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两性畸形(True hermaphroditism),罕见.其特点为同一人体内兼有睾丸和卵巢组织,内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亦男亦女,非男非女.Van Niekerk(1976)复习文献,仅367例.国内仅查见14例报导.患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就诊,要求纠正外生殖器畸形,而我们所见此例年已47岁,社会(心理)性别女性,因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始发现为真两性畸形,现予报导.  相似文献   

2.
本例为一女婴尸,年龄推测为生后数月(身长61.5cm),死因不详。躯体外形发育正常。打开胸前壁,切除两肺,从前面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照片1)。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现多样,临床上确诊较困难,既往多在手术或尸解时证实。我科1983年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5个月。生后口唇发绀,哭闹时加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呼吸困难,颜面及四肢浮肿,尤以夜间为重。入院前4~5天开始咳嗽、喘憋、睡眠中经常因呼吸困难而憋醒,吸吮动作困难。颜面及四肢青紫。入院检查:营养欠佳,发育不良,口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十种形形色色的心脏与大血管发育异常,其发生率占出生婴儿的0.7—1.17%。作者近遇一例新生儿尸解病例,其心脏血管畸形颇为复杂,现报导如下。病例报告:女性新生儿。其母24岁,身体健康,3年前自然流产过一次,本次为第二胎。足月顺产,胎儿娩出即见全身明显青紫,呼吸不规则,心脏可听到杂音,仅存活数小时。尸解发现:心包腔有草黄色积液约30毫升,心脏明显扩大略呈哑铃形(图1)。剖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性,4岁,住院号83—235。生后不久出现紫绀,哭吵时加重。1岁左右发现心脏杂音,紫绀明显,被称为“紫娃”。平时耐力差,走十余步就有气促,但无蹲踞、昏厥或肺部感染史。于1983年4月18日入院。体检:发育营养尚可,体重15kg,有明显紫绀和杵状指(趾),心界叩诊不大,心律齐,心率110次/min,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喷射性柔和的收缩期Ⅱ级杂音,P_2正常,血压90/60mmHg。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16万/mm~3,血球压积57%。胸片:两肺血偏少,心胸比值0.50,肺动脉段平直,右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一例罕见复合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室间隔缺损(左室至右房通道)右冠状动娄引渡以入右心房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还介绍了应用此项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此病的技术关键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蔡××,女,19岁,住院号:85776,因心悸、气短数年于1984年1月23日收住我院。患者自幼体质差,易患感冒和肺炎。哭闹及活动后口唇青紫,近年来稍事活动即见颜面发绀,同时气短加重。10岁时因患肺炎住我院儿科曾发现,“心脏杂音”。但性质未定。父母兄妹均健在。体检: T:37.2℃, P:92次/分,R:23次/分,BP:110/70mmHg。发育尚可,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未见水肿,颈静脉无怒张。平卧时口唇轻度发绀,轻度杵状指、  相似文献   

8.
内脏反位(内脏转位)是先天性器官位置异常的临床少见之症象。据一九四七年二月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山东大学附院发现五例;一九五四年杨枫等统计国内文献报告全内脏反位共十六例;一九五五年中华医学杂志关于内脏转位七十一例综合报导中,有全内脏反位二十例;上海第一医学院在二百三十七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现六例;我院近两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畸形同期手术纠治一例第二军医队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陈海泉,孙耀昌,李刚,廖德宁,林继军女性,9岁。主诉阵发性心悸5年。患儿自幼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育活动无明显障碍,4岁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但未能明确原因。既往史无特殊。体检:发育及...  相似文献   

10.
报道9例经病理诊断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其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提出今后要在新生儿期甚至胎儿期进行超声波断层筛查,以期及时发现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时给予纠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遇到1例罕见的先天性心脏和大血管异位畸形,尸检观察了肺小动脉病变,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死婴1例,男,10天,尸检(76—A36)病理诊断:1.两大血管右心室起始症。2.主动脉弓中断(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远侧为索状盲端)。3.肺动脉干通过扩大的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相联。4.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0.7×0.6厘米)。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性,7个月,第一胎,人工喂养,以米糕为主食,未添加辅食。因双下肢拒摸,活动受限,不喜人抱2个月入院。病初,把尿时患儿啼哭不安,右下肢呈屈曲状,近半月来双下肢呈弯曲状态,活动受限,有时伴有低热,曾在外院行“针炙”治疗,症状加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T36.4℃,P120次,  相似文献   

13.
14.
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糖脂代谢异常性疾病,本病特点是在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中有多量脑苷脂的蓄积;形成所谓“高雪氏细胞”,主要侵犯肝脾淋巴结及骨髓。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本病于1882年,首次由 Gaucher 报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三十具尸体中发现一例右侧胸骨肌,为男尸,年龄约50岁,身材中等、体胖、为积累国人资料,报导如下,供同道参考。右侧胸骨肌是一个棱形肌肉,位于胸大肌表面,居胸固有筋膜的下面,沿胸骨右侧,与胸骨平行,肌腹全长22.5cm,起点和止点均为两个。肌腹全长宽窄不一,两个起点分别起始于腹直肌鞘前叶及相当于五至七肋软骨前面以及胸大肌表面筋膜,肌腹垂直向上,  相似文献   

16.
腹膜肿瘤多继发于腹腔或盆腔其他脏器、来自腹膜本身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称为腹膜间皮瘤,临床比较少见,国外报导不过100例,国内迄今仅有6例报导。腹膜间皮瘤自腹膜的被复上皮即间皮细胞发生,常沿腹膜表面和间皮层下的组织间隙呈葡  相似文献   

17.
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一例胸骨肌,十分罕见,报导如下。成年女尸,身高145cm,第四肋间水平胸部横径为21cm,胸骨切迹至剑突距离16.5cm, 该胸骨肌位于胸前壁正中线两侧,胸骨和胸大肌浅面,深筋膜深面,呈“×”形。交叉汇合部为腱性结构,位于胸骨角处,其体积为1.7×1.0×0.15cm~3。  相似文献   

18.
患者路××,女性,45岁,汉族,青海籍,家妇。因右上肢肿物十余年于一九七七年八月十日入院。自述于生后右上肢及右颈部、肩部,胸部前后均布满“黑痣”。于二十岁时发现右上肢松软,粗变,但无其它不适,功能亦无受限。近五年来右上肢肿胀松软迅速,尤以内侧明显突出下垂影响穿衣和上肢活动。遂来院治疗。十七岁初潮,十九岁结婚。六胎六产。家族中无类似疾患。平时体健。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我院在1987年7月至1993年4月发现食管癌,肺癌伴心血管畸形4例,占同期手术的0.51%。现就其术前诊断,术中处理的体会及适应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6岁,患“食管下段癌”,术前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上段前壁受压,呈条索状向腔内突起,局部食管粘膜光滑,伴有与心律一致的搏动。手术时见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前内侧壁,行向右上方,跨食管前壁,压迫食管,施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胸膜顶吻合,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