU第1天BNP(BNP-1)(Z = 4.285,P<0.001)、入ICU第3天BNP(BNP-3)(Z = 6.717,P<0.001)、BNP上升率(Z = 4.319,P<0.001)、尿素氮(Z = 3.231,P<0.001)和血清肌酐(Z = 4.56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AKI组、AKI-1级组、AKI-2级组和AKI-3级组BNP-1、BNP-3及BNP上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1.468、29.302、18.366,P均< 0.05),且AKI-3级组患者BNP-3水平较无AKI组、AKI-1级组和AKI-2级组更高(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3水平[比值比(OR)= 1.000,95%置信区间(CI)(1.000,1.001),P = 0.026]和血清肌酐[OR = 1.002,95%CI(1.000,1.003),P = 0.019]为影响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重症患者的BNP水平,尤其是入ICU第3天时的BNP水平,与是否发生AKI及严重程度显著相关。BNP在预测AK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收治的71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37)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n=34)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800 ml/m2。观察两组患者6 h及24 h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90 d存活率。 结果6 h及24 h平均液体复苏量,研究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6 h及24 h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对照组均多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血乳酸(4.79±1.95)mmol/L,研究组(3.44±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24 h血乳酸清除率对照组19.79%±8.95%,研究组48.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01.22±44.77) h,研究组(74.71±20.25) h (t=2.234,P<0.05);ICU住院时间对照组(11.3±2.1)d,研究组(7.4±1.9) d(P<0.05)。在ICU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7.0%),研究组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6%),两组患者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90 d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 结论长期COPD的患者往往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GEDI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明显降低患者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达  陈梦  刘胜  蔡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49-2152
目的 探讨对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无创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9例保守治疗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监护组:15例,伤后依据病情每6 h进行颅内压监测以及平均动脉压监测,了解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并按颅内压监测情况给予甘露醇治疗以及控制CPP在60~80 mmHg之间。记录监护组的颅内压动态变化。对照组:14例,按常规治疗,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250 mL ,6~8 h 1次,根据临床症状停止使用甘露醇或者依据临床症状及瞳孔变化行CT或进一步治疗。结果 监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0)d,甘露醇使用天数为(7.6±1.59)d,用量为(5713.3±1291.75) mL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71±1.33)d ,甘露醇使用天数(15±1.22)d ,甘露醇用量为(9653.57±1371.75)mL ,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监护组中度残疾率为6.67%,对照组中度残疾率为28.57%,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 ,两组均无严重残疾以下的转归。监护组肾功能异常率为13.30%,对照组为21.4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颅内压无创监护有利于指导医师合理应用甘露醇。利用颅内压无创监护来维持CPP在60~80mmHg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缩短住院时间。对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进行持续无创监护,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等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序贯排痰方案在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45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44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序贯排痰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排痰方案。干预24 h后,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气道峰压值、日排痰量。比较两组干预7 d后排痰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气道峰压和动脉血CO2分压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日排痰量(29.48±4.54) ml,对照组(12.56±2.287)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7 d后,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序贯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GEDI)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ethods

A total of 71 COPD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2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37), fluid resuscitation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In the study group (n = 34), fluid resuscitation was performed until GEDI reached 800 mL/m2. The following indi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2 groups: 6- and 24-hour fluid volumes, norepinephrine dosage, 24-hour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rat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length of stay, ICU mortality, and 90-day survival rate.

Results

At both 6- and 24-hour measurements, the fluid volume was lower and norepinephrine dosage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study group (P < .05). The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rate was lower,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longer, and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was long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study group (P < .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or 90-day survival rate was found between the 2 groups.

Conclusions

The GEDI goal-directed fluid resuscitation shows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than that shown by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for COPD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however, it cannot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6h后的血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治疗6h后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地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复苏中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828分且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常规治疗组(A组),共纳入32例,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为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组(B组),共纳入30例;排除标准为既往有慢性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A组入ICU 6 h内予EDGT方案,必要时加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多巴酚丁胺,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医师根据经验减量和停用血管活性药。B组入ICU 6 h内根据PiCCO监测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应用NE调整在90028分且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常规治疗组(A组),共纳入32例,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为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组(B组),共纳入30例;排除标准为既往有慢性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A组入ICU 6 h内予EDGT方案,必要时加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多巴酚丁胺,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医师根据经验减量和停用血管活性药。B组入ICU 6 h内根据PiCCO监测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应用NE调整在9001 500 d·s·cm-5·(m2)-1;根据每搏变异量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65 mmHg,继续液体复苏,如平均动脉压≥75 mmHg稳定1 h,每10 min降低NE 0.4?g·kg-1·h-1,至平均动脉压降到651 500 d·s·cm-5·(m2)-1;根据每搏变异量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65 mmHg,继续液体复苏,如平均动脉压≥75 mmHg稳定1 h,每10 min降低NE 0.4?g·kg-1·h-1,至平均动脉压降到6575 mmHg,如平均动脉压<65 mmHg,则维持上次NE量。观察患者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3 d的液体平衡状态、28 d生存率、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无脏器衰竭时间。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及SOFA评分、血流动力学状态、氧合指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在液体复苏前无统计学差异。(2)B组复苏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3±10)%]比A组[(68±15)%]明显升高,乳酸[(2.3±1.1)mmol/L]比A组[(2.8±1.2)mmol/L]明显降低(P<0.05)。(3)两组6 h及第1天血管活性药量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第2天与第3天多巴酚丁胺[(245±33)mg与(135±21)mg]较A组[(267±29)mg与(156±18)mg]明显减少,同样B组NE量[(20.6±7.3)mg与(8.2±2.3)mg]较A组[(23.4±7.7)mg与(9.1±2.6)mg]明显减少(P<0.05)。(4)B组6 h及第1天液体复苏的量比A组明显增加[(2 918±887)ml vs.(2 326±568)ml;(4 554±738)ml vs.(3 847±454)ml],但第2天与第3天的液体复苏量比A组[(2 289±376)ml vs.(2 597±428)ml;(989±302)ml vs.(1 438±313)ml]减少,3 d总液体复苏[(7 648±815)ml vs.(7 965±678)ml]明显减少(P<0.05)。(5)B组28 d生存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内脱离呼吸机时间[(16.3±9.2)d vs.(19.5±8.5)d]增加,住ICU时间缩短[(9.6±3.2)d vs.(8.4±3.1)d](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复苏过程中严密监测下进行血管活性药撤离,能尽早充分复苏稳定循环,改善脏器灌注,并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82例、死亡组26例;存活组中根据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再分为常规治疗组55例、有创机械通气组27例.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 h后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同时以早期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低乳酸清除率两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有创机械通气组与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pH值、PaCO2、PaO2、APACHEⅡ、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后常规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与死亡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病例两组比较,治疗6 h后各项指标包括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中每组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2%,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症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初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