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示范法对长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病房管理和健康宣教、集体心理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示范行为训练。为期3年,入组时及每半年作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平均评分评定其精神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在3年中7次的BPRS、SANS、SDSS评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在2年后的SANS、SDSS评分明显高于2年前(P〈0.01)。住院2年后,对照组的SANS、SDSS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示范法能减少长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综合征的发生,有效的保持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与型护理对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辅以8周参与护理决策和自理,并以40例同期用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用t检验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组从参与后第2周起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和精神表现的改善及总积极因素、病情总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0.01),第4周起几乎所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01)。结论参与型护理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病耻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感知病耻感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病耻感经历问卷对1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资料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95.5%。163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的病耻感经历总分均数为(39.24±4.76),病耻因子分为(20.34±3.07),歧视因子分为(18.87±2.03)。贬低一歧视感知状况得分为(2.63±0.37),与量表中点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1)。≤35岁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得分为(2.834-0.40),病耻感经历总分为(45。31±14.36),病耻因子分为(23.69±8.58),〉35岁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得分为(2.58±0.34),病耻感经历总分为(39.55±12.50),病耻因子分为(20.46±7.80),不同年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3,2.19,1.99;P〈0.05);不同婚姻、职业、病程、住院次数的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状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67,2.55,2.17,2.53;P〈0.ol或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病耻经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不同职业、月收入的患者病耻感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47,3.82;P〈0.05);不同的病程的患者歧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有较高的感知病耻感和病耻感经历,提示精神卫生干预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内观疗法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流程和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进行4周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一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定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共有102名患者完成4周治疗,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54例。治疗前,两组LSR、SSRS、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SR总增分为(2.46±0.43)分、SSRS(4.73±1.27)分,对照组LSR(0.24±0.17)分、SSRS(0.65±0.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5,3.02;P〈0.01);研究组CGI—SI减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内观疗法能更好地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度,适于在住院患者中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义工服务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康复治疗部巧手工作坊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义工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或0.01)。结论义工服务能显著促进长期住院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恒静 《上海护理》2009,9(2):26-30
目的调查影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为开展医护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LSIZ)13项作自行测评,测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等对住院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家庭关怀和服用药物种类对住院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对患者的关怀,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家属探视的频率、内容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主要包括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0例住院精神分裂患者,记录患者家属每次探视的时间和目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分析探视频率对其影响。结果:20例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中,约45%的患者家属探视频率高于2次/月,与其他患者相比,探视频率高的患者出现激惹和抑郁的现象少;家属探视的时候,言语温和,给与鼓励和支持的患者情绪较好。结论:家属探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将2022年1月至9月45例本院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并予以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4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团体绘画治疗干预。干预时间8w。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各45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SPI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BANS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相似文献   

9.
刺绣作业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刺绣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刺绣作业疗法,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评定。结果生活质量总分治疗前(37.78±8.10)分、治疗后(57.45±8.13)分,t=15.99,P=0.00。结论刺绣作业疗法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当代护士》2021,28(8):163-164
目的 评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本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该项目指标计算,依据方便抽样方法开展分组处置,各个组别归入32例,实验组选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选用一般管理护理模式,记录护理服务前、护理服务6个月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评估临床依从计算率.结果 两组护理服务前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相比差异性较低(P>0.05),护理服务6个月后实验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较护理服务前和对照组调查结果下降(P<0.05);实验组临床依从计算率比较对照组调查结果提升(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选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展现了较优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社会功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指标有何差异。方法:以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及在社区康复站治疗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采用BPRS、PANSS、SDSS量表,自编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及生存质量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BPRS、PANSS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SDSS在治疗第3、6个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9、12个月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生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组强化护理模式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将住院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成组强化护理模式,以批量方式对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护理。选取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价,入组时及8周后各评价1次。结果研究组的病情总估计得分(216.2±13.3)分高于对照组(189.7±12.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组强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治疗的优化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整体护理工作中对康复期患者实施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60例康复期住院患者。问卷分A、B两部分,A部分为患者的一般资料;B部分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估表,共5个主题。结果:问卷的5个主题中,患者对出院指导的需求最高,得分为3.9549±0.2641;其他需求项目的得分依次为心理康复的需求(3.7923±0.3753)、生活及社交能力康复指导(3.5860±0.4513)、疾病相关知识(3.1596±0.6501)、教育形式和方法(2.9875±0.8964)。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高质量、有效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表( GQOLI )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82.52±4.31)分,高于干预前(71.34±2.74)分和对照组干预后(79.14±4.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0,13.20;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00%,据我国1993年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1]。随着病程的发展,此病逐渐趋于慢性化,容易复发,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约3/4的患者在慢性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常遗留社会功能的缺陷,是导致精神衰退中最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持续存在情感淡漠、兴趣缺乏、不知清洁、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等阴性症状,而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疗效甚微。迄今为止,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未明,故而对精神病患者只能对症而难以针对病因进行彻底的根治。随着健康概念的改变,现代医学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识别患者一般资料中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运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南京某精神病专科医院137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 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该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77.40±20.21分。其中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得分最高,其次为服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照顾者、住院次数患者之间的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住院次数、病程、有无家属照顾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应针对其可干预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将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出院后6、12个月,SQLS各分量表评分又高于出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SQL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or P0.01)。对照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而研究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高于入组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12个月,研究组I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医院至社区都得到科学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