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基本外科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施行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采用3层缝合结构(胰腺与空肠浆肌层、胰腺切缘与空肠浆肌层切缘以及胰管与空肠黏膜),胰管内置入硅胶管并引至空肠内。吻合口周围覆盖部分大网膜,并于吻合口下方放置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者。手术时间为(298±77)min、280~420 min。胰瘘发生率为11%(22/200例),A级17例、B级2例、C级3例;其中16例合并腹腔感染,1例合并脾静脉腐蚀大出血,1例合并胆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合并腹腔脓肿。3例C级胰瘘患者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9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吻合口覆盖大网膜可限制外漏胰液的扩散,减少胰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 将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24例PD胰肠重建.结果 效果满意,无一例胰瘘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PD胰肠重建,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去除空肠浆膜层的胰肠黏膜-黏膜3层(modified triple-layer,MTL)吻合法运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胰肠吻合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并与胰肠黏膜-黏膜的2层(two-layer,TL)吻合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期间运用上述两种胰肠吻合法进行胰肠重建的PD患者的资料,共184例。统计分析胰瘘等并发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84例接受PD的患者中96例采用MTL法行胰肠重建,88例患者采用TL法行胰肠重建。2组患者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为8.2% (15/184),其中MTL组有4例(4.2%),TL组有11例(12.5%),前者低于后者(P=0.03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胰肠吻合方式是胰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对于胰管直径≤3 mm时,TL法胰肠重建是胰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TL与TL相比能降低PD后胰瘘的发生率,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病例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胰肠吻合方法多达数十种.文献报道PD术后胰瘘发生率仍在5%~25%之间。为减少胰瘘的发生率,笔者对PD术患者采用空肠浆肌鞘内套人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反转套入式吻合术防止胰空肠吻合口瘘发生的效果及术式优点。方法:游离胰腺断端后,将空肠断端约3cm的黏膜外翻,分别用2%碘酊和75%酒精破坏其黏膜,将胰腺的切缘与外翻的空肠黏膜间断缝合,注意缝线不宜穿透空肠浆膜层。将反转空肠黏膜翻回原状,使3cm的胰腺断端套入空肠腔内,然后将空肠切缘与胰腺包膜缝合。结果:本组26例病人均获痊愈,无胰瘘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60%、34.6%。结论:胰空肠反转套入式吻合术防止胰空肠吻合口瘘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疗效满意,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离空肠浆肌层的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应用价值。方法自1985年8月至2008年10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74例,术后游离胰腺残端2.5~3.0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cm浆肌层剥除,施行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最后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同定套入的胰腺残端。吻合口周围喷撒纤维蛋白胶封闭剂。观察患者消化道重建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4例患者中,术后胰漏8例(4.6%),保守治疗愈合,无腹腔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剥离空肠浆肌层的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有助于减少胰漏,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的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管空肠吻合组,120例);对于胰管直径<3 mm者,进一步比较胰腺残端与空肠管径的直径大小,若胰腺残端较粗大,且大于空肠管径者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80例),若胰腺残端直径小于空肠管径者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胰管直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P<0.05).本组研究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1.1% (34/3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78,1.16,3.75,1.94,F=2.13,P>0.05).结论 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径合理选择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黏膜优先愈合理论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治疗组为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五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临床病例(n=123),其吻合方式是基于黏膜优先愈合理论的胰管空肠吻合术;对照组是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病例(n=116),该组依据胰腺组织形态情况行胰肠吻合术,包括:经典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经典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术、完全套入式胰肠吻合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术前胰腺质软比例、术后胃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采用胰管空肠吻合术,在空肠开口直径、胰腺缝合针数以及吻合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均无术后出血和再手术,对照组术后出血10例,再手术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A级胰瘘发生率31.7%(39/123)高于对照组8.6%(10/116)(P<0.05)。结论 本研究从胰肠吻合最终愈合方式来看胰腺...  相似文献   

10.
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胰肠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及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2%(32/142),其中黏膜对黏膜吻合组21%(29/132),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套入组33.33%(3/9)。结论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保留空肠黏膜与去空肠黏膜胰肠直接套入加捆扎两种不同的吻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2003年2月 2012年12月对5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胰空肠套入吻合术;其中A组28例采用保留空肠黏膜残胰直接套入空肠3~4 cm,在距离残胰腺断端2~3 cm处将包盖于残胰腺体的空肠段用7-0丝线予以捆扎.B组30例则为去黏膜化,空肠黏膜外翻3 cm并去黏膜化处理并行肠黏膜下肌层与残胰体断端缝合,之后将空肠复位,随后按A组方法将包盖于残胰体的空肠予以捆扎.结果 A、B两组胰-肠吻合时间比较,A组比B组平均缩短(36±0.34) min(P <0.001);A组和B两组术后并发胰瘘分别为0和20.0%;A组和B两组术后迟发性残胰断端出血分别为3.6%和3.3%.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保留空肠黏膜与去空肠黏膜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中,前者不受残胰质地、胰管大小影响和具有操作简便以及可以降低胰瘘发病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完成的25例PD的-瞄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张氏首层吻合为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交叉褥式缝合的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结果除1例发生胆肠吻合口漏,无一例发生胰瘘和胰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吻合牢靠、操作简便,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肠反转套入式缝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吻合术中预防胰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游离胰腺断端后,将空肠断端约3 cm的黏膜外翻并灭活,先将胰腺的切缘与外翻的空肠黏膜间断缝合(缝线不穿透空肠浆膜层),然后将外翻空肠复位,并将胰腺断端套入空肠腔内,再将空肠切缘与胰腺被膜间断缝合。结果:38例均获痊愈,无胰瘘、腹腔脓肿及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至3年,无胰腺炎、吻合口溃疡,亦无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结论:空肠反转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可有效防止胰空肠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发病率的经验体会。方法 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cm,利用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胰液变蓝的特性,帮助寻找胰腺断面被横断的小导管,丝线贯穿缝扎。将空肠袢断端2.0~2.5cm浆肌层剥除后施行套叠式胰空肠端端吻合,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1针固定,最后用纤维蛋白胶封闭吻合口。结果 47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结论 该法操作较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探讨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40例,其中行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的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套入式胰肠吻合的1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2/1 2,P<0.05),2组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套入式胰肠吻合重建方式,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方式简化了胰肠吻合过程,固定更牢靠,操作更简单,有双重保险的效果,预防术后胰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18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肠吻合时,采用翻袖式空肠浆膜(肌)层胰腺吻合技术,术后无胰瘘发生。本术式改变了传统的胰肠吻合位置,将实际吻合部位远离胰肠断缘,使胰肠吻合更深入套埋在空肠内,对预防胰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